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说视角下会计学习迁移与审计教学促进研究

提要:大多数学生感觉审计理论性太强,学习起来枯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审计教师需要从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审计,将学生已学的会计知识迁移到审计学习中。本文从认知结构说的角度出发,要求教师在审计教学中迁移会计知识,使审计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关键词:认知结构说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即通过分析,概括出新旧课题的本质特征的过程。目前,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概括说、关系转换说和认知结构说等。本文在认知结构说视角下研究会计学习迁移与审计教学的促进。迁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1)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在教育工作中要避免和消除负迁移的影响。(2)按照迁移的内容可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普遍迁移则强调将习得的原理、态度应用于以后的各种学习情景中,则后继学习将会变得较为省力和有效。也就是说,所掌握的原理、技能和态度越基本,则对于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3)按照迁移的层次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4)按照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

二、会计学习迁移审计教学的影响因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强调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每个人的认知结构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该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1)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原有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具有三种不同的关系,即上位、下位和并列的联系。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可以利用的上位的、概括程度高和包容范围广的知识,则新的学习将以下位学习的形式出现。下位学习一般比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容易进行。因此,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他掌握的知识的概括水平和包容范围。概括程度越高和包容范围越广的知识,越有助于同化新的知识,也就越有助于迁移。(2)认知结构的可辨性。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如果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是按一定的结构、分层次严密地组织好的,则他在遇到新的学习任务时,不仅能迅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新知识的固定点(即用来同化、固定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点),而且也易于辨别新旧知识的异同。(3)认知结构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新的学习;相反,原有知识本身不巩固,则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正迁移),反而可能会出现干扰(负迁移)。

从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中的认知变量可以得出,会计学习迁移影响审计教学有三个因素,分别是会计认知结构的概括性、会计认知结构的可辨性和会计认知结构的巩固性。先前会计知识的学习对审计学习影响是通过会计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与清晰性)来实现的。审计课程一般是安排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学科之后开设的,是学习了相关会计知识的后继学科,是一门专业性、艺术性、交叉性突出的应用科学,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审计和会计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是迁移现象发生的必要的客观条件。两项学习,如果刺激相似,反映也相同或相似,则容易产生正迁移,如果刺激相同或相似,而反应不同或相反,则容易产生负迁移。概括是迁移的核心,掌握普遍性的原理、原则,提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有利于学习的迁移。在审计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或由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会计迁移效果的重要条件。另外,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是影响审计教学的一个因素,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越精熟,就越能从多方面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对能运用这些知识经验的情境就越敏感,迁移就越顺利。

三、促进审计教学的措施

从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角度出发,促进审计教学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审计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讲授审计课程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审计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审计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和提供信息等职能,其作用主要有制约性作用和促进作用两种。审计的制约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审核和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鉴证,揭露贪污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乱纪、严重损失浪费及不经济行为,依法提请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从而纠错揭弊,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计划和预算的贯彻实施,维护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的真实、可靠,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审计的促进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审核和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既指出其合理的方面,以便继续推广,也指出其不合理方面,并提出建议,以便纠正改进,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不仅如此,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于经济活动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还进行评价,指出其潜力所在,促进被审计单位挖掘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学合理的选择编排教学内容。教师应强调已学的会计知识与新学习的审计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已学的会计知识迁移到新学习的审计知识中去。会计依据原始凭证,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等工作,并向经营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实施会计监督,为会计单位服务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主体。而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公正的一种监督活动。二者也存在着联系。审计主要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会计是经济活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职能。在审计产生之初,审计人员主要从审查会计资料入手,对会计资料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审查。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手段。让学生明确会计与审计的区别和联系,体现了认知结构的可辨性和认知结构的概括性特点,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会计知识迁移到审计学习中去,使学生感觉到审计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而是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学习之所以能够迁移的作用有赖于教师进行新情境下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并随时向学生提供迁移的机会,使他们在此基础上掌握学法,学会如何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在这种情境中最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题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要做到创设问题情境和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熟悉审计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会计认知结构状态,使审计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会计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进行。这也体现了认知结构理论中的巩固性特点。S

(注: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2011年年度教研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GJ1105)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2.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宋常.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迁移 认知 视角 审计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