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笃行,崇真至善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中学是一所以优异质量饮誉乡里、以严谨治学称著教坛、以勤奋务实引为传统的农村学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学校历经时代沧桑,沐浴地方恩泽,承载乡亲期望,质量优异,校风朴实,底蕴深厚。学校把“真善美”作为师生的共同理想追求,初步构建了以“笃行”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在传承、整合和创新中发展,确立了“做笃行、善行、乐行的人”的办学理念,着力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善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一、办学理念

“笃行”:学校是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师生均应踏踏實实,坚持不懈地朝着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努力,为自己赢得发展,赢得成功,也让校园成为师生共享成长愉悦的精神乐园。

“善行”:笃行是一种态度,善行是一种能力。要让师生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走得有效,走得坚实,就得提供“抓手”。学校以“笃行”文化为核心,号召全校教师争做“三心”教师(对学生奉献爱心,对工作讲求责任心,对同事讲求良心),鼓励并帮助学生做“五会”学生(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学习从学会写字开始,健体从学会做操开始,修身从学会唱歌开始,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期待师生们人人能做“善行”之人。

“乐行”:乐行是“笃行”的最高境界,可解读为乐于实践、乐于担当、乐于奉献,师生们在“笃行文化”的浸润下,以学习和工作为乐,将教育与学习的“行走”当作一种精神享受,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形成了“发展内驱力”。

二、办学思路

以德治校。“德育为首”是查中恒久的治校理念,师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师德为首”,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学生的爱心。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自理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注重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质量立校。教学管理中积极营造“寻味 体味 回味”的良好校本教研氛围,积极鼓励教师提高设计教学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创新方法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科研兴校。实施“科研兴校”策略,鼓励教师开展针对教育教学中微观问题的“草根化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课堂研究围绕教学设计、课堂效益,以期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锻炼一线教师的科研能力。

特色靓校。学校在追求办学质量的同时,应当彰显自身的个性特色。学校积极探索实践,在社团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乒乓、棋类、文学、书画等社团成了区级优秀社团。在“十三五”规划中,学校将在原有成绩与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争取在特色课程方面取得突破。

三、具体建构

(一)学校课程文化的建构

1.打造“三味课堂”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三味课堂”即课前寻“味”、课中调“味”、课后回“味”。打造生态的“三味”课堂,目的在于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激活学生强大的内驱力。

课前寻“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基于这条重要的学习规律,课前寻“味”就很有必要,而不是可有可无。课前寻“味”旨在要求老师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设计预习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中调“味”。做好课堂教学的“调味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倡导课堂中的民主,善于倾听和观察学生。课堂是生活的再现与浓缩。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声,有色,是课堂教学的不竭之源。强化目标意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两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满足各类学生需求,努力让每个学生享受收获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课后回“味”。课后,教师要回“味”,回味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回味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回味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被激发。科学及时的检测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个性化的目标、分层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反馈的积极作用,具有激励性。

为有效达成“三味课堂”的设计愿景,学校推出了“三三四”课堂教学要求。“三三四”课堂教学即课堂教学中的“三多”“三少”和教学环节的“四优化”,强调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体和教学各环节的封闭落实。

“三多”即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多说—多问—多做”。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课堂教学的着落点应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真正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三少”即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少说—少问—少做”。老师在课堂上的“表演”弱化,而更多地注重课前课后的工作,做到“四个要”,即备课要实、目标要准、选题要精、订正要清。精心设计并组织课堂活动,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要激发兴趣,再次要注重师生合作,最后要营造情境。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在课堂中的角色,使其积极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优化”即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检测反馈、优化提优补差、优化作业练习。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真正贯彻新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过程体验,真正着眼于学生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真的有收获。优化检测反馈要求教师在检测环节体现及时性、多样性、基础性、激励性。及时性—每单元必测,单元时间跨度过大的,适当增加次数;多样性—强化当堂反馈性检测;基础性—精选练习题,严控难度,适合大多数学生;激励性—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感受到收获、进步。优化提优补差就是要调整提优内容,坚持“教什么,提什么”的原则,切忌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加强对提优学生的量化考核,营造竞争的氛围;推行目标管理,倡导“各人自扫门前雪”。要以任课教师补差为主,年级集体补差为辅。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表扬奖励为主,适度批评为辅。优化作业练习就是严格控制作业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原则上每门学科只能有一本练习册,对各门课每天的作业量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并进行不定期抽查;严控作业练习的难度,提倡分层布置作业,重视双基训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布置思考题。

2.开发特色课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丰富校本课程,提升社团活动质量,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也是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选择。

学校拥有“雏燕文学社”“雏燕航模社”“雏燕书画社”等一批区内闻名的明星学生社团,学校计划进一步提升已有社团的品味与美誉度,并整合打造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社团,诸如足球社团、乒乓社团、中国象棋社团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区读书工程正式启动为契机,组织语文组、政史地组相关骨干教师自行编写学生人文读本;第二阶段,紧紧围绕“崇真、至善、唯美”这一学校核心价值观,尝试性开发具有乡土特征的校本读物。

(二)学校生态文化的建构

生态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中最外显、最直观的部分。通过规范化、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将学校办学理念传达出去,塑造学校的视觉新形象,给社会公众以良好的形象,从而吸引优秀师资和生源,激发师生的活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学校改扩建工程已然启动,第一期的艺术实验综合大楼已开工建设,二期、三期建设布局已设计定型,一所全新的、现代的查桥中学将为学校更合理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2.优化整合校园文化设施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园人文景观的规划布置,用师生自己的作品装饰校园,定期征集师生书画作品,部分作品收藏在美术专用教室,部分作品装帧好挂在教室、走廊,营造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和墙面文化等;新建三栋教学楼拟命名为“笃行楼”“善行楼”“乐行楼”,以契合学校办学理念;给校园内楼层之间的两个园子起名为“至善园”“唯美园”,时时给师生以美与善的熏陶;各功能室(如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阅览室)的室内设计邀请相关教师参与,既发挥一线教师的聪明才智,又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校园绿化布置合理,给乔木、名贵树木挂牌,标明树种、产地、种植年份,体现办学的文化底蕴。尽量减少草坪的种植面积,使用小灌木与草坪综合种植的方式,給师生一个绿意盎然的空间,师生可从中增长知识,怡养性情。

3.加大对校园的美化、净化、教化工作

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爱校意识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美观、有序的良好校园环境。把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和科学技术应用到学校硬件建设中,加强师生低碳环保、节约资源意识和创新意识教育,做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统一,并于其中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

(三)学校行为文化的建构

学校将围绕核心理念,继续秉承和坚守已有的制度文化,开展各种活动,着力培育“笃行、善行、乐行”的行为文化。

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至真、至善、至美”。学校拟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1.学生管理:从“管理”走向“自觉”

学校要培养具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自觉行为的探索者。学校坚持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以此促进学生文化建设,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创造环境氛围;大队部、团委充分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班主任管理班级为班干部和值日班长(学生轮流)自己管理班级,体现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管理中有更多行使权力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师管理:从“制度”走向“人文”

学校注重“制度”和“人文”相结合的人本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摆脱“注重管理者素质”的“经验管理”模式,建立“注重管理规范效能”的“科学管理”体系,倡导“注重价值观念引领”的“文化管理”境界。激励教师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合理定位教师的人生坐标,为每一位教师精心设计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使整个学校的工作配置最优化,使教师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最好地发挥学校的整体效能。建立学校愿景,并以此引领教师建立个人愿景,力求使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学校愿景取于一致,让教师对学校的管理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环境有安全感。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增强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氛围。

3.行政管理:从“执行”走向“能动”

学校积极鼓励中层行政创新学校管理。行政管理,首先是对学校科学化的管理进行规范,管理制度必须依靠中层贯彻落实,真抓实干。同时,中层的执行绝不是机械地执行、被动地执行,而是主动地执行、能动地执行。不断革新学校的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创新管理机制,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管理,创出新的管理举措,以获得低负高效的结果。

推荐访问:笃行 至善 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