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始终是对全体公民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情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爱国主义是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无论世事怎样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对基础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具体要求。可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成为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首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每个公民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都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分割,面对祖国的落后,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事实上,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坚信我们民族的文明。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

其次,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祖国未来的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祖国的繁荣和稳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而使主动学习、认真学习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爱国主义这一永恒的话题。

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使他们明白在学生时期,认真学习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

推荐访问:永恒不变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