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普外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陆丹丹 洪 花

(泰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泰州,225300)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普外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是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会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等产生影响,可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应激作用。另外,实施全身麻醉后会对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抑制,导致患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寒战,诱发苏醒延迟[1]。麻醉苏醒期是麻醉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停止给患者麻醉药到患者可以对外界的刺激作常规反应的一个时间段。苏醒期躁动易使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受损、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危及患者生命[2]。同时,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患者对舒适度的要求也在提高。而传统护理的责任不明确,没有真正服务于患者,没有做到有效镇痛,导致护理效果不佳[3]。全程无缝隙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提供连续性、整体性、全方位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4]。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本质是找出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缝隙,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不断查找漏洞并进行改进[5]。本研究遴选2018年7月—2021年4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普外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普外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18年7月—2021年4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普外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无缝隙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泰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s)/n(%)]

组别 例数 身体质量指数(kg/m2)性别(男/女)ASA分级(Ⅱ级/Ⅲ级) 年龄(岁) 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胆囊炎手术/肾结石手术/前列腺手术)无缝隙组 44 22.84±1.48 26/18 34/10 54.14±2.10 8 12 16 8对照组 44 22.16±2.09 28/16 33/11 54.67±1.83 10 10 15 9 χ2/t 1.761 0.192 0.063 1.262 0.495 P 0.082 0.661 0.803 0.210 0.92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
②术前精神正常,无认知功能障碍;
③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式全身麻醉;
④年龄>18岁;
⑤均满足麻醉、手术指征;
⑥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⑦患者对于麻醉药物代谢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
②有认知障碍,不能有效进行交流的患者;
③有长时间服用镇痛药史的患者;
④有慢性疼痛病史的患者;
⑤入组前6个月有手术史者;
⑥妊娠、哺乳期女性;
⑦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
⑧合并恶性肿瘤及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
⑨合并贫血、营养不良者。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静吸复合式的全身麻醉。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由责任护士和医生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当患者出现疼痛、苏醒期躁动等不适时,由责任护士转达医生,然后由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无缝隙组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具体内容:(1)建立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设立组长1名(由麻醉科护士长担任),另选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任副组长(职称为中级及以上,工龄≥5年),其余手术室护士(工龄≥1年)为组员。将小组成员进行不同层级的搭配,一个小组包括低层级护士与高层级护士,高层级护士负责对低层级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在护理前对小组成员都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培训,包括普外科知识、麻醉知识、手术知识、护理方法知识等,小组组长每月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强化。(2)护理小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护理人员可积极结合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也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护理。(3)对于VAS评分≥6分的患者,在麻醉医师与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采用镇痛药物进行疼痛、苏醒期躁动管理,并且每日评估镇痛效果,了解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对于VAS评分3~6分的患者,可由护理小组成员进行针对性护理,可应用非药物镇痛方法进行疼痛、苏醒期躁动护理,例如听音乐、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4)在病房与麻醉室设立24 h疼痛热线或苏醒期躁动认定,待患者返回病区后,由护理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疼痛认知培训,向患者发放疼痛健康手册,讲解疼痛出现的原因、非药物镇痛方法等,以便患者在闲余时间阅读,掌握更多有关手术疼痛的知识,加强自我管理,从而提高镇痛效果。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苏醒期血压及心率。检测手术前、苏醒期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将测量3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与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VAS总分0~10分,表示无痛~剧痛,即评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③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实施评分。清醒状态为0级,烦躁为1级,躁动不安为2级,非常躁动不安为3级;
躁动发生率 =(1级+2级+3级)例数/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拔出气管时间、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完全清醒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血压、心率、VAS评分、拔出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用(±s)表示,同组组内数据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同组间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躁动发生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单元格期望频数 <5时用连续校正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苏醒期血压及心率对比

手术前,无缝隙组SBP、DBP、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苏醒期,无缝隙组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苏醒期血压及心率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苏醒期血压及心率对比 (±s)

注:与同组手术前比较:*P<0.05;
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SBP(mm Hg) DBP(mm Hg) HR(次/min)手术前 苏醒期 手术前 苏醒期 手术前 苏醒期无缝隙组 44 131.25±6.52 134.62±8.62 81.62±3.62 85.26±4.25* 72.16±1.54 75.62±2.52*对照组 44 132.02±6.62 151.26±10.52* 81.77±3.59 96.52±6.85* 72.21±1.49 88.62±3.96*t 0.550 8.116 0.195 9.265 0.155 17.778 P 0.587 0.000 0.846 0.000 0.877 0.000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无缝隙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对比 (±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6 h 术后24 h 术后48 h无缝隙组 44 2.83±0.32 1.19±0.05 0.92±0.10对照组 44 4.32±0.25 3.87±0.27 2.76±0.32 t 24.339 64.740 36.405 P<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对比

无缝隙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对比 [n(%)]

2.4 两组患者拔出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对比

无缝隙组拔出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拔出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对比 (±s,min)

表5 两组患者拔出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对比 (±s,min)

组别 例数 拔出气管时间 PACU滞留时间 完全清醒时间无缝隙组 44 23.62±1.52 50.26±4.52 45.26±3.62对照组 44 35.62±4.52 83.62±6.92 75.92±5.27 t 16.692 26.772 31.810 P<0.001 <0.001 <0.001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抑制作用,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全麻苏醒期躁动在全身麻醉恢复期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兴奋、激动和迷失方向[6-8]。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在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疼痛难忍。并且普外手术全身麻醉期的处理通常面对着各种问题,特别是全身麻醉对于患者的负面效应相对比较大,在手术中也需要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9-10]。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全程无缝隙护理更讲究整体性与针对性,能使护理工作环环相扣、有的放矢,也能确保各个护理环节有所贯通,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11]。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结果显示,无缝隙组苏醒期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无缝隙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疼痛,生命体征更稳定。同时本研究显示,无缝隙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的应用能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无缝隙组拔出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缝隙组患者苏醒更快。分析原因,可能是患者进行手术后,手术作为一次应激源,可引起患者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反应,加重患者病情[12]。而常规护理存在很大的过程管理缺陷,比如流程繁琐、很多护理人员对各种护理细节与环节缺乏有效的护理风险评估措施,在围手术期准备不足,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家属、患者等沟通不足等均会导致护理效果较差[13-14]。在全程无缝隙护理中,护理小组通过术前访视资料收集,可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也可掌握患者的临床状态,在术前及时向手术及麻醉医师反馈患者的状况,并配合医师进行针对性护理[15-16]。全程无缝隙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以护理人员为基础、以医师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小组,由护理人员对护士进行全面的疼痛、苏醒期躁动知识培训,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苏醒期躁动知识宣教与评估,能够有效减轻普外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恢复效果[17]。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较好,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护理过程比较简单,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另外病例数较小,影响了结果的一般性、普遍性,因此仍旧需临床扩大样本病例数,展开更多随机分组研究。

综上所述,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应用能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促进缓解疼痛。

猜你喜欢躁动缝隙苏醒植物人也能苏醒奥秘(2022年3期)2022-04-08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雨的缝隙边疆文学(2020年5期)2020-11-12绿野仙踪女报(2019年2期)2019-09-10道路躁动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会搬家的苏醒树学苑创造·A版(2017年11期)2018-01-23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制导与引信(2016年3期)2016-03-20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躁动季节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推荐访问:躁动 缝隙 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