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课堂教学导入,是指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课的导入部分应该要精心设计,以求给学生新鲜感,引导学生探讨,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课堂导入 有效性 兴趣 思维 类比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06-01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任何事,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一节新课的开头时的导入环节设计成功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整个教学效果。

所谓课堂教学导入,是指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在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课堂导入的设计,体现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导入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整个教学效果。如果导入安排设计得好,就能引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反之,则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阻塞学生思维的开启,更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每堂课的导入部分应该要精心设计,以求给学生新鲜感,引导学生探讨,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例谈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1 置疑解疑,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情感—— 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惊讶”情感,极时提问设疑,激发求知兴趣。

案例1《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课堂导入。

师:数学小故事: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子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

师: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提出问题—— 置疑)

生:由于每个格子里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麦子数的2倍,且共有64个格子,所以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是:

1,2,22,23,…,263

麦粒的总数为:S64=1+2+22+23+…+263

师:千粒麦子的质量约为40克,你们能估算出麦子的总质量吗?

生:算不出。

师:麦子的总质量超过7000亿吨,2007年世界的小麦产量大约是6亿吨。同学们可以估算按2007年的小麦产量,需要多少年才能生产出填满棋格的麦粒。(解疑—— 激发兴趣)

生:惊叹。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算出麦粒的总数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求S64=1+2+22+23+…+263的和。(实现导入设计目标,进入正课)

案例1通过数学问题情景,设置悬念,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解疑中学生产生“惊讶”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实践感知,启发思维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中,学生能使用圆规画圆,但不知如何用几何作图工具画出椭圆。直接给出椭圆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导入过程如果能让学生动手画出椭圆,实践椭圆轨迹生成过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炼抽象出椭圆的定义,教学效果必然更好。

案例2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导入:

师:请同学们取出预先准备的细绳,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用图钉固定在图板上(让细绳长度大于两固定点的距离),套上铅笔,往外侧绷紧绳子,在图板上移动笔尖,环绕一周,观察画出的轨迹。(让学生动手,并观察结果)

师:画出轨迹是什么曲线?

生:一个椭圆。

师:观察并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生:(经过观察、思考后回答)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长度保持不变,即笔尖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师:能否根据观察结果给出椭圆的定义?(师生共同概括椭圆的定义,进入正课)

传统概念教学往往忽视学生自身的体验,其实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接触实物的本能和实践需求,这种本能和实践需要也恰是创造思维的基础,也是课堂生成不可缺少的。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种需求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以更好的达成教学效果。

3 温故知新,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是根据新旧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思想方法通过类比推理,课堂生成,获得新知的课堂导入方法。类比导入教学设计一般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需要复习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建立类比的知识基础。二是设制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进行课堂思考讨论,合情推理,生成新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类比导入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类比推理思想方法的神奇,而且更能够使学生激发起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的欲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自我建构的认知能力,并且在直觉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建构合理、有效的数学认知结构。

4 强调背景,引导探究

章建跃教授《数学课改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中指出:“知识的引入要强调背景,使教材、教学生动、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

教无定法,教有定规,课堂的教学导入也是一门艺术,方法多种,但总的说来成功的课堂导入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必须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强调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中锋.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3]章建跃.追求数学课堂的本来面目[M].中国数学教学,2009,4.

推荐访问:导入 有效性 精心 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