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践中有效提问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有效课堂是教师永恒不懈的追求,而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石。借助一线教学的经典案例,从有效提问中问题创设的技巧、问题创设的度的把握以及提问对象的技术三个方面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展开有效提问。

关键词:有效提问;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度的把握

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纷纷加强了课堂提问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模糊,存在着诸如:重形式轻实质的提问、重检查轻思考的提问、重消极严惩轻鼓励赏识的提问等。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运用有效提问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效提问中问题创设的技巧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或延伸。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了解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放下身段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将要学习的知识、从学生的角度去仰望全新的知识领域,预先推测并设置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的前提。那么,什么是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呢?

1.问题创设中的情境设置

德国学者曾有过这样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在你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中之盐。知识融于情境才能显示出活力和魅力,对学生来说才能欣然接受;让学生能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真实的生物情境中真正激起学习生物新知识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

(1)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

生物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比如,讲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时让学生体验或回忆:当你的口鼻被同时紧紧地捂住时的反应,并提问:此时调节呼吸中枢的因子是什么?并区别此时所说的呼吸与我们生物学中的呼吸作用的异同,结合被捂住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反应可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内容。

同样,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如:鹦鹉学舌是动物的模仿行为、孔雀开屏是求偶行为、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食物链、“一山不容二虎”是种内斗争等,除了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兴趣外也能迅速准确地帮助教师引入教学轨道,完成教学任务。利用教室内外的植物生长的形态和季节交替中的现象创设问题也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2)利用当前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比如,在基因分离定律导入时用下面的问题就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兴趣与想要探究的欲望: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丈夫怀疑老婆不忠,要离婚,离不离呢?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丈夫怀疑老婆不忠,要离婚,离不离呢?

又如,转基因食品是否致癌?尤其是以转基因玉米被退回事件引发热议。针对因被浙江检验检疫局检验出未经中国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而被退回的5.91万吨美国转基因玉米事件可抛出相应的问题:作为大分子物质基因及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被吸收?转基因食品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能不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理由是什么?等等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生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总会引起学生的关注,特别当学生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和揭示事实的真相,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可是学生能“为人师”的本钱。

(3)利用演示实验或活动设置问题情境

如开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可通过对教材的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稍作修改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教材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并标上相应的性状和基因,比较麻烦。而通过使用扑克牌代替教材中使用的卡片,分别用红桃和黑桃、方块和草花代表两对等位基因来模拟孟德尔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效果和使用卡片完全一样。然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生物学研究史(经典实验)设置问题情境

酶的发现历程、生物膜的发现史、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生长素的发现史、遗传物质的发现史、遗传的基本规律发现史等教材中的生物学研究史以及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和化学奖的生物学案例等都可以用来设置教学问题的情境,以生物学史(经典实验)设置问题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许多科学史料,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逻辑推理、检验假设、分析结论、交流评价等,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良好素材。

在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中,教师以细胞膜结构的发现史为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2.问题创设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位于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是学生发展的“脚手架”,是学生摘成功果子的梯子和垫脚石。

开好有丝分裂的“龙头”,夯实减数分裂的“虎身”,就会有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凤尾”。设置一个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问题是帮学生“搭建脚手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两个“横档”之间的距离是学生需要努力的距离。提出的问题在两个“横档”之间才是对学生的发展最有效的。

因此,有效提问应把握问题创设的四个度,即:广度、深度、梯度、准度。

二、有效提问中问题创设的度的把握

1.问题的广度

即问题的范围及类型,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设置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随意提问,否则,会淡化教学核心,分散学生的关注。

2.问题的深度

即问题的难度,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3.问题的梯度

即课堂问题难度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有梯度,易操作,并且问题的过渡、链接要自然、合理。有难度梯度的问题可以降低知识难度,培养学生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有难度梯度的问题串,可以与学生一起重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可以与学生一起感受酶的探索过程,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见到过的群落的演替过程。

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要注意问题之间需要有内在的联系,所有问题始终为一个中心服务,多个问题要由浅及深、由外及里。问题之间的跨度大,联系小将影响学生逻辑性的培养,使优秀学生对知识理解缺少深度,学困生则跟不上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中问题梯度设置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学习目标的确定和价值取向。教师创设的问题如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结构,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问题的准度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洞察学生心理,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三、有效提问中提问对象的技术

课内提问要目的性强,要有明确的知识指向。不同难度的知识,提问的对象要有所不同;不同能力的对象,问题的深度要有所不同;不同的课内情景,提问的氛围要有所不同。

1.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

对于新课就必须了解或掌握有关基础性的概念,适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

中学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开放式的问题,如: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基因信息要不要进行集中管理,以便形成良好的社会治安。又如:你欢迎不欢迎基因食品,为什么?开放性问题由于讨论时间长,讨论参与同学多,适合安排在课堂最后提问。或者课前布置、课堂讨论,也可以课堂内小组形式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二选一式的“对不对,是不是”会使提问效果大打折扣,当然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提问,这样的问题课堂内不宜设置过多,否则会使学生的思考无法深入。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虽然可以使课堂气氛热烈,回答对象的针对性却不强,容易滥竽充数。

2.个别提问,独立回答

(1)个别提问对教师能力要求很高。任课教师不但要熟悉学生的姓名和学业水平,还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性格脾气有所了解。将难题抛给学困生和将简单题抛给学优生一样没有收获。要注意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是与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密不可分的。要让学生全体都积极参与,预设问题时就要考虑将不同的问题抛给不同的学

生,激发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别提问可以做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千万不能把回答问题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难免有偷懒,上课时打盹现象在课堂内屡见不鲜,如果教师直接提问睡觉的学生,试想教师该怎样收场。但是,如果提问该生身边的学生,则可以用惊醒的方式提醒学生该学习了。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互动式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有效提问必要的理念基础和实施环境,同时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熟悉。

一个有效的问题,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阵阵浪花;亦如美妙旋律当中跳跃的音符,可以在学生记忆中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巧妙的有效提问一定能将有效课堂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

编辑 代敏丽

推荐访问:新课程 提问 课堂教学中 高中生物 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