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专业排球教学中隐性知识及其传递方式的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3

摘要 隐性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这种知识类型广泛地存在于排球专业教学之中。本文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排球专业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的介绍,探讨了排球专业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传递方式,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传递排球专业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排球教学 传递方式

一、隐性知识的界定

英国学者波兰尼提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叫显性知识。另一种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即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叫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具有高度的个人化和实践化的两大特点,其中包含了大量个人亲身体会、独特感悟等各自具有个人差异的个性化经验与认识,是个人的独特经验与独特思维组合之后的产物。

我国的学者张庆普等人,从企业的角度将隐性知识划分成两类:一类是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另一类是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洞察力、直觉、感悟、价值观、心智模式、团队的默契和组织文化等。

排球运动的隐性知识与张庆普等人提出的隐性知识的划分比较接近,也可以将其分为排球技能隐性知识和排球认知隐性知识。本文利用这一隐性知识划分的方法,对排球专业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及其传递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谈谈自己的观点,仅供同仁们参考。

二、排球运动的隐性知识

排球技能隐性知识,主要也是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经验、技巧和诀窍和群体协作能力等。排球认知方面隐性知识,主要包括信仰、观点、思维模式、感悟、价值观以及组织文化等。

(一)排球技能隐性知识

排球运动技能并非总能由文字、图画或公式完备地表述出来,许多地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任何一项排球技术、战术,都包括很多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诀窍、经验和全队协作能力等,它们在从事排球运动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排球运动技术、战术等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会教导学生要“多练习”、“找球感”、“找手感”等,这些感觉对排球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是确实很重要的。从隐性知识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多次的练习中,获得必要的技巧、诀窍、经验,从而对学生的技能学习与掌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在运用排球技术、战术的过程中,来自直觉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知识。例如当扣球技术达到自动化阶段时,就不需要思考自己如何上步、上步路线、如何摆臂等,这些动作不需要人的反思,身体就知道如何操作。实际上,保证扣球的效果,更多的是观察球的飞行弧度、对手的拦防布局,否则就无法有效保证扣球的质量。再如垫球技术,在接球时,就不需要考虑手型、击球点、击球部位等,更多地关注垫出去球的落点和弧度,以便最适合本方组织进攻的需要。

这些来源于不需要推理、反思的感觉、直觉的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知识,也都是隐性知识范畴的,具有高度个人化的、主观性的,来源于个体身体的亲身体验。像这一类的例子,在排球运动中很多,仅从排球技术的击球点来看,具体的规格要求大多是大约在什么位置,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排球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才能确定自己的击球点,应该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这种认知结果是独特的,个体之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任何一项排球技术和战术,都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格要求,这些要求在学习排球技术、战术时,是必须要明确的,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但这些相对统一的要求,对于学习与掌握排球技术、战术是有用的,却又是“不充分的”。只有把这些常规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整合到具体的排球运动的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在排球技术教学中,如扣球技术教学,要想比较好地掌握排球运动的扣球技术,除了明确扣球的统一的规格要求之外,还需要明确一些扣球的技巧。如扣球击球点的合理选择、扣球手法的随机应变等。但是,知道了这些规格要求和技巧后,必须要经过扣球的反复地练习,直到把它们已经得到了完全个性化的理解,将那些一般性的技术规格与要求变为他个人的,即本人熟练的“经验”和“习惯”,这样才可能比较好地掌握排球的扣球技术。

在战术配合中,也是有常规的统一要求,但是对于不同的选手,也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的差别,也是需要经过队员之间反复的实践、配合、磨炼,最终形成一整套独特战术方式。例如,在进行短平快扣球战术时,扣球队员,要知道常规的上步时机、上步方向与路线、起跳点的选择等;二传手要知道常规的传球击球点的位置调整、传球弧度的要求等,但要保证短平快战术的质量,扣球队员,必须要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常规要求,以保证更好地完成扣球;作为传球队员,也要更具场上的具体情况、结合扣球队员的习惯、特点等,及时地调整常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彼此的默契,形成他们的绝招,这都离不开他们反复的实践练习。

(二)排球认知隐性知识

排球认知隐性知识,也主要包括对排球运动的洞察力、直觉、感悟、价值观、心智模式、团队的默契和组织文化等。在学习排球运动技术、战术时,实际上也是学生个体利用其本身的隐性知识,对教师所教授的显性知识进行吸收、深化和创新。他们的认知实际上是带着自己的认知模式进行的,学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构成了潜移默化地制约他们认识和理解排球运动的隐性知识,这就会使得学生在理解排球运动知识的时候,都带有自己特定的观点和视角。

在排球运动技术战术学习的过程中,要知道如何的知识,不仅仅包括技术上的或身体上的如何做的知识,同时还包括如何去获得最终想要的状态以及为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如何去做、什么时间去做的知识,这些便是排球认知隐性知识。具体说来,在身体上或技术上,知道如何才能有排球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者具备的那些不可言传的经验,诀窍等。如各种击球时机的把握、攻防战术中的各种良好意识的养成等。

另外,认知方面的知道如何做,主要是指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方法、思维模式等,其中知识要紧密地与主体相联系。体现在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如何处理显性知识等。如对对手技、战术弱点的认识、对排球运动技术战术的理解、对排球规则裁判尺度的把握、对排球运动“美”的观赏角度等。

排球运动中,量化规格特征与要求,可以科学地认知,但是其质的特征必须要通过直接亲身体验。一个人不可能通过阅读排球书籍,就学会打排球,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容易接受的道理。因此,排球运动中的认知,必须包括身体上的或技术、战术上的认知。排球运动中的隐性知识是直接性的、过程性的、经验性的;有些知识来源于直觉,有些来源于经历。比如说,成功的扣球、拦网、发球、救球、传球等的体验,从观赏者角度虽然可以大致了解,但这样的体验只有亲身感觉才能充分理解。这种隐性认知对于个人的意义,外在观察者是难以深入理解的。只有直接体验结合随后的主体反思,才能完全体会到成功与失败、满足与懊悔等情绪状态。对动作的流畅和完美、力量表现、精彩配合等,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建构起排球运动的价值感和美感。

三、探讨排球专业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传递方式

在传统的排球专业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显性知识的传递,对排球运动隐性知识的传递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从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把学生对排球显性知识获得,定为排球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对学生排球隐性知识的传递,有所忽视的,造成学生排球运动隐性知识的缺乏。

无论是排球技能方面的,还是排球认知方面隐性知识的语言表述,大都仅是一种经验性的表述,对它们的表达与传授,也只能是比较粗略、模糊的。因此,不能单靠规则或技术、战术的规定来传递的,有些排球技、战术的隐性知识,如“感觉”、“知觉”、“意识”、“ 技巧”等,很难与其他类型的隐性知识一样通过正规的教育手段、渠道加以传递和掌握的,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实践中的个体摸索、顿悟以及同伴之间在参与排球运动的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和切磋来实现的。其中的“奥妙”与“诀窍”等,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出来的,需要由学习者在反复的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

(一)由隐性到隐性

鉴于隐性知识的特点,“学徒制”是一种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形式,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一些排球技能、技巧是难以言传的技艺,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以及潜移默化的实践,而学会、掌握老师的技艺,这种技艺对学生来说是隐性知识,它可以通过老师教徒弟这样的示范方式流传下去。传递的内容不仅包括技术的规格,还包括一些“方法”和“经验”等,甚至包括一些连老师自己也意识不到的技巧和基本风格就传递给了学生,形成各自的隐性知识。如:传授排球技能的诀窍和经验、管理排球教学活动和管理学生的技能技巧和经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科研和学习新知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教师指导学习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做事的心智模式等, 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就传递给学生了。

教学中,注重精讲多练、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对加强学生排球隐性知识的传递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掌握排球运动中的隐性知识,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进行长期实践,学生来阅读大量排球运动的书籍,理论上精通,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性知识是没有多大用的,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出真知显得更为突出与重要。

另外,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排球运动隐性的认识理念、框架、方法与技巧等,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体验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借鉴等,学生在模仿、观察、借鉴时,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加强引导,这对学生较好地获得排球运动的隐性知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由隐性到显性

对排球运动隐性知识的显性描述,将其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形式,这个转化所利用的方式有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使隐性知识不断提升为显性知识。一些排球运动的隐性知识,尽管是难以用语言充分地表达,但不是说这类知识绝对不能解说出来。在隐性知识中,除了对心灵的隐性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部分隐性知识无法显性化外,其他部分都应可以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将其显性化的。

排球运动的隐性知识,在从老师向学生进行转化过程中,仍然需要老师首先运用语言符号将这些隐性的知识表达出来。教师要善于把排球运动中的隐性知识,用经典、合理、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言语给学生以指导,也即通过老师先将其隐性知识显性化,才能真正对学生有切实帮助,否则学生只能是机械地模仿。在排球专业教学中,为提高教学的效率,我们也做了一些将隐性知识外显化的尝试。通过隐喻表达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把乍看毫无联系的形象连接起来。比如,教师将排球“传球”的拇指和食指手型动作,形象地比喻为“心的形状”;扣球时的挥臂动作,教师告诉学生手臂的动作就像是“抽鞭子”一样;在学习倒地滚翻救球技术,团身滚动要像“球”一样圆滑等。

在教学中,还可以合理调整直观示范的形式,在示范过程中添加一些新的内容,教师在示范学习策略时,一边示范一边把自己的做法、想法大声地说出来,教师把一些原本隐藏在心中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从而把各种不同情景之下运用的学习策略予以比较明确的直观示范,以帮助学生理解蕴涵于教师心中的隐性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找到一套关于隐性知识的有效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策略。

将排球专业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努力,创造隐性知识交流畅通的条件也很关键。如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亲密、和谐、相互关心和信任的课堂组织氛围等。

(三)由显性到显性

这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通常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能更容易地为更多人共享和创造组织价值。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排球裁判法,学生就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上的学习,使用裁判法。教师就某一项技术教学,在学生完整学习后,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同一技术教学教法实习。当然,要注意学生的隐性知识的不一致,在一些学生面前是隐性知识,但在另外一些学生面前就不一定是隐性知识,在扩散知识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由显性到隐性

这意味着,排球的显性知识转化为学生中各成员的隐性知识。学生在共享一些显性知识的同时,一些学生将他们获得的知识内化,也就是说,他们使用他们所获得的这些知识来拓宽、延伸、重构他们原有的隐性知识。同时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

在排球教学中,当教师无意间谈起教技术、战术等的教学经验、经历时,学生对教师的这些经历进行反思,并将其内化,学生也会把教师的经验纳入到自己的隐性知识之中。如在排球专业教学中,学生对排球显性知识学习后,无论是具体的排球技术,还是排球战术,都要求学生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思考、感悟、体验等,这个内化过程,是学生能否把排球的显性知识就转化成学生个人隐性知识的重要环节。

总之,保证排球教学的质量,扭转对学生排球隐性知识传递的不足的局面,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改变自己只是显性知识的传播者的观念,要积极建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沟通渠道,要克服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明显界限,抛弃绝对客观性知识观念,认识到隐性知识及其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影响,拓展我们所持有的显性知识观念。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隐性知识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炳荣.默会知识及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243-244.

[2]苗青.新课标理念下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7(8):18-19.

[3]吴耘.缄默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缄默知识现象[J].四川体育科学.2006(9):126-128.

[4]方程.缄默知识形成及其显性化机制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7(17):151.

[5]范文杰.论竞技项目中的隐性知识及其显性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0):25-28.

推荐访问:隐性 排球 探讨 传递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