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四法

摘 要:联想扩张法、日记法、套改法、虚构法是探索中学作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互为补充、互相联系、渗透,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12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116

一、联想扩张法

中学作文教学,除了根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大板块进行板块训练,还可根据课文原文作为范例进行模仿,也可以在课文原文的某个局部进行片段练习。除了这些方法,也可以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提供给学生篇幅较短、内容较简略概括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练习,这种方法就叫联想扩张法。通过联想扩展使原材料篇幅变得较长,内容更具体、丰富、完整。这种方法在写作教学中有下面三种基本形式。

(一)联想法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里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就是联想心理机制在写作中的运用。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提供给学生能够产生丰富联想的事物,通过选拟一些富于联想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绪得以驰骋。这种作文法必须从事实生发,做到“形散神聚”,切不可成为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

(二)想象法

想象是人们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想象的心理过程,它和联想的区别在于想象重在新形象的“创造”,联想重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扩展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提供给学生比较简约概括的材料,让学生扩写成一篇比较复杂的、具体的材料。

二、日记法

作文教学既要按照训练目标有序地进行正规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为其开辟一块“自由天地”,做到“正规”作文和“自由”训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协调。写日记就是其中一种方法。

日记灵活性大,可记叙、抒情、议论、描写和说明——体裁不限;日记表现手法灵活;内容丰富,所见、所闻、所感均可入文;篇幅可长可短。要求学生经常写日记,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既能消除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又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日记法,打开了学生大脑思维创作的空间,日记不受文体的限制,自由、随意、无拘无束,对作文教学大有裨益。

三、套改法 

语言幽默诙谐,有个性,接地气,是文章的“亮”色之一。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文章内容也好,标题也罢,其力量不仅来自于内容,也和语言的形式相关。很多时候,甚至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让文章“亮”起来,往往取决于题目、开头和结尾。好的作文题目令人眼前一亮,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耐人寻味。为了使文章“亮”起来,套用优秀文章中的好词妙句;前人的名句、诗句或歌词的方法叫套改法。这种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套用优秀文章中让你最得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

如一个学生写一篇看图作文,图画的内容是中国象棋中的一个小“卒”在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都是木头做的,凭什么我就只能做一个小卒,凭什么我就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我就沒有退路……”结尾处,那个同学这样写:“安心地做你的小卒吧!从一步一步地移动开始,去圆你凌云壮志的梦!用你那一往无前永无退路的脚步,走出一片人生的霞光吧!”

(二)套用前人的名句、诗句或者歌词

古语有“又是一年春草绿”,有学生在写文章时套用,把文章题目拟写为“又是希望与焦虑相伴时”。赵本山唱过一支歌,叫《一个“情”字活一生》,一个同学就将自己的文章题目套用为《一个“正”字活一生》。通过运用这些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有了很亮的一个题目,再去充实文章的内容,整篇文章也会是亮的。

四、虚构法

中学生的作文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胡编乱造”的东西。教师对此不应过分责备,必要时甚至可以让学生驰骋想象,专门去“虛构”。在学生学习了小说以后,就可以适当做这样的练习。比如学完《项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原著的基础上抛开原有情节,借助丰富的想象合理虚构,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女主人公的形象,加深对小说思想内容的认识,提高写作能力。鲁迅的小说《药》中,对夏瑜这个形象采用暗线处理,人物没有正面出场,用的笔墨也比较少,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夏瑜在狱中》或《夏瑜之死》,将夏瑜拉上前台,进行正面描写,强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长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写这类“虚构”文,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写作训练时不妨放手尝试。

这样练习,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章中明线与暗线的构思,也学会了文章中如何运用明线与暗线的技巧。还学会了在写作中如何进行虚构。

以上介绍了适合中学作文教学的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互为补充,互相联系和渗透,组成作文教学的立体网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黄建成,袁立庠.中学作文教学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2]毛立春.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个人简介:常志耿(1964.11—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作文教学。

推荐访问:作文教学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