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文化遗产价值,实现遗址整体保护——以郑州市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为例

□吴倩

古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5000 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

它们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古遗址所在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未中断的5000 年中华文明, 使我国成为考古遗址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这也是我国独具的文化优势。

在这些考古遗址中,深藏着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最壮阔的历史记忆,也保存着最能代表和反映文明成就的历史遗存。

考古遗址是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历程的集中体现,蕴涵着巨大的综合价值。每一处考古遗址所反映的文化信息, 都具有独特内涵。同时,它们又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种文明的融合与竞争更趋激烈,保护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关系到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

因此,对考古遗址的保护工作, 一直都被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不仅仅是陈列展示考古遗址的公益性机构,同时还是考古遗址保护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 只有在收藏展示、科学保护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实现彼此兼顾,才能在保护和探索人类文化遗产方面承担更多的使命。

实践证明,持续开展考古遗址保护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专业化地保护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同时以文化为主题予以陈列展示, 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考古遗址的文化内涵, 满足社会公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需求, 它们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效应,是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职责所在, 也是揭示考古遗址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1]

为了在专业化保护古遗址和出土文物的同时,满足社会公众了解古遗址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知识的需求,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惠及于民,郑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在遗址保护组织、政策、规划、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根据遗址实际情况和郑州市城市发展定位和需求,于2017 年开始实施“生态保遗”工程,把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古遗址、古城址保护展示纳入生态文明建设, 以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为主要手段,实现遗址整体保护的目的。在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 对不合理占压考古遗址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实施一次性拆迁,对考古遗址内的居民、单位实施妥善安置,实现整治一处、保护一处,不留隐患、不留死角,避免保护整治后出现反弹,彻底解决考古遗址保护中长期存在的零星投入、 反复投入、效果不显著的问题,遏制考古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

在保护态度上,实现考古遗址保护工作从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的转变;

在保护方式上,实现由突击式、抢救式、应急式向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的转变,稳健、扎实、有效地推进考古遗址本体和环境的整体保护。

本文以郑州市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①郑州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规划由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建设为例,论述生态保遗工程“揭示文化遗产价值,实现遗址整体保护”的保护理念,通过采用生态绿化模式,以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为载体,以实现遗址本体和环境安全为前提, 以突出展示遗址文化内涵为特色,优化遗址保护、提升生态环境、拓展休闲空间,协调做好文物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和发展各项工作。整个建设工程,在实现遗址本体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突出遗址文化内涵特色,使其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1.地理位置。

马庄遗址,位于郑州市西郊、须水镇马庄村东北约1500 米处。

遗址北临须水河,东、南部边界至须水河冲沟,西部为新田大道。

(图1)

图1 马庄遗址位置示意图

2.考古情况。马庄遗址东西长418 米,南北宽约376 米,总面积约12 万平方米。

因多次土地平整等缘故,文化层分布不均匀,厚度多在0.6~1.5 米。

文化堆积,以河南龙山文化为主,另有少量二里头文化遗存,部分区域分布有战国时期文化遗存。

遗迹有灰坑、房基和墓葬等,以灰坑居多。

1966 年年初,郑州市博物馆对马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230 平方米,清理灰坑40 个、墓葬8 座、圆形烧土面1 处。

出土陶、石、骨、蚌、角等完整或可复原器物570 余件。

陶器有瓮、罐、盆、碗、豆、盘、杯、甑、鼎、觚、簋、澄滤器、纺轮等。

纹饰以篮纹、方格纹、绳纹为主,另有少量指甲纹、凸弦纹、凹弦纹和镂孔等。

石器有铲、斧、锛、凿、刀、镰、矛、网坠、敲砸器、弹丸、环、簇、簪、锥等。骨器和蚌器有镞、簪、锥、凿、匕等。

此次遗址发掘区域的文化层堆积,除上部少量的战国文化层外, 其余全系龙山文化的堆积。其文化内涵,主要是河南龙山文化中期偏晚的遗存。

3.遗址价值。

马庄遗址是一处非常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聚落遗址, 距今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年代久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发掘出土的部分遗物特征看, 该遗址具有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向二里头文化一期过渡的遗存特征, 这对研究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向二里头文化过渡的遗存的分布以及探讨早期夏文化等学术热点问题有很大帮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06 年,马庄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庄遗址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是中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中原文化发展和华夏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马庄遗址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是中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价值,可以发挥文物见证历史、弘扬传统、增强文化认同的独特社会功能。

马庄遗址是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对其进行保护展示将起到凸显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

(一)建设目的

通过考古勘探、发掘等工作,提取马庄遗址龙山文化的相关信息,并结合马庄遗址区房基、墓葬、文化层、灰坑等遗迹的分布范围、布局和文化范围,在保证遗址本体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生态绿化模式, 全面展示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农耕文化,从而实现“揭示文化遗产价值,实现遗址整体保护”的根本目的。

(二)空间布局

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空间布局,为“一带、三区、多点”。

“一带”,指沿须水河的滨水景观带;
“三区”,指生态文化公园分为3 个景观分区,即遗址展示区、农耕文化体验区、考古体验区;
“多点”,指在不同的景观分区,设置多个景观节点,包括入口广场、考古发掘体验现场、聚落复原展示、二十四节气广场、农耕工具展示等。

(图2)

图2 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空间布局

(三)展示内容

基于马庄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展示内容以马庄遗址文化为底蕴,以园林植物景观为特色,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公众展现龙山时期生产生活场景,普及马庄遗址龙山文化的考古知识, 从而增进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实现考古的科学化和大众化。

遗址展示区。

即遗址本体游览区,位于遗迹密集分布区和集中区。

主要用来展示遗址本体风貌、历史文化信息与可移动文物等内容。由于遗址公园实行开放式管理,不宜对遗址本体进行大面积揭露展示,因此,遗址展示区在展示之前,应首先通过考古勘探、发掘等相关工作,对遗址有更清晰与准确的认识与理解。

在充分保护遗址本体不受破坏的原则下,对遗址进行覆土保护后,采用草坪、草花等形式,鲜明展示遗址分布范围, 并结合灌木植被等营造遗址区朴素、静谧的气氛,增强展示的可视性可观性。部分重要遗迹采用玻璃覆盖揭露展示,并配以说明标识等, 向游客普及龙山文化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出土文物的相关知识,让游客在近距离感受遗址的同时, 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

(图3)

图3 马庄遗址公园遗址展示区效果图

农耕文化体验区。

即遗址历史环境游览区,位于遗迹零星分布区南部。马庄遗址为龙山文化时期聚落遗址, 依据对这一时期聚落的研究,对原始房屋、生活聚落进行一定面积的场景复原, 并结合出土的石制农耕工具,对农耕工具进行展示,营造农耕文化场景与氛围。

现阶段展示节点包括聚落复原场景展示、 农耕工具展示和二十四节气广场等。

聚落复原场景展示, 主要通过雕塑等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及生产场景。聚落中的房屋,采用红烧土墙、茅草屋顶等材料。聚落周边环境,以农作物种植作为景观,营造农业生产环境, 体现当时农耕文明的演变与发展。

(图4)

图4 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聚落复原场景展示效果图

农耕工具的展示, 以景观小品雕塑的形式进行。

景观小品雕塑包括石铲、石斧、石镰等, 全部以马庄遗址出土的石制农耕工具为原型,按比例放大,并设置必要的图像及文字说明, 让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农耕工具在农田中运用的场面,从而起到一定的科普作用。在圆形广场中,放置有条“龙山文化”石刻,以强调公园的龙山文化特色。

周边, 规划设计农耕工具体验场所,在提高游客参与性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习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全面地了解农耕工具的知识。突显农耕文化的景观,散布的古朴农具,拐角广场的农耕工具小品排列,让人开门见山地进入主题。

二十四节气,指的是二十四时节和气候,它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的。

二十四节气广场, 借助圆形下沉广场的平面形式,圆形中心用草地及铺装象征太阳,将圆形广场均匀划分成24 份,各自对应一个节气,每个节气以高于地面1 米的梯形雕塑为展示台, 在斜面上布置有体现该节气特色的浮雕。游客在下沉广场的草地上,既可以休闲,又可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的内涵。

考古体验区。

位于遗迹零星分布区北部。

主要用来开展公众考古活动。

现阶段展示节点,以考古发掘体验现场为主。

考古发掘体验现场的设计,以“史海拾贝,考古体验”为主题。

通过考古探方的形式,营造出考古场地的氛围,让游客在参观遗址的同时,也能够亲身体验考古的乐趣。将龙山文化史前时期的陶器、瓦片等,或埋藏或裸露于沙土地中,或散置于草坪上,供游客真切体验史海寻踪的乐趣,亲自做一回“考古人”,体验并学习相关的考古知识,从而提升游客参与的积极性。

(图5)

图5 马庄遗址公园考古体验区效果图

这一活动的开展, 可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遗址,了解遗址的重要性,并自觉去保护遗址。

入口广场。

马庄遗址是龙山文化晚期聚落遗址。因此,入口广场的主题尽可能展现马庄遗址龙山文化特征, 从而突出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文化主题。广场中央,布置“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入口字体标识。

广场四周,通过铺装、铺设体现龙山文化的浮雕,增强广场的立体层次感。广场外围,设置夯土景墙,景墙表面用马庄遗址出土陶器上的纹饰等装饰物来展现该遗址时期的文化特征。

同时,在主入口区,设置说明牌, 介绍马庄遗址的相关文化内涵和龙山时期的文化特征, 并对典型出土器物进行说明,以便引导游客更好地游览。(图 6)

图6 马庄遗址公园主入口效果图

(四)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包括指示标识、设施标识、区域标识、说明标识、电子标识等。

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力求清晰、准确地传达丰富的信息,激发观众的兴趣,便于游客游览、 更深刻地理解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各种公共符号, 应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便于识别的标识系统统一设计,讲究简洁清楚, 风格色调与自然环境协调。

其形态,可根据环境气氛作相应变化。

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标识系统,以石材为主要材质。

结合龙山时期别致的纹饰图案, 在力求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色的同时,注重营造出遗址公园庄重典雅的气氛。

(五)绿化系统

为避免对地下遗存造成一定的损害, 在遗迹密集分布区和集中区范围内,不种植深根系植物。在植物配置方面,选用大量的乡土树种,注重突出遗址公园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在遗迹零星分布区范围内,配置四季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以丰富公园景观,满足不同季节游客参观的需求。特色景观植物种植区,包括海棠花溪、秋色绚烂、松林碧草等。此外,公园主干道,以种植樱花为主,营造樱花大道景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郑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古遗址类有220 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 处89 项),在文化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使这些古遗址“活”起来,延续城市文脉,郑州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全市生态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提出“生态保遗”理念。

通过实施生态保遗工程, 平衡了生态建设与遗址保护的关系, 其在遗址保护方面的应用可行性正如吴卫红所说:“不是所有遗址都可建遗址公园,但在可能的区域建遗址公园,增强土遗址的实用性和可辨识度,是预防遗址毁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使其既具有实用性,又有更高可辨识度和社会影响力,则更有利于保护。

”[2]

马庄遗址在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前, 遗址保存状况较差。农业耕作、挖掘取土、雨水冲蚀、植物自然生长等因素对遗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平整土地、建筑垃圾堆积、 植被砍伐等行为也严重破坏了遗址形制和遗址环境。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后,通过整合水系和绿地功能,改变了河道堵塞、污水横流、生态环境较差的状况,实现治理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的目的。

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遗址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必须注意的是,虽然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通过各种专项规划设计和建设, 完善了公园的功能,丰富了周边群众的文化活动场地,但由于早期考古发掘的遗迹已经回填,文化展示内容还缺乏,即便建有文化展示馆,也缺乏应有的展示内容,后期需结合考古发掘进一步完善。

本文系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第七批课题“郑州市生态保遗的实践与经验研究”(Z202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马庄龙山文化文化公园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唯实(2022年4期)2022-05-06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孙子研究(2021年5期)2021-03-22文明致富再出发!江苏徐州马庄争当乡村振兴“模范生”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公民与法治(2020年21期)2020-03-11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6-26探究山西龙山文化的魅力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12期)2018-01-25马庄农民乐团:冲出乡村走向世界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马庄文明“火炬手”孟庆喜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16年1期)2016-02-13

推荐访问:遗址 郑州市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