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测度及联动效应研究

李芳林 郑姗姗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6)

江苏省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农村经济发展迅速。2021 年江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279.72 亿元、2.68 万元,分别比2020 年实际增长4.3%、10.7%,在全国分别位列第六、第五①。然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乡村农业污染、乡村工业产业落后与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等。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和田园乡村。乡村独特、优良的资源环境能增强乡村发展活力,乡村生态振兴可提升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决定了乡村生态振兴规划实现的难易程度,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间辅车相依。探究江苏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路径,不仅有助于推动江苏省新农村建设,还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 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乡村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1],乡村生态宜居本质上是“乡村生态”和“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2],因此,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容不仅包含生产绿色化,还包含生活绿色化[3-4]。基于已有研究可以发现,乡村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大体基于两种视角——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视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视角构建。基于PSR 模型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从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选取指标[5];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方面选取指标[6-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消耗得越来越多,农村生态问题较突出,发展生态农业成为弥补资源不足、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增强农业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8]。自然资本贬值也可能在损害生态健康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是一种弱可持续发展[9]。根据已有文献成果,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大多基于乡村旅游业发展视角或乡村脱贫规划视角展开设计。基于乡村旅游业发展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从资源开发水平、乡村环境优化、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社会进步等方面选取指标[10];
基于乡村脱贫规划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从经济因素、科技因素、人口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选取指标[11-13]。

(二) 生态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研究

已有文献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乡村生态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机理,定量分析二者关系的文献有待进一步丰富。部分学者探讨了在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乡村生态振兴的必要性。王曦晨和张平[14]阐明,乡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涵养地和载体,只有保护好乡村这个“大生态环境”,才能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存物质基础,为中华文明延续传承保有活态遗产。部分学者阐明了农村可持续性发展对乡村生态振兴的作用。其中,对可持续性发展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等方面。王山林[15]的研究表明乡村生态振兴应以要素升级为行动要点,要素升级的目的在于促进乡村技术、资本、人才、知识等要素提升。周琳娜和黄俊朋[16]在论述乡村生态振兴现实难题和实现路径时指出,2021 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高达 98.4%,而农村投资仅占1.59%,导致乡村产业转型缺乏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支撑,陷入升级困难的境地。可见,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本制约着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

已有研究成果可为乡村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设计思路,并为如何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打开思路。然而从现有省域层面乡村生态振兴及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可以看出,已有指标体系与区域发展特色结合得不够紧密,难以准确地衡量省域层面的乡村生态振兴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实况,从二者关联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二者联动发展路径的研究亦有待丰富。江苏省农村经济发展较快较好,也较早开始关注乡村生态问题,故以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成效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能够为其他地方的发展提供借鉴。基于此,本文拟首先基于江苏省省情构建乡村生态振兴及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 法评价二者的发展程度,继而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

乡村生态系统为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乡村生产空间[17],乡村生态宜居成效直接影响“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18]。乡村生态振兴实现与否,生态宜居是一个关键的评判指标。如果乡村仅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但缺乏成熟的生产技术手段、可靠的收入来源和文明的乡风,就无法谓之“宜居”;
反过来,虽然乡村拥有兴旺的产业、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文明的乡风,但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亦不能谓之“生态宜居”[19]。就乡村多功能性演进特征、功能关系来看[20],生态宜居乡村应是集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加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更加环保可持续于一体的多功能乡村聚落形态[21-22],最终体现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统一,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即在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23]。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为了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决策[24],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一个重点。

图1 为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机理图。本文将乡村生态振兴划分为政企规划和家庭需求两个部分。政企规划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健康四个维度展开,家庭需求主要包含物质以及精神文明两方面的追求。这两个层面相互作用,对自然资本、科技资本、人力资本等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与利用,以求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其中,产业越兴旺、生活越富裕意味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越高;
乡风越文明表明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越高,对农村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越大;
生态越健康表明乡村优美程度越高及规划治理效果越好,可为环境的优化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忽略的是,在实施乡村生态振兴规划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充分等现实原因,难以避免地会有一些水体污染等影响乡村循环系统的负面状态。

图 1 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机理图

反过来,可持续发展亦为乡村生态振兴积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资本。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发展道路,所以本文将其划分为农村生态可持续性和农村宜居可持续性两大部分。其中,农村生态可持续性主要包含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优化两方面;
农村宜居可持续性主要包含居民所处的社会与经济环境。这两部分相互作用,交换要素,同时改善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其中,农村经济势必影响乡村产业发展及收入水平,良好的经济形势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及相对丰厚的资金资本,同时还让农村居民对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并干劲十足;
社会发展涉及人文、科技、政治、医疗等多方面,医疗与科技文化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健康服务以及便利让农村居民深刻体会到改革成果,让农村居民更加愿意加入改善乡村风貌的行列;
资源的有效利用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持乡村生态健康所需的成本;
环境污染状况好转则能够为生态乡村建设提供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农村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负面状态的出现。

同时,城市系统的发展与农村系统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可忽略。农村系统接收从城市系统传递来的各种物质与信息,也向城市系统输入各种物质与信息。

(一) 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构建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时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 年)》为指导,同时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

第一,乡村生态振兴内涵的延伸。乡村生态振兴不仅限于乡村生态宜居,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不难发现,乡村生态与乡村经济、文化、治理关系紧密,彼此交叉。与乡村振兴有所不同的是,乡村生态振兴侧重于生态方面,而生态乡村的建设依赖于自然生态与政企规划两方面,而政企规划的实施则需要借助经济及文化发展,故乡村生态振兴以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为经济支撑,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生态健康为环境基础。其中,生态健康不仅意味着自然生态的优美,因为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的规划治理,所以生态健康还包含乡村治理有效的内容。基于此,为有效突出“生态振兴”的主题,本文将生态宜居与治理有效两个维度结合起来评价生态健康状况。

第二,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的可突破之处。2020 年,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主要表现为: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实现全覆盖;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5% 以上;
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
大部分行政村已有双车道四级公路、4G 网络等;
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至2.19:1,是全国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等。②江苏省农村发展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可突破之处,主要表现为:农业基础尚不稳固,要素投入产出率提升面临诸多技术瓶颈;
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依旧在扩大,农村居民收入亟待提升;
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提升和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较大压力,乡村文明水平有待提高;
乡村集聚并利用资源要素的能力有限等。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包含六个评价指标的三层次指标体系(见表1)。一级指标为乡村生态振兴成效,二级指标包含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和生态健康等四个方面。其中,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动力。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以体现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工作给其带来的收益,所以本文用此指标代表乡村产业要素利用的技术水平[25],在具体计算时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值反映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增加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可以客观地反映农业效益,所以该比值可以代表乡村产业效益水平与发展前景[26]。生活富裕是构建和谐美丽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农村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体现。生活富裕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农村居民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自然更专注于对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活富裕程度主要通过农村居民的收入来体现,本文采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反映食物支出在农村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直观地反映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27]。乡风文明主要指乡村居民的文明程度及风气。乡风文明建设既包括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也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乡风文明建设情况通常采用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8]、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等指标[29]来衡量。在几个指标中,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作为乡村居民在文教娱乐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可反映乡村文教娱乐消费情况,还可反映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方面的状况,较具代表性,且江苏省相关数据较易获得,故本文选取该指标来衡量乡风文明建设情况。生态健康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环境基础,主要指乡村优美程度及规划治理效力,涵盖村容整洁,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和敬畏自然等内容。生态健康提倡保留乡土气息、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生态健康通常可以用农村道路硬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30]、生态乡村占比[31]等指标来衡量,其中生态乡村个数占行政村总数的比重能够反映乡村生态健康整体状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且江苏省相关数据较易获得,故本文选取该指标衡量乡村生态健康状况。在具体计算中,用江苏省省级美丽田园乡村数反映生态乡村数量,行政村总数以村民委员会总数表征。

表 1 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二) 江苏省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及以下两个因素构建江苏省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农村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延伸。上述文献提及的农村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和宜居可持续两方面的观点,立足农业资源过度使用、农业污染未得到妥善解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本文将农村生态可持续划分为资源合理化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偏向保护自然的角度),将农村宜居可持续划分为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偏向满足农村居民物质、健康及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并且本文认为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农业污染,其中农业科技发展是农村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因素。

第二,江苏省农村发展的可突破之处。目前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5% 以上,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高达98% 以上。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突破口仍然在“三农”,主要表现在:各地区农村发展不平衡,农业总产值有待提升,技术及人才等各类要素还面临流入障碍,部分农村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农村农业生产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压力有待减轻等。

综上,本文构建包含六个评价指标的三层次指标体系(见表2)。一级指标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下:(1)经济发展,主要指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由于农林牧渔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所以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示农村的产出情况,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32]。(2)社会进步,主要指农村文化、科技、医疗等方面的发展。农村社会进步离不开技术支撑与人才,所以本文采用每万人拥有的医师数反映农村拥有的人力资本[33],采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反映农村的技术资本[34]。(3)资源利用,主要指农村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单位产值的农村用电量反映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损耗的电力资源,以此体现农村资源利用效率[35]。(4)环境优化。该指标为负向指标,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是影响环境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江苏农村实际发展情况,本文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主要指化肥与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主要通过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强度和农药使用强度反映现有技术水平下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量[36]。

表 2 江苏省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三) 数据来源

评价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2021 年江苏省及其各地级市统计年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等,江苏省各地级市省级美丽田园乡村数来源于江苏省财政厅以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缺失数据采取线性趋势插补法补充。

(四)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 法和灰色关联法进行研究。

1. 改进的熵权 TOPSIS 法

本文首先运用传统熵权TOPSIS 法对乡村生态振兴系统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系统各指标赋权[37],得到各系统第 j 个三级指标的初始权重 wj。鉴于运用传统的熵权TOPSIS 法时,若一个子系统内部所含指标数量增加会引起该子系统赋权过大,所以本文接着依据乡村生态振兴各子系统所含指标数量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所含指标数量对得出的权重进行再次加权,如式(1) 、式(2) 所示:

其中, qj为第j 个三级指标所在子系统中指标的个数, w*j为 第 j个三级指标最终的权重。

最后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 法计算[38],得到2014—2020 年各地级市乡村生态振兴、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得分与贴近值,计算如下:

步骤1:根据标准化的指标值计算正、负理想解 X+、 X-。

步骤2:通过欧几里得距离测算评价对象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尺度。

步骤3:测算贴近度。

其中,本文用Ci表示第i 个样本系统与对应最优情况的接近程度。贴近值介于0~1 之间,值越高表明该样本在该系统中表现越好。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39],将贴近值划分为5 个等级,以便于有区分度地衡量评价对象的优劣,具体如表3 所示。

表 3 贴近值等级划分

2. 灰色关联法

由于本文评价的地区较多,且相关的数据信息有限,根据灰色关联法“小样本、贫信息”特征,确定运用灰色关联法[40]对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联程度进行测度,以便明确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一) 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成效分析

如表4 所示,从得分看,2014 年度江苏省各地级市中乡村生态振兴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是苏州、南京、镇江,均超过0.200;
排名末四位的是连云港、淮安、宿迁、徐州,均小于0.100。2020 年度江苏各地乡村生态振兴综合得分均在0.230 以上,南京乡村生态振兴综合得分甚至高达0.899,相较于2014 年,各地乡村生态振兴得分均呈现上升趋势,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宿迁、连云港、徐州、淮安这4 个地区的乡村生态振兴得分虽排在榜末,但从2014—2020 年江苏各地乡村生态振兴得分标准差系数及排名来看,四个地区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的变化相对较大。

表 4 (续)

表 4 江苏省各地乡村生态振兴得分

从图2 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2020 年南京在江苏各地级市中非常突出,比略次于它的无锡高0.360,而无锡与榜末的淮安之间仅相差0.306,由此可见除南京外的其他地区乡村生态振兴成效的差异相对较小;
苏南地区普遍好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普遍好于除盐城外的苏北地区。这与江苏省各区域乡村要素产出率、收入水平、文化背景、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差异等紧密相关。

图 2 江苏省各地乡村生态振兴得分

从贴近值排名及等级看(见表5),与2014 年相比,2020 年度乡村生态振兴贴近值排名最高的是南京,其乡村生态振兴贴近值由0.279 变为0.850,增大了0.571,等级也由较低转为较高,上升了2 个层次;
镇江、无锡、南通、扬州、常州、泰州、盐城、连云港、徐州、宿迁等10 个地区的贴近值等级上升了1 个层次;
上述地区外的其余两个地区的贴近值等级保持不变,但数值有所增长;
江苏各地乡村生态振兴状态距离最优状态越来越近。2020 年度徐州、宿迁、淮安地区的乡村生态振兴贴近值等级为较低,标准差系数排名比较靠前,可见徐州、宿迁、淮安地区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待进一步发展。此外,可以发现得分较高的地级市往往贴近值也比较高。

表 5 (续)

表 5 江苏省各地乡村生态振兴贴近值

(二) 江苏省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如表6 所示,从得分看,2014 年江苏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排名较高的是盐城、徐州、淮安、南通、南京、连云港,均不低于0.500;
较低的是常州、苏州、无锡,均小于0.300。2020 年江苏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较高的是徐州、盐城,分别为0.874、0.856;
较低的是苏州、无锡,低于0.300。2020 年苏州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虽较低,但较2014 年增加了0.022,且标准差系数排名第5,相对靠前,这说明在原有基础上,苏州农村可持续发展进步较快。相较于2014 年,2020 年江苏除无锡以外的其他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江苏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状况良好。

表 6 江苏省各地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

从图3 可以看出,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2020 年徐州、盐城明显优于其他地级市,常州、苏州、无锡明显低于其他地级市。从图4 可以看出,苏南地区城镇化率比苏北地区高,农村资源要素消耗更多,因此苏北地区各地级市农村可持续发展排名明显靠前,除南京以外的苏南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排名明显靠后。同时可以看出,虽然南京城镇化率较高,但是南京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为农村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因此南京农村可持续发展走在江苏省前列。

图 3 江苏省各地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

图 4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镇化率

从贴近值排名及等级看(见表7),与2014 年相比,2020 年度排名较高的盐城、徐州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贴近值分别由0.737、0.619 变为0.793 、0.775,盐城的贴近值等级保持不变,徐州的贴近值等级则由一般转为较高,上升了1 个层次;
贴近值等级同样上升1 个层次的还有苏州;
除上述地级市和无锡外的其余地级市的贴近值等级虽保持不变,但贴近值都增长了,说明江苏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越来越接近最优状态。

表 7 (续)

表 7 江苏省各地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贴近值

(三) 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灰色关联性

对江苏各地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分别作灰色绝对关联分析、灰色相对关联分析和灰色综合关联分析,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中取 θ为0.5,结果见表8。

表 8 江苏各地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灰色关联度

1. 灰色绝对关联度

表8 显示,所有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均大于0.630,这说明江苏各地乡村生态振兴状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关联性较强。其中,徐州、淮安地区的绝对关联度不低于0.900,尤其是徐州的绝对关联度高达0.999,说明徐州、淮安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静态关联作用很强;
而南京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相对较低,介于0.600 和0.650 之间,说明南京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静态关联作用相对较小。

2. 灰色相对关联度

从表8 不难发现,所有的灰色相对关联度均大于0.530,这说明江苏各地乡村生态振兴动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动态的关联性较强。灰色相对关联度大的地级市是无锡、南通,均超过0.600;
相对关联度小的地级市是南京、徐州、宿迁,均低于0.550。表8 的数据说明从乡村生态振兴综合得分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增长速率看,无锡、南通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关联程度更强。

3. 灰色综合关联度

表8 显示,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大于0.580。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灰色综合关联度大的地级市有徐州、淮安、无锡、南通、连云港、泰州、宿迁,均不低于0.700;
盐城、扬州、苏州、镇江、常州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也较大,均在0.620 以上;
最小的是南京,其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589。

(一) 结论

本文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 法和灰色关联法,利用2014—2020 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相关数据,对江苏乡村生态振兴成效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生态振兴系统的4 个子系统的权重从大到小排依次为生态健康、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2)从各地区乡村生态振兴成效看,江苏乡村生态振兴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存在区域建设不平衡的现象。(3)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看,江苏农村可持续发展状态良好,但存在局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4)江苏各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度虽有差异,但整体水平较高。

(二) 建议

因为江苏省乡村生态振兴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间有较大的关联,所以应根据不同地区生态振兴现状和演变趋势,从产业、生活、乡风、生态等方面完善政策,积极引导,加强社会监督,积极建设集生产空间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舒适便利、生态空间更清洁优美于一体的生态宜居乡村,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物尽其用、环境优化,实现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奠定基础。

第一,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下一阶段乡村产业发展做好准备。江苏共有28 家“亿元村”入围“2020 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③,入围数量居全国之最。近年来,江苏深度挖掘乡村功能与价值,着力延展产业链条,以达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泰州兴化市有著名的油菜花海,借着“千岛之乡”的美誉,兴化人乘机打响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宿迁沭阳坚持以花木产业为依托,探索形成“互联网+三农”沭阳电商模式,成为乡村产业创新扩散的节点。两市的成功实践表明,保护并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培育优势产业的举措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两市的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积极推动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构建集生产与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此外,在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的基础上,依托科技发展和学习效应,提高要素产出率、经济效益和农村产业竞争力,进而持续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江苏各地乡村产业兴旺评价结果可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的农村劳动生产率、乡村产业效益水平较高,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应继续保持;
宿迁、徐州、盐城的农村要素投入产出率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较大,但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拓展居民收入渠道,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居民生活累积财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经济支撑,在乡村生态振兴系统中权重为0.154,同时,乡村生态振兴成效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关系紧密,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富裕度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抓牢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加快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组织农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管理知识教育,提高农民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农民农业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加快引导传统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结合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以及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开展对应的职业化、专业化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的工作素养以及战略思维,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一批服务规范、游客满意的休闲乡村。其次,要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做好创业创新促增收。继续通过承办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为农村居民创业创新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等举措为乡村引进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业资金等。应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农民变股东”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最后,要持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现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拓宽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来源。盐城、泰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需着重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向富裕村庄看齐,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积累财富。

第三,注重乡村文化教育,进一步改善居民精神风貌,推动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明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保障,在乡村生态振兴系统中权重为0.153,同时,乡村生态振兴成效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关联程度较高,因此,增加对农村居民文化教育的投入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乡村文明程度提升。首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对农村居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农村居民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组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构建有标准、有内涵、有网络、有人才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后,努力实现幼有“普”育,学有“优”教。“入园难”“入园贵”给农村居民造成很大的压力,需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融合,提升乡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努力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与2014 年相比,2020 年江苏各地农村居民人均教育娱乐文化支出有所提升,但淮安、徐州的农村居民人均教育娱乐文化支出贴近值等级较低,所以需要持之以恒地付诸努力,改变当地乡村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精神风貌,推动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保护乡村的绿水青山,精心营造宜居空间,推动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健康在乡村生态振兴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且江苏各地乡村生态振兴成效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关联系数较大,因此,要充分利用江苏省农村的自然条件和地理风貌,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田园乡村,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倡导节水节电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农村环境可持续性,进而为江苏省乡村生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方面,要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公民监督意识,积极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在环境面貌方面,通过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营造等手段突出乡村自然、亲切、宜人的形象;
在卫生整治方面,要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疏浚河塘,做到水体清洁且无漂浮物,保证环境整洁卫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供电供水、通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水制度,保障信息安全;
在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有机垃圾源头资源化利用等。由乡村生态健康评价结果可知,近年来江苏各地,尤其是南京,在村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地区生态乡村建设成果差异颇大,落后地区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的有益做法并结合村庄特色精心营造更佳的居住环境,推动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积蓄乡村生态力量,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注释:

① 资料来源:2022 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② 资料来源:《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③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公布2020 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

猜你喜欢农村居民江苏省生态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江苏省交通图江苏年鉴(2021年0期)2021-03-09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中小学校长(2019年7期)2019-08-17江苏省交通图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9-01-10江苏省政区图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9-01-10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8期)2018-08-29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测度 江苏省 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