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清:2007年宏观经济怎么走?

预计2007年的消费增长会小幅加速,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回落,外贸出口增幅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全年GDP预计比2006年略有下降,增长9.4%左右。

高辉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

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确保就业状况不出现恶化。

2006年度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12月7日顺利结束。与过去“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说法有所不同,本次会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让人耳目一新。

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大势已定。在物价维持低位运行的情况下,经济保持高增长,预计增幅将达10.5%左右,创下近12年来最高点。与此同时,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按照过去的标准衡量,确实是“又快又好”!但展望2007年,宏观经济也面临一些风险和困难。

经济风险与宏观调控

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依然处于一个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但受高油价滞后效应的影响,通货膨胀压力将依然存在,全球流动性可能因此而紧缩,再加上美国经济迅速降温,世界经济将出现小幅下降,从而给我国经济带来一些外部不利影响。

在国内,不利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产能过剩的隐患依然存在。在最近的投资项目清理中,从发改委初步汇总各地上报的清理结果来看,产能过剩行业也是新开工项目违规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其中,焦炭、煤炭、铁合金和水泥项目违规率高达35—50%。

第二,就业、再就业压力可能再度加大。在劳动力供给方面,目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有700多万,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800多万,每年新增劳动力900多万,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达2400多万,农村尚有1.2亿至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就业岗位。在需求方面,即使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左右的水平,新增的就业人员规模只能达到700—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在前两年4.2%左右的基础上再次出现上升。

针对上述情况,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将在“继续实施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表面上看,“偏紧”的稳健宏观调控手段与继续保持“又快”的目标有些矛盾,但这恰恰反映了中共中央对2007年经济运行轨迹的实质要求,即“偏紧”的宏观调控手段不能明显伤害“又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又快”的经济运行又必须建立在“偏紧”的宏观调控之下。

实际上,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确保就业状况不出现恶化。就业问题不仅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主要矛盾。就2007年的情况看,就业问题不仅涉及社会稳定,同时也涉及增加内需和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则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最有效手段。

为此,2007年的宏观调控工作在很大程度是对2006年的政策进行落实和完善,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经济运行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预调和微调。

政策导向重在“三个协调”

中央政策历来需要对长期和短期问题进行兼顾,在其中寻求一个平衡。从目前情况看,短期经济运行态势较好,而深度矛盾却没有有效化解。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需要做好“三个协调”:

第一,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我国外贸顺差对GDP的贡献达到了35%,其中绝大部分顺差又由外商投资企业所创造。换句话说,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中有相当大部分并不为国人所享有。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改变国际贸易格局,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为此,2007年将要采取的一个具体措施就是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抬升外商投资门槛,提高外资投资的质量。

第二,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2007年政府一方面将继续采取措施,对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消肿”。另一方面,政府会加强对农村和城镇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以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倾向。主要措施包括: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将绝大部分新增财政投资投向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拿出10亿资金,在中西部地区用于推广政府采购医疗服务,让近4亿城镇居民逐步享受到平价的医疗服务等。

第三,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目前,我国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1274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高2.5倍,比欧盟高4.9倍,比日本高8.7倍,甚至比印度也高。为此,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7年,国家将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并不断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和法制建设,把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要求”变成现实。

2007年经济的总体判断:稳中有降

根据上述环境与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对2007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做一个初步判断: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将小幅回落。2007年政府将继续坚持“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总体方针,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适当减少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投资:通过土地、环保、信贷、安全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把好土地和信贷闸门:继续清理督查新开工项目和强化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但鉴于当前有关改革还没有到位,地方政府投资的内在冲动依然强烈,2007年的固定投资速度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下降。

第二,消费需求有望继续保持上升势头。2006年7—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长分别为13.7%、13.8%、13.9%和14.3%,加速增长态势明显。预计这种趋势将继续保持一段时期。而且由于2007年政府增加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减少居民在交通、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将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持续上涨。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额外支出。导致其他消费减少了581 0亿元。而如果中央财政能多支出这5810亿。则我国居民消费率可以从目前的38.2%提高到41.3%,最终消费率可由目前的52.1%提高到.55.2%。

另外,受生产过剩的影响,2007年许多商品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的压力,但在另一方面,受能源价格和一些资源价格政策性上调的影响,许多商品又具有了上涨的动力。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下,2007年物价总体水平将继续维持在低位运行。从而为居民消费的增长创造出一个较好的物价环境。

第三,外贸出口将相对减速。2006年,受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外商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在绝大多数时间甚至是负增长,这就使得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幅度将相应放慢。再加上世界经济增长减速、人民币升值趋势不改、国内优化外贸结构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外贸的出口速度将明显滑坡。

总之,2007年宏观经济的三大需求中只有消费有望小幅加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回落,外贸出口增幅将明显下滑。全年GDP预计比2006年略有下降,增长9.4%左右。

(摘自《新青年·权衡》06.12)

推荐访问:宏观经济 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