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注重新章节内容的概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述每一章新内容前对本章知识内容作一些相关概述,可以使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对部分高中生来说,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学的科目,尤其是文科学生体会更加深刻。如何学懂数学,学好数学,学精数学,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教师在讲述每一章新内容前对本章知识内容作一些相关概述是很有必要的。

以高中数学必修5为例,必修5的第一章是《解三角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初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过。可能有些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略懂一些,难免在学习中出现松懈的情绪,其实与三角形有关联的知识太多太有必要探究了。这时,我觉得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搜集与三角形相关的资料信息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我们仰望星空,会有无限遐想。不禁会问,遥不可及的月亮离地球究竟有多远呢?

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400千米,他们是怎样测出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呢?

在数学发展史上,受到天文测量,航海测量和地理测量等实践活动的推动,解三角形的理论也得到不断发展,并被利用于解决许多测量问题。

初中阶段我们已给能借助锐角三角函数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一些测量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其它的测量问题,如怎样在航尾途中测出海上两个岛屿之间的距离、怎样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怎样在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测量飞机下方山顶的海拔高度、怎样测出海上航行的轮船的航速和航向等。这些问题仅用锐角三角函数根本就不能解决,而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又息息相关。因此就需要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疑问,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必要性,通过这样的启发和概述,我相信多数同学一定会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产生兴趣,也一定会认真去学,专心去学,因为它太有实用价值了。

必修5的第二章是《数列》,对数列的研究源于现实生产生活的需要。讲授新课前,老师也应该先介绍有关数列的起源知识。有这样一个故事: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想赏赐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国王问:“你想得到什么样的赏赐?”发明者说:“陛下赏几粒麦子就行了。”“多少麦子?”“请在棋盘的第1格子放1颗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2颗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4颗麦子,以此类推,后面格子里的麦子数总是前一格的2倍,直到第64格。”“陛下,您国库里的麦子够搬吗?”还有庄子之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都是数列中的特殊数列——等比数列的最好实例。等差数列前几项的和的公式是通过“1+2+3+…100”的著名数学家高斯的高斯算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过遇到的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细胞分裂、计算机病毒感染等实际计算问题,都需要用有关数列的知识来解决。数列的知识也是我们将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因此学好《数列》这一章势在必行。

必修5的第三章是《不等式》。与《解三角形》一样,同学们对不等式也较熟悉,在初中阶段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了大量训练,高二课程中再次引入不等式及其解决,肯定有其目的,那目的是什么呢?提出疑问,引起同学们的好奇。

教材选用了一幅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作章头图,把学生带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大自然中,图中熔岩喷射出的抛物线状的轨迹与本章的知识建立了密切关系,体现了新课本中强调的“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精神;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不等式的相关材料,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例如,不等式有八大性质;均值不等式有着广泛的运用;简单的线性规划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什么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如何安排A、B两种车厢的节数能使运费最少;如何安排生产能使收入最大;一次交通事故中测得某车的刹车距离大于39.5米,那么这辆车刹车前的车速至少为多少;一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按某流水线创收6000元以上,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生产多少辆摩托车?

从教二十年,我一直尝试着每在新章节的第一节课,都介绍一些与本章有关的故事、实例、用途等,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感兴趣。他们不断地提问,不断地讨论,这比直接上一节新课效果会更好。学生会带着疑问、带着好奇,怀着追求去和老师共同分享课堂的快乐。

推荐访问:概述 注重 数学 章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