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行政经费过快增长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本文从财务预算管理、行政体制、行政观念、行政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行政经费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控制我国政府行政经费过快增长,确保财政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经费、预算管理、政府职能、绩效监督

一、行政经费过快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存在弊端

财务预算管理缺乏实效行,在行政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着开支界限不清、用途不明确等问题。各项行政支出没有一个具体的、合理的配置比例,一些项目的随意性开支成分较大。财务预算管理缺乏主动性,财务监督作用弱化,行政单位会计只能对支出票据的合法性和票据本身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而不能监督经费支出的全过程,更无法控制结果。一些政府单位的财务报表也会有轻内容、重形式,甚至出现隐形处理、数字游戏,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处理支出,使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财务预算缺乏规范性,资金预算渠道多,财政预算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预算外资金。经费标准缺失,一些行政经费报表采用的格式、内容的详细程度、细节,各部门未能统一标准。

(二)行政制度不完善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严重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有待完善,行政机关的辞退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员只进不出现象普遍存在,无形中增加了行政成本;行政监督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不到位,由于配套机制不完善,不严密,一些领导干部在使用经费上乱开口子,随意变通。某些单位不按预算指标使用经费,用完后便巧立名目,胡编理由追加经费;考核制度缺失,我国政府传统的运作模式,只考虑社会效益,而忽略了项目的实际成本。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显示自己的业绩,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所谓的"形象工程""阳光工程",投入远小于产出。

(三)行政观念的缺失

行政成本观念淡化,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成本不是考核各级政府部门及部门业绩的主要指标,这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是截然不同的。由于行政单位的特殊性(垄断性、非市场性、非盈利性)决定了政府工作的产出和投入是相脱节的;行政理念淡薄,艰苦奋斗观念淡薄。行政单位讲排场、摆阔气之风日盛。一些行政单位相互攀比,会议的招待标准一高再高,装潢日益豪华,住宿标准也不断高档化;行政法制意识淡薄,中国是有几千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受到历史文化影响,一些官员的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严重。这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在政府行为中的表现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以严代法,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

(四)行政机构和人员编制急剧膨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各种管理机构就要相应地增加,人员扩编。但其速度明显过快.例如2013年河北省"四级联考"工商、地税、司法、公安等部门计划共招录8965名公务员,而去年仅为3579名,为2012年的2,5倍。必然导致相应的配置、工资、办公设施的增加。行政层级设置不合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分为国务院、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乡(镇)政府共5级,各级政府下面有增设多个行政层级,而外国大多数国家设立中央政府、二、三级地方政府。造成政府机器庞大,机构臃肿重叠,财政养人过多的局面。

三 、控制行政经费过快增长的有效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深化预算管理机制改革,严格按预算执行,强化国家预算权威。首先,加大力度将各项行政支出如预算管理,尤其要重点关注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及范围,可以尝试建设基础数据库(省、市、乡3级)。其次,坚持《预算法》,先由预算,后有支出,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支出。"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应当取代“基数法”避免形成支出上的"越位"和“缺位"。最后,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预算标准,同时细化预算批复程序和科目。改进定额标准制定方法,实现单项定额与行业定额相结合、通用定额与分类定额相结合。

(二)健全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为效率

1.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要对政府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划分权责、明细分工、定制定员。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来入手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环节,改善行政部门的公众形象,降低行政难度,从而降低行政成本,这将是改革的新方向。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要理清和协调好政企关系、政社关系、政事关系,做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

2.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首先,促进政府观念转变,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来自人民,政府要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努力树立廉洁、高效的形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尽快落实相关的人事、考核制度,遏制政府腐败和权力的滥用。其次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一方面要加强行政单位的内部监督,深化内部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社会监督,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式的监督结构。

(三)建立行政经费绩效监督机制,加强对其使用效益的监督

1.要加强对行政经费的审查,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从不同部门不同年份的行政经费进行纵向分析,以及对同一年度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国家的行政经费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不同的项目支出要设立不同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专业评估,向社会公布审查结果。

2.建立行政经费问责机制,对于每一项行政经费的支出,必须明确此相关负责人包括主要领导、审核人、经办人、财务主管);对于在经费支出中造假、隐形处理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必须严格追究其责任。

3.健全民主监督,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健全民主监督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民权益,让公众的监督发挥实效,同时要促进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另一方面,委托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对行政经费进行外部监督、向社会公布,接受民众监督,尤其是"三公经费"更要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周浩,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交通财会,2012(6)

[2]沈建新,论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22)

[3]刘贻石,我国行政成本问题研究,前言,2010(18):90-92

[4]田爱国,公共财政理论下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现状探讨,科技广场,2009(2):64-66

推荐访问:过快 经费 对策 原因 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