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摘要】新课改下,人们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重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主动探究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踏入我们的生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的中介和桥梁.新课改下教学设计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教案为标志的备课,在备课过程主要是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教学大纲,由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再由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顺序.由于受固有学科体系及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更侧重于如何在课堂上将备课内容教授完整,怎样讲好教学内容,如何将知识点讲透,如何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完成教师的既定教学目标,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机械地模仿和依赖性地学习,或者只是按照已形式化了的现成的数学规则去操作数学,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习是人的认识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各种活动,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知识不能通过教育者的灌输而得到,在教育者的灌输下所获的知识往往不能长久地掌握,或者只是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而已,学生不能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多学习新知的方法和能力.新课改下,教学已经开始由教师为主体、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重心,学生自己是知识的建构者,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不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新课改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注重结果目标,而忽视过程目标,考试成了评判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方式,学生也因学习结果而被分成三六九等,受到教师不同的待遇,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影响了个性的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在这样的重视结果目标的教学目标的驱动下,学生是为了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得到好的成绩和教师、家长的认可与赞扬,逃避冷眼和责罚而学习,即“要我学”.学习一旦达到了结果目标,就不再去追求新的知识,他们学知识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死板的,没有创新意义的.

新课改下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过程目标,即强调“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与探究中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更要掌握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和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有效监控,进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案例1 2008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市优课评比活动,课题为“平面向量”第一节课,这是一节概念课,从知识上看,是非常简单易懂的一节课,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一节内容,如何在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是每位参赛教师极力想要做到的,本人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理解向量的意义,并能正确表示向量;明确向量的长度(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的意义;掌握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和相等向量的意义,能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线、相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问题,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类比的方法巩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注重事物间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过程的主导性和学习过程的主体性

新课改下教学过程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教师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协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引导、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讨论问题,有利于激发其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教师营造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过程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对学习后续发展有很大帮助,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案例2 (苏教版)教材选修2-1第3.1.4节“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江苏省南通中学徐老师对坐标表示的定义采取了下述方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请问: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生答:略

师问:这个定理是由什么知识类比推广得到的?

生答:略

师问:平面向量中,除用有向线段这个几何量表示向量,还可以怎样表示向量?

生答:用坐标.

师总结:很好,在平面向量中我们可以借助坐标这个代数范畴的量来表示向量,那么,能否用坐标表示空间向量呢?

到此,教师很好地引入了课题,同时也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

接下来,学生仿照平面向量的坐标定义及坐标运算法则很快地得出空间向量的坐标定义,并且得出并证明了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法则.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发现”新知识、证明新结论,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学习成果的创新性

学生主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学生主动探究所产生的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必然更具有创新性.

案例3 双曲线的教学设计中,可通过设计如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1)双曲线与椭圆在定义、标准方程的形式、几何性质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点(求异思维)?试列表比较.

(2)双曲线与椭圆虽有很多不同,但它们同属于圆锥曲线,前面我们在解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时所用的点差法在双曲线中仍然适用吗?举例尝试(发散思维).

(3)点差法确实是解决中点弦问题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但为什么在双曲线中检验时出现增解,而在椭圆中一般没有出现(反思意识)?

4.教学评价和学习的多元性

传统的教学更多地注重升学率,多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就相应地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出现了高分低能的考试型学生.新课改下教学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性的,主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自评和他评.在评价标准方面,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进步程度和发展变化,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仅是检测学生达标程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促进不同学生都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叶军.“探究式”教学及其教学设计.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6):33-34.

[2]徐学福,编译.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J].全球教育展望,2003(4):11.

[3]徐学福,宋乃庆.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5]杨永亮.新课标下关于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生命世界,2009(1).

[6]杜俊弟.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再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5).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新课改 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