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农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后,内部审计工作愈发重要。加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从推行风险导向型审计和经营绩效审计,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着手,才能使内部审计适应新的公司治理要求。

【关键词】农业银行 审计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能够为经济发展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2007年外资银行已经全面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农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2010年农业银行成功上市,内部审计在农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为应对市场竞争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农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大力推行风险导向型审计,规避银行风险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模式,是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而言的。是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达到规避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

随着审计体制改革的深入,审计独立性加强,作用加强,地位提高,人们对银行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刻,这就迫切要求农业银行开展风险防范的研究、更新审计理念、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农业银行内部审计领域,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

(一)提高对风险导向审计的认识

银行具有业务量大,面广复杂的特点,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涌现,风险隐患不断增加且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迫切性不言而喻。在银行内部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契合了审计资源不足与金融风险管理亟待加强的现状,在银行内部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已成为各方共识。

农业银行改制后在各级分行设立了合规内控部,且总行设立几大审计分局解决了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还可使审计局与和内控合规部的工作职能有所区别定位,内控合规部作为常设内控监督机构进行日常运作的内控评价,而审计局作为董事会下审计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对全行的整体风险评价。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既能体现成本效益原则,又是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一方面,过于频繁的重复检查,势必对业务的正常经营产生干扰,并且没有重点的普查对疑点不能深入,不能及时排除风险;同时,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加强,也要求审计领域从原来的操作风险扩展到决策风险等更广阔的领域,这也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由于基础审计最大的缺陷是对管理舞弊侦查的无效率,使得管理舞弊失去控制。在农业银行实行风险基础审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强内部控制能力。

(二)提高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和收益是农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农业银行要取得高收益就必须面对高风险,而能否承担高风险则取决于风险管理能力。巴塞尔II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即准确地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反映了当今世界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监管理念,风险管理在农业银行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把握银行整体业务发展脉搏,紧密追踪业务发展的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业务和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环节的风险问题,及时提炼、连续总结,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控制风险的能力。

(三)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建立风险模型

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关键是风险点评估。风险点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和难点。汇丰银行将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五大风险,即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根据不同的风险建立不同的评估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和合适的审计频率,以便集中力量对高风险领域进行控制和管理,促进各级管理层提高管理水平,做到科学决策,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

(四)开展制度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着眼于系统性、重要性风险,对政策、制度制订进行审计,并且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制度制订审计正是基础审计所缺失的,原来的组织架构无法对政策制度本身进行审计,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往往来源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因此,内部审计不仅要检查操作风险,强调合规操作,更需加强对制度本身的审计,并在制度设计时提供管理咨询等审计增值服务。

二、开展经营绩效审计,实现内部审计增值

经营绩效审计是对独立机构或单位所开展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经济的效益性和相关的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与一般审计指向的“钱是怎么花的”不同,绩效审计重点是考量“花钱的效果”,就是对经营行为进行效果评价和分析,帮助企业增加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农业银行原来的内部审计主要以查错纠弊为主,以各项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审计为主要审计内容,随着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世界上先进的现代内部审计——经营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绩效审计成为农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国农业银行审计业务管理办法》提出:“开展经营经营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也是审计转型的重要方向和体现。”

(一)内部审计人员要实践经营绩效审计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设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为使农业银行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资产风险或在资产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这就引发出对银行业务的效益、效率、效果要求,农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审计也因此提上议事日程。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促使银行向管理要效益,经营绩效审计对银行降低成本、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在思想上确立经营绩效审计观念,破除神秘感,克服畏难心理,跳出传统审计思维模式,站在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广开思路,大胆探索、大胆实践。

(二)以效益决定管理层决策

银行管理层,要把经济效益作为业务决策的依据,为经营绩效审计的推广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目前银行业内部讨论激烈的“息、费之争”问题,即重点发展中间业务获取手续费收入,还是继续重点发展存贷款业务获取利息收入对银行更为有利的争论,就可以用经营绩效审计来解决。通过对各项重大经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经营绩效审计来评判其效益性的高低,以此作为管理层决策的依据,为银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服务。

(三)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考核力度

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经营绩效审计效果的考核力度,并将增值性服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对影响组织盈利水平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但要发现问题,更要帮助解决问题。

三、抓好成果利用,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审计成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成果的落实和转化,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延伸与拓展,是审计对象强化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的落实与转化,可以实现内部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内部审计成果的提升,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有些审计项目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却效果平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取得的审计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够,体现不出审计的价值。因此,成果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优劣。从审计的角度出发,应做好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追踪审计工作。

(一)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业务流程和完善操作规章制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揭露问题,不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就没有实现审计的价值。审计报告要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建议。

(二)抓好成果的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

要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一是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工作,重点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二是向被审单位通报审计结果,使业务主管部门能够根据审计提供的信息,修改制定完善有关规定,能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促进业务规范。

(三)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

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提高审计质量,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整改,建议是否被采纳。简单地说,就是审计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另外,农行审计部门应设专人,长期、专门深入分析研究审计成果。

四、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组建审计专业团队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高素质的人员是高质量工作的保证。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审计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发展的必备条件。针对农业银行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要充实审计队伍,提高其业务能力,使其具备内部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审计专业队伍建设。

(一)选拔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要结合审计体制改革,全面整合审计队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将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人才选拔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并通过公开招聘等灵活的用人机制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内部审计部门,扩大审计队伍,充实审计力量,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实力,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支持。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组建审计专业团队

首先,鼓励员工自学。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员工自学激励机制,打造学习型审计团队。鼓励审计人员通过自学,参加国内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等职业资质考试,提高审计队伍专业技能。

其次,加强审计培训。建立集中培训机制,每年集中一个月时间对所有审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选派审计业务骨干到香港和境外进行培训,学习现代商业银行审计理念,掌握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程序和技巧,充分发挥审计骨干的带动辐射作用。

第三,提升审计团队领导力。提升审计局、审计分局高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审计高级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加强班子成员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农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审计局、审计分局班子成员的履职能力;建立审计高级管理人员与总行及一级分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定期交流机制,促进审计高级管理人员的合理、适度流动;实施审计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考核制,建立审计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第四、要拓宽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加大人员流动,创新审计人员流动机制,畅通审计局与分局之间、分局与分局之间、审计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渠道,采取跟班实习、传帮带,以及横向与纵向交流等多种方式,为审计工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建立审计人员的使用、交流机制,即建立审计人员与全行优秀管理层与业务人才的双向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岗位交流,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培养复合型审计业务干部。二是拓宽审计干部和员工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级“双轨”晋升通道,制定和实施审计业务骨干的职业发展规划,逐渐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审计专业队伍。

最后,加强审计专家队伍建设。根据审计业务发展的特殊需要,要引进审计专业人才,通过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审计专业考试,取得内部审计的职业资格,根据审计新产品应用的需要,对现有审计业务骨干进行专项应用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内部审计的专家型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冯丽君.浅谈企业会计内部审计管理[J].时代金融,2011(11).

[2]孟素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探究[J].时代金融,2011(12).

[3]李传奎.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J].时代金融,2011(5).

作者简介:孙树芬(1974-),女,汉,云南曲靖人,中共曲靖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发展等问题。

(责任编辑:晏文)

推荐访问:中国农业银行 审计工作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