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麓与西藏的感动


打开文本图片集

认识郑山麓先生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庚寅岁末年初,我去深圳参加文博会,在步出机场取行李的时候,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在转盘处忙着取几根白色塑料筒,行李转动中有塑料筒掉下转盘,大家也就自然施以援手,当时无暇多聊就走出了机场。第二天去文博会现场,我又看到这位中年人男子,他带着几位助手搬动着那几个熟悉的白色塑料筒,此时我才知道塑料筒是特意用来装大画的,他就是著名画家郑山麓先生!寒暄之后,彼此也就算认识了。

深圳文博会展出大获成功,我奉命主持了画展的开幕式。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当画作应邀到东莞玉兰剧院再次展出时,上级领导又安排我代表宣传部与广东文化厅副厅长李虎先生共同出席了开展仪式。几天的交往,我对郑山麓先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他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热爱旅游,并且写得一手好字,记得他当时即兴为我写了一幅书法,我喜爱那种信笔流畅的风格,也就很高兴地收藏起来。

现在该说这“甲谐”本身了,我在西藏工作了42年,走的多,看的也多,且有些思考,对西藏的山川地理、人文风物亦算是比较熟悉了。由于地理上雪山阻隔、高寒缺氧、人烟稀少、长期交通不便,西藏很多地方至今仍保存着原生态面貌,受外界影响干扰极少,对于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地方。

“甲谐”的发源地萨噶县,位于日喀则地区西部,距拉萨700多公里。萨噶县与尼泊尔接壤,马泉河(即雅鲁藏布江上游)在这里静静地流淌。“甲谐”是一种节奏感很强的西藏民间集体舞蹈,据说包含有庆祝丰收、感恩天神,庆祝在一年一度的狂欢中歌舞比赛获胜,庆祝清王朝派军队驱逐入侵的廓尔喀军队,还西藏地方的安宁等多种意义。还有一个重要的说法就是纪念大唐文成公主不远万里来到雪域高原,带来各类农作物种子以及熟练工匠和内地的先进文化,促进了西藏社会的发展。总之,“甲谐”是一个充满欢乐,充满喜悦,表达感恩之情,展示生命的顽强、野性和活力,具有厚重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歌舞,其表演热烈奔放,无拘无束。

郑山麓应邀来到西藏时,他或许对这一切并无太深了解,对高原反应也无太多准备,但是,他有深厚纯熟的艺术功底,有一颗希望发现、追求新奇的艺术家的赤子之心。一到西藏,一到萨噶,他的内心里立刻就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对艺术的发现和创作的渴望,他立即投入采风,夜以继日地画素描、拍照片。他力求从整体和细节上把握这一历史悠久、生机勃勃的萨噶风情,将这块古老的璞玉艺术之地再现出来。经过反复构思,他决定用长卷,用“甲谐”起舞的形式传神地再现当代萨噶风土人情的神韵。在他全身心投入创作的时候,他忘了时间,也忘了高原反应。

在使命和激情的推动下,借助着海拔4600米的上百张速写和大量照片,在原始荒野中呼吸到、体验到的远古的气息,郑山麓先生心为之动、情为之感,经过八个月的潜心创作,一幅用“甲谐”舞蹈表现当代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祥和、人民幸福和高原风情的宽2米、长60米的恢宏画卷悄然问世,在长卷中布局了170多个表情舞姿各异的人物,以西藏的山水为背景。长卷工于构思,刻画人物的表情、心态,细腻中不失豪放,整个画面大气沉稳,线条色彩运用纯熟精到,作者的所思所感通过画笔跃然再现画卷中。

郑山麓兴趣广泛,尤喜旅游,不管是祖国的名山大川,还是国外的异域风情,他都热衷于在其中写生。他以自然为师、以前人为师、以国学为师,也以西学为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长期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他意在笔先,大气雄浑,南北兼具,空灵飘逸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层次丰满,清新自然,山峦叠翠,气象万千,北国山水的雄奇,南国风光的妩媚,都被他溶于一炉。由于他长期注重写生,在他画作中,总能若即若离,或隐或现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子。自他去过西藏之后,高原的大美风光以及高原的境界和特质,在他的笔下多有体现。古人常说,山川灵气,钟于人物,艺术家一方面感悟着自然,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中为自然所感染和改变。国学中一直有着乐山乐水、天人合一的深厚传统,山水林泉作为中国人精致生活的精神追求,于今为盛。正因为此,以山水画为主,浸润着林下风流的郑山麓画作广受欢迎,欣赏他的画,有一种出世与入世的思维交织,现实和隐逸结合的体验,发现之美,感悟之美,自然之美,风化之美,溢于画面,跃然纸上。

郑山麓是一个勤奋的画家,他创作完成了多部几十米的宏幅长卷,写实绘景多有创新。除老北京题材之外,他还创作了海南风光长卷、重庆山城长卷等,联想到前面提到的《甲谐舞吉祥》长卷,我笑称其画作为高山大海系列,或者大江大河系列,他欣然表示认同。

虽然郑山麓在艺术上已颇有成就,但他仍持一种年青、进取的心态,我偶然说到写了一个对联:风雨高原路,沧桑百年歌。他稍事思索就表示,可以以此构思一幅画作相配,没几天,他的画送来了,此画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书法展上展出后,大受好评。一次受同行们聊天的启发,他用半天时间构思绘就了一幅极具西藏文化意蕴,与他平时画作风格迥异的作品,在北京世纪坛展出后让我们感到震撼。他在创作中常常出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欲辩忘言,意到笔随的状态,实际上是有了意境之后,技法之类的东西往往退居其次了。他创作构思不拘泥于颜色,有的是单色,显得古朴凝重,有时在墨色中增加一点青绿、一抹红黄,使画面显得活泼明快。

郑山麓是一个善于工作、善于思考、也善于生活的人,他自述生活要求不高,家中很少有循规蹈矩的痕迹,客人来后可以坐列无序,这让我不由想到赵孟頫“勿尚虚礼”、“行立坐卧,忘形适趣”的《真率斋铭》。一次我极小气地请他在一家小餐馆共餐,朋友来电话问他干什么,他自嘲正在一个破餐馆吃饭,但我们仍然兴趣盎然地谈天说地。他兴致勃勃地谈到今后的创作打算,若干长卷、若干专题,理念技法上打算作一些提升,我为其年青进取的心态而惊异和感动。

郑山麓说过,“人要生存,必须要迎合某些东西,但是在生存中,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活得更有意义”。与郑山麓接触中,感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讲自己的风格是在创作时有意无意中形成的,而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这与康德论美的名句 “没有目的但是符合目的叫美”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多次表示将把西藏题材,青藏高原题材的创作作为重点,创作高原文化系列、风光系列,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系列长卷。行走高原,表现高原,感动高原。我欣赏他的这种选择。西藏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诚如王安石《褒禅山记》所言:“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所见所得也愈奇”。墨到胜处色无功,高原方知画意浓。我愿意相信,大美西藏的山川灵气,将绵绵不断地注入到郑山麓的艺术生命中,并体现在其新的画作中,郑山麓也将因自己的高原精神文化之旅而使自己的艺术探索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作者系西藏自治区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

郑山麓1956年生于河北文安,自幼受其父影响酷爱绘画,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现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北京西城区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画家、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丰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藏高山文化发展基金会高级艺术顾问、西藏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赴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瑞士、日本、美国、马来西亚、苏格兰、西班牙、希腊、俄罗斯进行考察及艺术交流,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办个展;出版《名家名画—郑山麓》《新北京盛景图主创画家——郑山麓》《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郑山麓》《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郑山麓》。代表作品有《新北京盛景图》(55米国画长卷)、《京西河山颂》(50米国画长卷)、《甲谐舞吉祥》(60米国画长卷)、《文峰字水见新娇》(60米国画长卷重庆风光)。

推荐访问:山麓 西藏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