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所谓环境监测主要是采用各种检测方法,对各类污染物浓度进行科学的测定,对污染现状进一步明确,从而能够对研判趋势、跟踪效果、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便于更好地进行环境决策、目标考核、环境执法与信息公开。

关键词 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

通过对数据代谢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的检测,便于为社会环境检测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助于良好实验室品牌的打造,在行业内树立权威性。当下,在环保执法工作中所参与的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越来越多,进而会涉及民众的社会公共利益,在严格控制质量的基础上需要强化审核检测结果,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数据逻辑性、符合性进行严格考证,避免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准确性,将污染物排放情况与环境质量情况如实的反映出来,这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便于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1]。

1 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现状

关于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物质的监测,我国卫生行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以卫生防疫站为基础的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于70年代,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相关制度。环境监测工作正式起步的标志为1973年第一次召开的环境保护会议,全国环境监测总站设立于1978年,由此全国环境监测网络正式组成。《环境保护法(试行)》于1979年9月颁布,然后相继执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与方法标准,如《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全国环境管理条例》等。自70年代我国推行环境保护检测工作至今,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2]。

50年以来,我国监测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结构,但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渐明显,由此极大的增加了环境监测任务,不断提高了环境管理要求,面对日益膨大的业务需求单一的管理体制已经很难满足。2015年2月树立了基本原则,即积极引导、加快培育、依法监督、开放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等,同时致力于监管机制的强化与责任的追究,更好地建设机构诚信与企业良好信誉,对于如何监测质量管理而做出明确的要求。

2 影响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2.1 人为因素

检测人员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其本身所具备的责任心、职业道德、技术能力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通常情况下,基础技术人员至少需要2-3年的培养,但是随着环境监测行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少数检测机构为确保业务放低了门槛,所招聘的新员工不具备丰富的经验且培训严重不足。然而,面对每天的工作量检测人员多疲于应对,对于质量问题无法顾及,由此很难提升技术能力,对检测结果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3]。

2.2 仪器设备

现场检测仪器因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现场工况复杂、运输不便、稳定性差,再加上现场供电情况不佳,出现电压不稳定、检测结果有偏差的可能性较大,进而会对监测质量造成不小的影响。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严格根据国内实验室资质认定要求进行必要的计量检定,且逐步进行校准,但是关于校准确认与修正因子的使用仍不到位,实验室所拿到的校准证书也能对仪器可用性进行判断,并不能修正结果。同时,使用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在废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在废气采样中采用预处理设施设备,如加热枪等。

2.3 化学试剂

关于实验试剂与用水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根据标准准备,尤其是实验试剂需仔细查看是否过期,防止无效实验。对于试剂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需要积极的总结,如甲醛酚试剂的测试方法,经国产酚试剂很难取得理想的分析结果,可以采用进口酚试剂。另外,高度重视一些耗材是否符合验收标准。

2.4 检测方法

关于检测方法的选择,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严格依据监测项目,关于放哪个号的选择需符合检测目标要求,且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方法要求保持一致。关于监测仪器的正常使用与操作者操作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电压、震动、气压等,由此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不小的影响。基于此,需要严格控制整个监测过程,监控记录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环境条件,如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温湿度等[4]。

3 质量管理岗位职责范围的科学调整

3.1 技术总负责人

技术总负责人可直接对话各专业所的技术负责人,方便对各检测所的技术运作与实验室运作质量情况进行及时了解,更好而定进行协调与总体把关。站在检测环境的角度,我国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第三方实验室课借鉴的管理模式为一些合资企业与外国检测集团的质量管理层次。设置下一层技术负责人岗位侄儿,可站在技术角度上,以此便于减轻行政角色影响。

3.2 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可直接参与检测部门工作,关于本检测所技术发展规划和上一级组织结构可负责制定、组织,便于重大技术问题与技术改造方案等工作有效解决。对于技术负责人来说,需要具备该领域的管理能力,对本专业技术水平与特点非常掌握,能够对本检测相关技术报告进行审批,选拔与培养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便于更好地开发各技术与新检测方法,对最新检测方法动态经便捷网络即时了解,侧重于培养其检测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贯彻与执行质量管理要求。另外,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对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掌握与开发,以此可以更好的应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现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并就如何调整质量管理岗位职责范围进行了客觀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敬小兰,文丽娜.初探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管理[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8,31(03):64-67.

[2].宁夏开展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专项检查[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16):49.

[3]徐钰.加强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内部人员的质量监督的途径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19):130+132.

[4]吴旻妍,姚坚,王亚超.苏州市社会检测机构环境监测业务服务质量考评办法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7,30(01):78-81.

[5]王亚超,吴旻妍.苏州市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5,28(04):71-73+86.

推荐访问:社会化 质量管理 实验室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