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队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军队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和军队审计职能的不断强化,军队审计结果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这既为军队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动力,同时也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军队审计风险。不断加深对军队审计风险的理性认识和审计工作规律性的把握,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努力为军队全面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审计服务,不仅是一个急待研究回答的理论问题,更是广大审计人员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军队 审计风险 成因 防范

一、军队审计风险及其特征

对于审计风险这一概念,社会审计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颇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那种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借鉴社会审计领域对审计风险的定义,结合军队审计实际情况,军队审计风险可表述为:军队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由于审计过程的缺陷,致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发生偏差或背离,从而对其审计行为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军队审计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全程性。军队审计风险贯穿于军队审计过程的始终,是伴随着军队审计活动发生发展的。编制审计方案有计划风险;收集审计证据有证据风险;运用抽样技术有抽样风险;审计处理处罚有处置不当风险等等。审计风险普遍地存在于军队审计全过程,审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置不当都可能导致或增加审计风险。

二是客观性。军队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一方面,源自审计抽样方法。依据样本特征推断总体情况,难以完全避免误差,军队审计人员在抽样审计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另一方面,源自军队审计环境的复杂性。由于军事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军队审计人员难以对经济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和正确测定,因而存在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的可能。因此,军队审计风险总是客观存在于军队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大部分审计风险未呈现或未对军队审计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

三是潜在性。军队审计风险虽具有客观性,但这种客观性通常情况下只以可能性所表现,由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风险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或诱因。如,军队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判断失误但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失或未被察觉,这种情况下就是潜在的风险。只有当审计报告使用者发现了军队审计人员的失误并追究其责任时,潜在的风险才转化为现实风险。

四是惩治性。风险是和损失或责任相联系的。军队审计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风险,军队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就要为之承担一定的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军队审计风险的惩治性,主要表现为军队审计部门形象的损失。由于军队审计的监督对象是军队国有资产和军事经济活动,一旦出现审计失败或失误,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严重危害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全。

五是可控性。军队审计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但具有可控性。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措施可以得到有效化解。理解军队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可以增强军队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军队审计风险特征及其与风险防范的关联如图1所示。

二、军队审计风险的成因

1、军队审计客体因素

军队审计风险是军队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此军队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即军队审计客体密切相关。一是军队审计客体基础制度的健全性。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是否健全、规范和有效是审计风险形成的起源。由于军队审计人员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如果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凭证、账簿、报表、内部控制制度等会计资料存在一定的虚假成分,就会造成审计风险存在的潜在性。二是军队审计客体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军队审计部门审计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若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或未有效执行,将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

2、军队审计主体因素

军队审计风险虽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但军队审计主体能否准确地发现、客观地呈现、严厉地追查,同样影响审计风险的形成和状态。一是军队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军队审计人员的知识状态、专业素养、技能方法和工作经验等业务素质,决定审计人员能否及时发现并处置审计风险。在军队审计实践中,对审计活动的判断、认定、总结等,都依赖于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制约审计风险。对同一审计事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丰富工作经验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把握能力就较强,发现错弊的几率就较大,发生审计风险的概率就较低。二是军队审计主体的职业道德。军队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思想觉悟、心理情绪等因素是制约军队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如果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事业感和责任心,就会全力投身工作,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结论,较好地控制审计风险的产生。三是军队审计主体的技能方法。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对其进行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和方法必然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审计人员选择的方法不当或手段不先进,发生审计风险的概率就会增加。

3、军队审计环境因素

一是军事经济环境。军事经济领域的委托和受托责任关系,是军队审计行为产生的重要基础。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军事经济改革也日新月异,在为军队审计工作提供宽阔的舞台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为审计取证、审计定性和审计报告等产生影响和冲击,从而加大军队审计风险。二是法律环境。军队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军事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其实现基本职能的手段是获取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得出审计结论,作出审计决定。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支持审计人员有效行使审计职权,减小审计活动的风险。反之,不健全的法制环境,则会加剧审计风险。三是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中的群体观点、理念和行为等所构成的环境要素。军队审计系统的目标、活动原则必须适应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信仰。文化环境不仅影响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对信息的掌控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军队审计风险。

三、军队审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军队审计风险是可控的,可以从人员素质、制度建设、程序控制等方面来研究如何防范与控制军队审计风险。

1、提高军队审计人员素质

军队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想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必须不断提高军队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基于审计成本方面的考虑,军队审计工作必须容忍和接受一定的审计风险,这样的审计工作才是有效率的。面对潜在的审计风险,军队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从主观上谨慎对待审计风险,这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前提。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觉悟。思想政治素养,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政治觉悟高,就会恪尽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减少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随着军事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手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必须大力开展审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

2、健全完善军队审计制度

健全的法规和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军队审计行为,还可以增强军队审计人员的法规法律意识和执法观念,从而自觉的依法审计,尽量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一是完善军队审计法规。要制定和完善《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条例》、《军队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军队审计处理罚办法法》等相关法规,适当增大军队审计的法律责任。通过这些法律,使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断明确化、具体化,从而提高军队审计人员审计执法的规范性。二是实行军队审计承诺制度。通过实行审计承诺制,可以有效划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军队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从而防范军队审计风险。在审计准备阶段,军队审计部门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等做出承诺,对重要事项做出说明,以界定责任,划清责任,规避风险。三是建立军队审计风险责任制度。军队审计部门应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军队审计部门各级、各个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做到事事有审核,人人受监督,充分发挥部门和集体的力量,将审计风险降至最小。

3、规范军队审计程序

军队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涉及到审计活动的各个阶段和所有环节,与审计工作程序密不可分,只有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都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准备阶段,军队审计部门要依法在审计实施前送达审计通知书,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必要的会计资料,并做出承诺。同时,军队审计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做好充足的审前准备。在实施阶段,军队审计人员要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做好工作记录,认真填制审计工作底稿,实行多级复核制度,规范审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在报告阶段,军队审计部门要在充分调查、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认真撰写审计报告,并虚心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对错漏之处及时加以修正。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审计决定,并提出具体的处理处罚意见,确保审计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有效提高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明娟: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当代经济,2009(6).

[2] 徐爱萍:加强审计风险管理的建议[J].商业会计,2009(7).

推荐访问:成因 审计 军队 防范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