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教材潜力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31—0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大主题,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首选命题,而中学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历史课教学中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史,着眼于今,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固有的爱国主义素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以爱国主义人士事迹为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且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操;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敌的民族气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豪言壮语;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都无不激励和感染着后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在教学中,我运用正面引导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阐发点”,充分开拓“渗透面”,联系学生实际,从正面加以引导。如面对复杂的社会,一些学生失去了理想和追求,混淆了真、善、美的标准,今天穿明星装,明天留歌星发,古里古怪还自以为荣,盲目崇拜明星不思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这一课时,我着重介绍了钱学森、赵忠尧、华罗庚等许多身居海外的学者抛弃名誉、地位和优越的物质生活,历经艰险回归祖国,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感人事迹,这使学生深受感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以祖国灿烂文化为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激励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发明的国度”,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在教学中,我采用潜移默化法,通过讲授祖国几千年来光辉灿烂的文化,一方面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以此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为祖国增光添彩的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从而认真学习,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这种渗透,是在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解时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如在《封建文化的高峰》一课的教学时,正当学生对隋唐时期发达的科技、兴盛的宗教、光耀千古的诗篇、五彩缤纷的艺术成就惊赞、折服、陶醉、神往时,我问学生:“中华民族过去的灿烂文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我们的民族又如何在明天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呢?又靠谁去创造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适时地教育了学生既不能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也不能无端自大,故步自封,要善于和勇于汲取世界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社会主义文明。

三、以大量经典史实为依据,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些道理唯有结合历史事实才最有说服力。如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时,我引导学生仔细回顾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通过对比,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道理,自然地体会到了如今中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大道的信念。

四、以改革开放成就为基点,诱发学生的强国志向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其犹如滚滚春潮,波澜壮阔,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经济也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翻两番”的建设目标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在教学中,我通过向学生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推荐访问:爱国主义教育 挖掘 潜力 强化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