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的味道


打开文本图片集

自长江而下,川菜三分。这里是“小河帮”。菜,讲究的是重味嗜辣,料广量重。自成一格的川南菜已经飘香国外,据说在埃菲尔铁塔边,都可以看到“盐帮菜”的招牌。

在这里,为了盐、酒、美食和财富,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又散到四面八方去。川南,是四川人步出盆地、走向天下、进而触碰海洋文明的一只脚。金沙江和岷江在这里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奔流向东。长江文明自此发轫。

如果说四川是天下人的盐,川南无疑就是其中的盐晶。近代以来,刘光第、赵一曼、郭沫若、张大千、宋育仁、范长江等一批英杰,从川南走出去,成为四川“睁眼看世界”的名人。

人们自嘲,“川南‘沙巴’县(十八县),县县有土话”。因为扼守川黔滇边,气候温热,适合耕作,以宋元为基础的古蜀语得以保留,与成都平原的温江、郫县互为语言的飞地。

也正因为此,这里是真正古蜀人的遗民,秉承古蜀人之风最为浓酽。人们说川南“尚仁”。不较劲、不刻薄,适度满足、适度自恋,追求的是小市井、大快活、有滋味。

如果说在味觉上川南可以独立成篇,那么在文化上,川南也是自成一体。成都是水旱从人、温和鲜香、灯火阑珊,是恬淡表面下的悸动。川南是呛辣酷烈、啖江吞河、缓坡徐坎,是入归去声改不掉的乡音,是慢生活的否定之否定。

川南码头与盐道交融,在河谷形成一个个自然地理单元,因而这里又是商贩云集的大杂烩。生活的柴米油盐,坡坡坎坎,一直在演绎着一场烟熏火燎的生活秀。

人们的眼光太多停留在美丽的川西北,川南常常游离于视线之外。事实上,当川南的烟火味与川西北的自然派合而为一时,才拼图成一幅完整的四川风物画卷。

推荐访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