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展开

【摘 要】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发展

关于爱国主义的概念,观点很多,在学术界提及最多的是列宁的论述:“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民族要生存发展,必然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一个国家对其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当代中国,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对学生、青少年一代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尚未完善,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重塑人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作用。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忽视了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常流于形式。那么,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展开?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如下拙见:

一、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法律化与具体实施方式

在中国1982年宪法的第二十四条中,首次加入了“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等与爱国主义有关的内容。除了宪法外,中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条文中都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这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法律层面的保障。但并没有规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目标。1994年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但具体目标依然不明确,如此导致爱国主义成为流于形式与口头的空谈。所以笔者认为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进一步法律化是亟待解决之事。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不得不谈到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日本政府对学校爱国主义的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日本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以道德时间课为直接途径,这是日本特有的一种课程,以教学为主,辅之以各种参观、考察,重视实践环节。比如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国会、法院等,由此使学生产生爱乡的自豪感,进而扩大为对祖国的热爱。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完全可以除通过课堂进行之外,还可以通过国语、音乐、社会等各学科进行渗透式教育。

1.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而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之心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从而培育孩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便能够很好地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开设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是必要的。另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如果能够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国家的语言与文化,那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展开势必会事半功倍。此外,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要注重爱国形象的树立。爱国主义教育在从娃娃抓起的同时,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模式展开,这样便能够使爱国意识伴随国民的一生。

2.应注重忧患意识教育

日本由于本土资源匮乏,每次国际形势的变化都可能会波及日本的经济。又由于本国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这种由生存压力而激发出来的危机意识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正是这种危机意识使日本人能够齐心协力,团结奋起铸就当今发达的日本。通过从小对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教育,使全民达成共识,来增强民族凝聚力。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是成功的。中国社会如今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社会存在的问题也依然很多,在这样背景下的中国应该更加具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使国民安居乐业,爱党爱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政治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二、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国家的前途与发展,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戒骄戒躁。民族凝聚力是强国之本,中国过于忽视对青少年一代危机、忧患意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意识的培养,是很值得反省的现实。近几年,中国的教育开始逐渐转向对学生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向上来,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正视自己的不足,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接受他国的可取之处,重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运用,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苏寄宛.日本道德教育的特色.外国教育研究,2002(29)

[2]王丽荣.中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思考.比较教育研究,2005(8)

[3]奥田真纪子.道德教育与人的价值创造——来自日本道德教育的课题.肇庆学院学报,2008(1)

推荐访问:浅析 当代中国 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