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食品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研究与探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新时期高等教育提出要着力培養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近几年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从构建能力导向的“工商融合”新课程体系、完善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优化考试方式与质量评价、实现全景流程式实务训练、搭建平台助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研究与探索;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11.027

Abstract:In the new time,higher education proposes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aching reform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our school in recent years,the cre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building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of ability-oriented“business integration”,perfected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optimized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quality evaluation,achieve panoramic flow practice training,building a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and so on.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research and exploration;cultivation of exellen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lents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人才除了应当掌握现代食品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管理、物流、安全控制等“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因此转变学校单一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学科融合、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教学[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我国培养的食品专业类大学生虽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缺乏社会竞争力等现象普遍存在,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3]。

结合重庆工商大学财经特色的资源优势,建立食品科学与工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质量评价体系,极力推进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改变以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理论知识灌输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单一培养模式,形成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工程、管理、创新为主线,以交叉、灵活、个性为特色的复合培养新模式。

1   多方协作 构建能力导向的“工商融合”新课程体系

根据我国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食品行业发展的特点,依据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下特色。

课程体系构成见图1。

(1)以服务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重庆三峡库区为导向。在通识教育和大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原有专业知识结构进行重构,精心设计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课程体系,构建了巴渝食品模块、食品安全控制模块和食品卓越人才模块。

(2)在学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加大了选修课程的范围和力度。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3)将课程教学学时分解为讲授、讨论、课内实践、在线学习等环节。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各种教学资源广泛应用,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在教室、校园、社会、网络、成长社区上进行综合协调、统筹推进。

(4)加强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科研平台、实习基地和校友单位等资源,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学科竞赛等形式,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由学校单一主体培养人才到校企多主体培养人才的转变。

2   整合资源 完善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

2.1   理论课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把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质培养和人文素养提高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研究式的学风和渗透式的教风,把学生从繁杂抽象的理论概念中解放出来,由学生自主地探究理论知识。既注重学生的探究、自主、合作和个性化学习,又充分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逐步探索运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力促进师生互动。

一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慕课、微课、视频公開、讨论、见习、探究等)引导学生自学,实现现代型与传统型教学的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点是形象、生动、逼真,融讲课、画面、音乐、特技于一体,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实际化。这种教学方式吸引力大、感染力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展开丰富多彩的内容。例如,在讲述乳与乳制品时,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片不但了解了奶牛养殖、奶源采集、运输、各类乳制品的加工过程及设备、产品包装、卫生检验、技术发展等各个领域,使原先课堂教学中几节课也难讲清的问题在2 h就解决了。

二是实行开放式教学,把重庆食品企业的专家和国内知名专家聘请到学校,为学生讲课。

三是采用问题教学法,如对许多课程,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上校园网查阅文献,然后进行课堂交流,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文献综述、交流表达能力。

2.2   实验课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中开展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基本技能规范训练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建立了分层递进“互动式、研讨式、仿真式”的实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余的实验活动,加强科研和实际动手能力训练。

分层递进的“互动式、研讨式、仿真式”教学方式见图2。

(1)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等现代手段,通过网上视频演示、现场操作实验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学习需求。

(2)网络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专题教学网站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采用集体解答、网上答疑、现场辅导等灵活多样的答疑指导。多层次、全方位的辅导方式与网络化教学紧密配合,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

(3)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比较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加深学生对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的掌握;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式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都要求学生组成团队,自主完成从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到实验实施、总结、归纳和撰写实验报告全过程。

(5)导师制教学方法。在必修实验课的基础上可参与导师制的研究性实验、课外设计制作、新技术培训等,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创新学分奖励,并参与更高层次的培养计划。

3   推陈出新 优化考试方式与质量评价

3.1   考试方式

课程考试或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考试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总结国内外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考核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理论和实验教学考试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办法》,引导学生注重在平时学习过程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转变。

理论课考核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表现,提高其比例占总成绩30%~40%,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知识和获得程度的提高。有些课程采取了较为灵活的考核方式,诸如提交读书报告、案例分析总结、问题归纳剖析等多种考核方式。实现由单一的、一次性考核学生知识为主向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多形式、多阶段、多模式考核方式的转变。

实验课考核中,通用基础实验层次和专业应用实验层次的课程考评采取平时成绩与集中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重点关注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团结协作、环保安全、责任心和实验报告,集中考试采用实验理论笔试与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方式,并且要求实验操作考核后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现场评议,全面测试和提高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综合提高实验层次和创新创业实践层次的课程成绩评定按实验研究环节进行评价,分为实验方案调研与设计、实验研究与报告能力和实验成果汇报与总结等3个部分。

不同层次实验课程的考试考核方法见表1。

3.2   质量评价

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教学督导督察实施细则,该细则明确规定了督导成员的责任,要求成员不定期对教师的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教学进行督导督察。同时,学院还有学生信息员。通过教学督导和信息员对教学运行和教学效果进行日常的监督,保证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建立自评自查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

4   营造情景 实现全景流程式实务训练

建设教学工厂式的实训基地,将职业要素融入实训中,依托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教学与实训、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实验项目的“设计-制作”全过程置于真实的生产环境之中,注重职业行为的反复训练。

(2)在学校内部引进符合食品专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建设教学工厂,让学生在等同生产环境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和实训。通过企业的引进、设备的投入、营造产学一体化的教学工厂环境,教学车间既是教室又是生产的车间,真正做到“车间和实验室合一”。目前,已建成果汁饮料、酸奶、焙烤食品和肉制品4条生产线,调味品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3)与用人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对学生进行“从学校到公司”的全景流程式实务训练,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5   搭建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很多工程教育多为科学教育或降格为狭隘的技术教育,造成学生视野狭窄。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拟采取以下措施。

(1)立足学校“环境与资源化学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香樟林健康食尚谷”众创空间和“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院”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积极构建学生工程训练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市场模拟等实践环节及不同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战略敏感力及理解力,形成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由构思、策划、模拟、运作4个环节构成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强化本科教学中的创新创业理念渗透,规范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与管理,积极建设创业教育辅修模块,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创设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与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中培养思维,在思维训练中凸显个性,在个性发挥中彰显创新。在竞赛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6   结语

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以及学校部分商科优势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促进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充分反映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稳步推进双语教学的改革,促进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实施教学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着力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常海军,周文斌,朱建飞,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改革[J]. 广州化工,2016,44(1):152-154.

张惠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68-70.

李昌文,景建洲,纵伟,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 中国轻工教育,2011(1):58-59.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农林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