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企业进入成本冲击与宏观经济发展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中国的经验事实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与最终消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贸易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而从境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两个维度,在国际经济商业周期理论框架下,结合异质性企业理论,构建两国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企业进入成本冲击会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在长期,境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均能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增加出口、提高GDP,但在短期内,境内电子商务会导致国内投资、出口及产出的下降,跨境电子商务可能导致国内投资下降。为此,应依托大型网络平台,拓宽企业信用甄别渠道,緩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跨境网上结算和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互联互通互享的信息体系、可验可测可挖的智能物流体系、一站式在线金融服务体系、一体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统计监测预警服务体系以及风险防控服务体系。

关键词:境内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入成本;宏观经济

一、引言

历经二十余年的曲折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8.3万亿元,同比增长36.5%;网络零售市场规模3.8万亿元,同比增长35.7%;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中出口占比83.2%,进口占比16.8%);网络购物用户规模4.6亿人,同比增长21%。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搭建了创新创业的新舞台,另辟了就业增收的新路径,创造了新消费需求,引发了新投资浪潮,催生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纵深融合,拉动了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同时,中国电子商务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目前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交易额、网络购物用户规模、配送速度均居全球榜首,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数量稳居全球第二。

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探究与思考。根据本文梳理的文献,很多学者聚焦于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如何等(He et al)基于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垄断竞争模型,将冰山运输成本分为不随电子商务发展而变化的物流运输成本(Logistics Costs)和随电子商务发展而逐渐降低的商务成本(commeree Costs),构建两国模型,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对两国出口规模有重要影响;茹玉骢和李燕将电子商务使用程度引入生产率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推演结论得到中国数据检验的支持,即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生产率临界点,促进了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增长;电子商务藉由因特网改善了国际贸易的运行环境,重构了国际贸易新格局,缓解了国际贸易受距离约束的程度,有效节约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促进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长。也有学者关注电子商务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认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双边市场特征削弱了市场势力,实现了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零距离”,并增加了社会福利,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拉动了消费。此外,还有不少学者研究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其有利于经济增长之结论。

上述文献为本文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影响国际贸易、消费以及经济增长之单维度的统计分析和常规计量分析。而基于电子商务影响消费、投资、贸易的经验事实,从境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两个维度,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企业进入成本对宏观经济影响的问题尚无人问津。对这两个维度的解构,破解企业进入成本(包括国内市场进入成本和出口市场进入成本)冲击的传导机制,回应其作用于宏观经济的动态取向,对中国境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现实数据描述电子商务影响消费、投资、贸易的经验事实,在国际经济商业周期理论(IBC)框架下,结合异质性企业理论,建构开放经济下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企业进入成本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经验事实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因数据原因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消费、投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变量释义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最终消费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对数值来衡量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程度。考虑到物流是电子商务时代买卖双方的重要纽带,也是电子商务构成的重要元素,同时电子商务又对物流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且二者存在榫卯关系,鉴于只有全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而各省市自治区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缺失的情况,本文中各省市自治区电子商务交易额是以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乘以各省市自治区物流就业人员权重来衡量的。模型中消费变量的控制变量选取参照了方福前和邢炜、投资变量的控制变量选取参照了李泽广、出口变量的控制变量选取参照了任志成等和王博、进口变量的控制变量选取参照了陈玉明和赵锦春等的研究成果。模型中各变量数据是作者根据2008-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整理而得,表1描述了各变量的名称、符号及定义。

(二)模型建立与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t表示时间,i表示地区,本文分别采用混合回归(Pooled Regression)、固定效应(FE)模型以及随机效应(RE)模型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以期获得较为稳健的回归结果,并利用F检验统计量、LM检验统计量以及豪斯曼(Hausman)检验以选择较为合适的估计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回归模型均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因此本文只列出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参见表2)。

1.电子商务对总消费的影响分析

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交易额(EB)与最终消费额(CON)显著正相关,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增加1%,各地最终消费额平均增加0.1518%,说明电子商务促进了最终消费额的增加。就控制变量而言,政府支出(GOVE)对最终消费存在挤入效应且作用显著,这是因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挤入了最终消费,这与胡永刚、郭新强的研究结论不谋而合。政府消费占政府支出的比例(GOVCE)对最终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提高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支出,公共服务的改善扩大了居民消费,从而增加了最终消费额(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人均GDP(PGDP)也与最终消费额显著正相关。而总抚养比(PEOPLE)和失业率(UNE)对最终消费额的作用甚微,可忽略不计。

2.电子商务对总投资的影响

模型(2)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交易额(EB)与固定资产投资(I)显著正相关,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增加1%,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加0.4900%,这是因为中国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区际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加了投资。就控制变量而言,政府干预程度(GOVIN)可显著促进投资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政府主导的投资机制会对投资总量造成影响。财政分权程度(DECEN)对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有显著正向作用,说明中央政府默许地方支出大于收入的“预算软约束”行为导致总投资水平的迅速增加。與此相反,生产要素价格指数(CCPI)与总投资水平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故而降低其固定资产投资。

3.电子商务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模型(3)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交易额(EB)与出口贸易(EX)显著正相关,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增加1%,各地出口规模平均扩大0.2576%,说明电子商务有利于出口贸易增长。就控制变量而言,政府竞争(GOVCOM)显著地促进了出口贸易增长,究其缘由,在以GDP增速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成为衡量地方经济绩效的重要表征,这种政府竞争机制激励地方政府凭借体制资源将生产要素优先配置于外资企业,藉外资企业出口拉动出口贸易发展。劳动力要素禀赋(L)、固定资产投资(I)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与出口贸易显著正相关,说明要素驱动出口贸易的现象依然存在。

4.电子商务发展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模型(4)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交易额(EB)与进口贸易(IM)显著正相关,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增加1%,各地进口规模平均增加0.2119%,因为电子商务降低了国外企业出口进入门槛,国外企业出口增加满足了消费者多样性需求偏好,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就控制变量而言,地区对外开放度(OPEN)对进口贸易有积极作用,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打破地方贸易壁垒,促成国内外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加速生产要素、商品和服务的流动,继而带动进口贸易发展。地区消费水平(CONL)、城市化水平(CITY)、政府支出(GOVE)均显著促进了进口贸易增长,这与陈玉明、赵锦春和谢建国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综上,电子商务交易额(EB)与最终消费(CON)、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出口贸易(EX)以及进口贸易(IM)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基于中国的实际数据,本文接下来从境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两个维度,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破解企业进入成本(包括国内市场进入成本和出口市场进入成本)冲击的传导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企业进入成本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三、理论模型构建

尽管前述分析认为电子商务与消费、投资、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均具有正向相关关系,但并未对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进入成本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故构建一个无货币需求、无现金的开放经济体(其中,n=[H,F],H、F分别代表国内和国外)。假设经济体由代表性家庭和一系列的垄断竞争企业组成,其中,家庭提供弹性劳动和资本,企业生产不同种类的商品。企业起初采用传统的贸易模式,而境内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内企业带来一次明确的市场进入成本冲击,该冲击表示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内企业带来一次明确的出口市场进入成本冲击,该冲击表示为∈。此外,假设经济体所有价格都是弹性的。

(一)代表性家庭

代表性家庭消费商品,提供劳动和资本,从消费中获得正效用,从劳动中获得负效用。代表性家庭的最终目标是最大化其终身效用水平,此最终目标可以描述为:

其中,c是代表性家庭在t期的总消费L是代表性家庭在t期的总劳动供给,β是贴现因子,x>o是劳动在效用中的权重,θ≥0是弗里希劳动供给弹性。

代表性家庭依靠劳动(L)和出租资本(K)获取收入,同时也通过交易国内债券(B)和共同基金份额(X)来获取金融收益。而其支出主要用于消费(C)、投资(I)以及下一期的国内债券(B)和共同基金份额(X)。故预算约束为:

最后,可得代表性家庭的效用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二)生产性企业

假定每一期具有N家相对生产率为X的企业进行生产,其生产率分布函数为G(x),生产率分布区间为,则出口企业数量设定为:

其中Z是最小企业生产率,X为企业临界出口生产率。

依据莫里茨(Melitz)的定义,设定对于所有生产企业而言的平均生产率和对所有出口企业而言的出口平均生产率Z故所有生产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和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分别是:

因此,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总产出函数为:

其中,Z是一国总体生产率,Z是所有企业平均生产率,a∈(0,1)是劳动收入份额,L和K分别表示一国在t期投入商品生产的总劳动和总资本。

四、沉没进入成本负冲击的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在Matlab(2015b)软件平台下运用Dynare程序进行编程,结合校准参数值和初始稳态值,求解在国内市场进入成本冲击和国外市场进入成本冲击下的理论模型系统,得到两种成本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结果(参见图1和图2)。

图1显示了总消费、总投资、总出口、GDP、总产出以及总利润受到国内市场进入成本的一个标准差负向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图1(a)表明一个标准差的负向进入成本冲击导致总消费初期呈负向响应,在第6期达到最低值-0.24%,在第10期由负转成正向响应并最终正向偏离初始稳态5.51%。图1(b)显示冲击使国内总投资初期呈负向响应,且在第1期响应值最大,偏离初始稳态水平达到-8.18%,之后便逐步正向响应至新稳态,该新稳态正向偏离初始稳态水平1.23%。图1(c)的总出口动态路径类似总消费,但最终正向偏离初始稳态水平0.37%。图1(d)表明冲击引发了国内GDP的正向响应,最终使得GDP正向偏离初始稳态水平8%。图1(e)、图1(f)则分别显示了冲击引起的总产出和总利润的动态路径,表明两者分别从期初的负向响应转至正向响应,并最终分别达到正向偏离初始稳态水平5.5%和1.42%。

上述动态变化表明,境内电子商务发展引致的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负冲击虽然初期会造成总消费、总投资、总出口、总产出以及总利润的下降,但期限较短且最终高于初始稳态水平。其内在的机制主要是进入成本的变化导致企业的进入与退出从而引起生产要素价格变动。从长期来看,境内电子商务会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增加出口,提高国内GDP,同时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五、出口进入成本负冲击的脉冲响应分析

图2显示了总消费、总投资、总出口、GDP、总产出以及总利润受到出口市场进入成本的一个标准差负向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图2(a)表明一个标准差的负向出口进入成本冲击导致总消费呈正向响应,在经历较短时间的回落之后,从第9期开始又逐渐提高,最终正向偏离初始稳态水平0.53%。

图2(b)显示在冲击发生当期促使总投资呈现负向响应且最大,达到了-0.57%,之后便逐渐缩小,并在第15期由负转正,最终实现正向偏离初始稳态水平0.05%。图2(c)表明了总出口在冲击之后的动态路径,总出口整体呈现正向响应,但初期有个短暂的缩小过程,在第10期达到最小的0.34%,之后再一次扩大并最终达到正向偏离初始稳态水平0.38%。图2(d)、图2(e)、图2(f)分别显示了出口进入冲击下GDP、总产出以及总利润的脉冲响应结果,三者均呈正向响应并最终分别偏离初始稳态水平0.85%、1.46%以及0.37%。

上述动态变化说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引致的出口市场进入成本冲击对除了总投资以外的变量均呈现正向响应,但是初期均有小幅下跌,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导致企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涨落,进而对各宏观变量产生影响。从长期来看,跨境电子商务会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增加出口,继而拉动国内GDP增长,同时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六、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境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了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零距离”,加快了商业周期循环。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国际贸易冲破地域障碍,资源得到更高效的配置,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要素基础发生颠覆性变化。中国的经验事实表明,电子商务对消费、投资、贸易均有正向作用,可促进宏观经济整体向好。本文从境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两个维度,在国际经济商业周期理论(IBC)框架下,结合异质性企业理论,构建了两国的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藉由企业进入成本(包括国内市场进入成本和出口市场进入成本)冲击的传导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企业进入成本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较好地拟合了经验事实,即在长期来看,境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均能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增加出口、提高国内GDP,但是在短期内,境内电子商务会导致国内投资、出口以及产出的下降,跨境电子商务可能导致国内投资的下降。这种电子商务的短期内负向作用有可能造成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为规避短期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态长期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进入成本冲击导致国内企业的进入与退出,会引起对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需求的波动。境内电子商务发展引致的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负冲击诱使企业进入市场,造成部分劳动力从生产部门转移至新企业,并使其承担沉没进入成本,进而减少对资本的需求,短期来看会抑制投资,但在长期内,随着新企业进入减少,劳动力将回流至生产部门,进而带动资本的投资增长。跨境电子商务引致的出口市场进入成本负冲击则诱使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造成部分劳动转移至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并使其承担出口沉没进入成本,进而减少对资本的需求,短期来看亦抑制了投资。为了解决境内电子商务对国内投资短期内的抑制作用,应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成熟的网络平台,拓宽企业信用甄别渠道,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破解优质企业融资约束难题,推动投资增长。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对国内投资短期内的抑制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开发和运营中心、跨境网上结算和金融服务平台,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海外物流体系建设,构建“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另一方面,上海、广州、天津等12个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要借鉴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经验,释放“试验区”的“红利”。

第二,短期境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总产出、总利润增长,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正好相反,为了规避短期境内电子商务发展导致国内出口、产出、利润的负增长,政府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时,应更倾向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构建互联互通互享的信息体系、可验可测可控的智能物流体系、一站式在线金融服務体系、一体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企业经营和政府监管的统计监测预警服务体系以及风险防控服务体系,借力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务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拓宽贸易市场,扩大出口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规模,挖掘潜在的和创造新兴的利润空间。

推荐访问:经济发展 冲击 成本 电子商务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