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实验设计

【摘要】实验是化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影响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环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化学学习的认知情景,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化学定义。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教学形势,制定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设计。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 课堂实验设计 燃烧与灭火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75-01

教学有效性的含义:根据著名有效教学研究专家余文森教授的《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对教学有效性含义的论述,普遍认为:所谓教学的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于它的教学自然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做课堂预设时要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提高学生体验的有效性。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上,教师则忙于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师生关注点完全背离。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化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齐头并进的目的。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与利用这部分知识的开篇内容燃烧与灭火课题一的教学设计,此部分知识在整册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燃烧和灭火这一重要知识点,经常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并且还经常是以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部分知识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归纳,哪些方法可以灭火?对灭火方案进行筛选?筛选从哪些角度出发?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在实际操作教学中,在介绍燃烧的原理后,如何熄灭蜡烛?设计小实验:“如何扑灭一只蜡烛?同学们来考虑如何灭火,设计实验方案并筛选最好、最适合的灭火途径。”想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亲生体验总结灭火的原理,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熄灭蜡烛?”

“嘴吹”; “水浇灭”;“沙土盖灭”;“碗,杯子……罩住火焰”;“剪掉灯芯”;“用手扇灭(炉火可否扇灭)”等等。同学们给了我近乎十多种答案,完全超出我对这节课的预设。就是一根普通的小蜡烛却燃起了全班同学的激情,认真分析,对比以前常规态的教学,我作出了如下反思:这节课的成功,当然与其涉及的内容和生活贴近有关,但整堂课的预设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小探究实验的展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学新知,产生疑问,回顾新知,应用新知,解决疑问,体验成功的整个思维应用过程。此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选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收效甚好。

过程中不断筛选方案,学生不仅对知识灵活轻松掌握,而且也锻炼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体验成功的快感,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居然想迫切的赶快完成作业,我想这“反常”的表现应该是同学们想立即检测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机智与聪明吧!

化学第一节课就给化学下了一个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就注定了化学与实验的亲缘关系。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情、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化学科学中,实验是获取知识的、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故而,以此节课为鉴,我发现,在课堂之中,顺利做好实验的同时,要利用好实验的实际效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这就对老师提出了严格要求,实验的推进和组织安排,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和学生的认知度,兴趣点。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到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中,特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的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在实验探究与课堂的有效结合方面,多做尝试,多下功夫,让教师的预设真正服务于课堂,让实验不再是“作秀”,为与课堂化学知识形神合一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柳萍.《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4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浅谈 实验 初中化学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