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思考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创新型审计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在今年两会上,“审计反腐”是公权监督的新看点,由于随着近几年高层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失败,传统的审计方法弊端日益渐现,很难满足社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期望,国内审计界通过借鉴国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经验,开始呼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市场竞争激烈、监管严格的经济环境下,思考如何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对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经济责任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腐败等经济问题,这给内部监督控制敲响了警钟,故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选拔和任免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管,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隐患。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基于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局限性凸显,无法充分有效地对被审计对象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及对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实现真实科学的评价和考核。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逐渐丰富,传统审计模式无论在经济性还是在效果性方面都显露出弊端,因此探索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势在必行。

一、经济责任审计应用传统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难以把握

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依然是以财务审计体系为基础,使用的审计方法也是建立在财务收支的相关事实和数据中,属于财务型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这种形式下审计人员遵循的是“监督主导型”合规审计,审计理念过于传统,方式也较为单一,惯从账务入手,对财务报表进行查错纠弊,仍然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里,延续着合规性审计就事论事的思维模式。而忽略了除监督资金管理使用以外的其他职能,仍然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里,延续着合规性审计就事论事的思维模式。审计人员没有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议人”的特性,也忽视了对责任人风险管理的关注,并没有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然而经济责任审计不像专项审计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它只能抓住主要内容进行重点审计,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任务。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重点常常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把握,不利于审计资源的分配以及审计方向的把握,容易出现过度审计或审计不足的问题。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检查方法比较简单,发现的大多都是浮于表面的问题,很难针对某一问题追根溯源,深入分析。审计人员在较短的审计时间内和繁多的审计内容中找寻审计重点是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面对的难题。

2.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率不高

自近几年经济审计项目开展以来,基本上在审计立项前审计人员职务已经明确,实际去向也已明了,只是未行文任命而已。但往往应用传统审计方法是在被审计对象的去留已成定局后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出具的结果对审计对象没有产生实际影响,只是“走过场”,为了满足任职资格需要而已,计划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裕,不能起到真正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作用。

审计人员在对审计结果运用时可能会发生冲突矛盾的现象,比如说对同一审计结果出现的问题,在上一次发生时候没有给予重大处罚而这次却作出了处罚;或者是上一次项目中认定出现的问题是归责于一个部门责任人,而此次对同一问题却认定是另一责任人等情况,这会极大损害审计人员信誉,削弱审计监督的效力。

3.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收集有困难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审计对象定量考核以及定性考核,进行审计资料收集至关重要。一方面,收集的会计资料可能存在虚假或数据不真实的信息,仅依靠传统的审计模式,对财务内容进行考核,审计小组成员比较难辨真伪。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资料中的弄虚作假的成分,就无法准确评价被审计对象,会引发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对审计资料可能凭借以往经验主观地进行判断,随机抽取他们认为重要的业务资料。这种选择的方式过于片面,无法对整体进行正确判断,容易导致测试结果以偏概全,无法形成有说服力的审计结论。

除此之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针对的是高层管理人员,是重要的“一把手”,权责之大、职位之重。在审计过程中被咨询的下属人员可能会因为畏惧审计对象是自己的上级领导而不敢向审计人员真实地反映出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因为存在个人矛盾而反映出不真实的信息,这些情况都会给审计工作继续开展与后续评价在准确性及客观性上造成影响。

二、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必要性分析

1.规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的复杂性,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他们的提拔、任命、离职以及个人形象,审计结果可能会改变他们一生的事业生涯,其重要程度不容小觑,产生的风险可容忍程度较低。鉴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高风险,需要对审计方法加以改进,通过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清晰明确地识别出每个风险点,在进行实质性测试程序前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对内部控制环节薄弱的领域加强审计,锁定风险点并加以分析与控制。可以合理规划分配审计资源,做到总体审计,重点突出的审计效果,加快审计结果出具的时间。

2.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效能

经济责任审计融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仅是对领导管理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状况的审计,而且还关注到相关的风险管理,及时整改并加强被审计业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意识,对存在的控制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并提出应对建议。尤其是在商业环境日趋动荡的情况下,纠正了运营过程中出现偏离经营目标的现象,将审计关口前移,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将被动接受审计的易受损局面扭转为主动风险规避的局面,充分调动起审计监督作用,实现审计价值增值的效果,拓展经济责任审计效能。

三、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风险管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新兴的领域,我国审计部门需要向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免疫系统”的功能,预防、揭露和抵御潜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对高层管理人员提升和履职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各行业已将加强风险管理的议案提上日程,重视起风险的作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便面对风险有更强的处理能力。随着逐步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逐渐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这些都为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经济责任审计合理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建议

1.构建有效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

我国经营管理体制发生变革后,逐渐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随着内部审计准则及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构建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监控体系来保障实施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质量。我国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普遍显得僵化,容易使被审计者对审计流程有所准备,弱化了审计效果。建议审计人员活化审计程序,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优化机制。审计人员应当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及对相应程序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不断完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争取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及时进行审计质量信息反馈,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探索和构建审计质量监控体系,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可以从更多方面注重对审计风险的化解,使得风险监督和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中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2.提高审计人员风险判断力

推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提升审计队伍的业务技术水平。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仅仅掌握了对会计资料的审核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注重更新专业技能和复合知识,以及关注宏观动态和新政策,特别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面的能力。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从“软能力”以及“硬技能”两方面着手。在能力方面,灌输给审计人员新的审计理念,培养审计人员学习创新能力和转型关注风险的适应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注重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让审计人员熟练运用新型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和技术,同时,还要让审计人员参与到发展战略、风险防范体系相关探讨的培训中来,以全方位的使他们在视野及认知上适应先进的审计技术。

3.建立完善的量化风险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部审计重要组成部分,引入风险导向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如何评价风险将成为关键。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化操作逐渐提高,开发建立一套适应各自管理的风险评估体系至关重要。如将风险评估的资料常态化、数据化、规范化,并通过量化风险评估结果对重要风险领域制定审计计划。通过收集资料录入信息系统中,建立风险评估因素表,对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经不同的机构对风险进行评分,再运用量化的风险评估结果,从而实现简单持续化的基于风险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经营环境可能面临的不同风险,因此对风险重要性水平度量使用的方法都不同,审计人员应当同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建立平衡计分卡、风险评估图、层次分析模型等非现场量化风险评价方式来对风险重点发生的领域进行测定和估计,但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风险评价标准进行实施。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量化非现场风险评估方式,这里所说的统一并不是追求绝对的统一,它可以整合成多元化风险评估方法,结合所处的环境,让几种方法相互印证,选择最为实用及真实的方式来评估风险,强化风险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蔡春.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10-14.

[2]王志永,高强,李晨昕.风险导向经济责任审计需求及其创新[J].财会通讯,2010(5):90-91.

[3]张晓敏.基于风险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2(10):9-1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0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2011(7).

作者简介:谭雅妃,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

推荐访问:导向 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思考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