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摘 要]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网点,代为销售、合作 处理相应的保险事宜。实践表明,依托银行网点布局的广泛性,以及银行业务与消费者联系的紧密性,在极大的方面了消费者的同时,也促进了保险业的高速发展。在植根于国情的前提下,启示包括:能获得保险公司、银行二者双赢的局面;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二者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努力实现我国保险业发展中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保险业 银行保险 启示 实践

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在需求驱动下也逐渐面临着一系列的瓶径。由此,如何更大程度的挖掘潜在消费者,则成为目前需要认真解决的课题。从增大保险覆盖范围来看,从国外发达国家所引入的银行保险业务,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所谓“银行保险”可以简单理解为,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网点,代为销售、合作处理相应的保险事宜。实践表明,依托银行网点布局的广泛性,以及银行业务与消费者联系的紧密性,在极大的方面了消费者的同时,也促进了保险业的高速发展。当然,银行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那么应如何结合国情来形成合理的银行保险事业呢。笔者认为,在“先易后难”原则下,首先应从银行保险的技术层面下工夫。为此,借鉴发达国家银行保险业务开展的成功经验来武装自己,则成为建构自身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发达国家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综述

以下将以美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为考察对象,对其的综述涉及两个部分:(1)美国银行保险业的运作模式;(2)美国银行保险业成本的基本要素。

1.美国银行保险业的运作模式。美国银行保险销售的保险产品种类非常广泛:(1)人寿产品。在银保合作发展初期,该类产品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因为它与银行本身的产品很接近,银行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客户资源经营起来相对高效,获得更多的边际效益。(2)产险产品。如办理住房贷款时的火灾保险,办理汽车贷款时的汽车保险,办理押汇业务时的运输保险等,这些产品通常是银行自身业务的延伸。美国银行业一般会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如针对高端客户采用专门代理的方式,以佣金的形式收取费用,进行个人化销售。而针对大众客户及简单产品,如抵押贷款保险,则利用银行网络,电话等简便快捷的工具进行低成本批量化市场营销。

2.美国银行保险业成本的基本要素。其成功的要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点:(1)金融管制的放松。(2)强大的分行网络和广阔的业务地域覆盖面。美国银行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统一的操作平台,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实现了银行保险业务的电子化。(3)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一体化联合形成了统一的文化。许多商业银行在与保险公司合作时,虽然都表示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但是由于两者行业文化的差异,很少能做到这一点。(4)美国银行业并不把保险看作增加短期收入的捷径,而是将保险业务作为银行的长期目标。消费者普遍会信赖那些信誉卓著的大银行,因为它们规模越大越不容易倒闭,由银行推荐的保险产品安全系数很高。

二、基于综述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启示

根据以上阐述的内在逻辑可知,在推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策略选择中,寻求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须被认真对待。那么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行保险发展对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须建立在这样几点共识的基础上:(1)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应植根于我们的国情,这也就成为吸取美国经验的前提;(2)在总结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明确,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业都面临着各自发展路径的优化与升级,进而在建立二者业务合作关系上难以完全复制美国的成熟模式。

建立在上述基础上的启示,可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针对银行保险业务目的的启示。从银行保险的功能定位可知,其向市场所提供的产品仍是保险产品,且产品的品项决定于保险公司方面。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将通过自身组织资源的积累,来支撑、促进保险事业的发展。因此,就其目的的启示而言可归纳为:通过借助银行业长期发展所积累起的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提升我国保险产品在设计、营销和售后等环节的质量。最终实现,保险公司、银行二者双赢的局面。

2.针对银行保险业务手段的启示。从美国经验中不难发,银行保险业务的建立存在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惟有这样,才能使得双方在利益驱动下自然形成联盟态势。同时,文中也提到了组织文化元素和产品差异化元素。由此,其对于我国银行保险业实施的启示包括:应不断深化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充分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并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与保险业形成契合。在突出组织文化元素方面,应通过相互持股和人员往来等形成,构筑深层次合作关系来逐步调和双方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对于产品的差异化来说,则依托于完善制度设计和产品开发团队的创新能力。

3.针对银行保险业务结果的启示。就我国国情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建立起来的银行保险事业,决不只是关注于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经济利益的获得,而是还包含了其所释放的正外部性而提供给民众的福利大小。这种福利具体体现在: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便利程度和产品品质,以及在寻求售后和转换服务上的高效性。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启示不难得出,我国所发展的银行保险事业,一定是围绕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元统一的目标下来实施的。关于这一点,与奉行“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美国是截然不同的。

三、我国保险业变革之路的价值判断

以下以商业健康保险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在当下应实施变革的路径。从而,为建立一定形式下的银行保险体系提供价值取向。

1.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从市场营销学原理的一般层面来看待“客户关系管理”,其主要起到改善产品公共关系,以及通过良性互动来建构稳定的顾客忠诚度。然而,在客户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相对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来说,人体健康风险则是可以预测的)。从而,其客户关系开展的内在要求,关键还在于及时获取客户的身体健康信息。

2.改善产品公共关系。改善产品的公共关系,则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一般要求。根据产品品牌建立的逻辑路径,可知:作为产品“附加产品”同心圈层的辅助作用,将促进公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理解与感知;从而,在顾客忠诚度形成的基础上,建构起该产品的品牌效应。

改善产品公共关系,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1)定期举办免费体检活动。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可以联系定点医院,或者自行开展必要的身体检查与健康咨询活动。(2)开展针对性的赞助活动。如,根据产品推广需要,可以针对学校及社区的有关公共活动开展赞助。从而,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这样一来,将增强普通民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理解。

3.优化产品项目结构。社会医疗保险已在劳资关系的建立上被各类组织所购买,这就在产品替代效应上影响到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推广。为此,设计差异化保险项目,并向公众充分阐释其中的优势则成为必须。

(1)保险项目优化。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在使用这些保险项目时面临着:指定医院、指定药品、指定报销比例、指定报销地点等诸多刚性约束。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劳动人口特点,开发出弹性、灵活性、柔性化的保险制度,将极大的吸引普通民众的购买欲望。(2)项目信息发布。我国民众仍然存在着依靠血缘、亲缘力量抵抗外部风险的习惯。尽管在商品经济推动下,购买个人保险已成为极为普通的事情,但诸多民众仍然被动理解商业保险的功能。为此,应优化保险项目信息发布渠道。如,与各组织工会建立联系从而宣传商业健康保险的特点与优势,这将明显影响普通民众的购买行为。

四、价值判断基础上的实践形式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路径指向,以下将一一给予应对。

1.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模式。根据我国消费者的理财偏好可知,其一般购买商业银行的储蓄服务。这就意味着,相对于保险公司他们更熟悉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同时在高频率互动中与银行建立起了密切的自然人和法人关系。依托这一点,各大保险公司便可以借助我国银行的社会声誉,来实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由于受到诸多制度约束,保险公司可先期寻求中小股份商业银行的合作,从而通过它们的区域影响力来实施区域范围内的客户关系管理。

2.针对改善公共关系的实践模式。实践表明,我国消费者对于商业保险的认识并不充分,即使针对商业健康保险也因每年较高的保费而回避。因此,保险公司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商业银行网点多的优势,来增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宣传力度。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出售某些营销组合产品,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针对优化项目结构的实践模式。上文已经指出,开发保险项目需要一个高效的产品创新团队。而在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开发流程银行业务的背景下,实则为保险产品设计准备了数量客观的人力资源。通过银行专业技术人员的融合式开发,将保险元素与理财元素有机结合,从而能满足对保险产品的差异化需要。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事业的一点想法。相信,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的要素构建,我国银行保险必能获得长足发展。

五、小结

本文认为,在植根于国情的前提下,启示包括:能获得保险公司、银行二者双赢的局面;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二者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努力实现我国保险业发展中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晖.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中国外资,2012(10).

[2]梁立.银保新规下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及出路[J].上海保险,2012(2).

[3]崔家勇.加快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3).

[4]王媛媛.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现状、困境及发展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推荐访问:国家银行 保险业 业务发展 启示 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