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打造升级版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已成为学校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蓬勃发展,关于高校教师学习培训的理论研究和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如何紧跟新时代、适应新需求?如何升级提高学习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对其近几年教师学习培训活动进行归纳,并结合实际,从理念升级、内容升级、形式升级、资源升级四个方面探索打造“升级版”的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关键词:高校教师 学习培训 升级版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26-04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十八大之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高校教育工作。其中,高校教师发展被重點关注,先后颁布了《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师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高教司函〔2012〕107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等文件;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这对高校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新要求,也有新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就需要不断探索打造新的升级版的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一、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研究综述

由于我国各地高校教师学习培训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加上执行过程中的认识不一致、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评价不科学,整体上呈现出良莠不齐、发展不均的局面。[1]国内对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的研究也起步晚,近些年,主要是2007年之后才得以逐步发展。[2]以“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为篇名在CNKI中国知网上检索,结果有1篇,即杨倩(2009)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基于活动理论的角度来设计教育技术类的学习培训活动。以“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为主题在CNKI中国知网上检索,结果有55篇。最早1篇发表于2005年,此后相关研究稳步增多和发展,2015年前后达到高峰。

从研究方向来看,主要涉及高校教师学习活动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发展现状、发展路径、发展策略、发展活动设计、发展作用和必要意义、发展趋势和建议等。例如,程啸(2018)以新教师岗前培训为例,就新教师培训活动构建了评价模型,从而科学地得到了对应培训活动的评价效果,为提高培训学习活动构架了质量保障体系[3];乔朋超(2017)就以云南省民办高校研究对象,围绕其教师培训学习的现状,归纳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并构建培训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考评机制等对策建议[4];刘延金(2016)就混合式培训活动进行研究,认为混合式培训活动具有时代性、协同性、实践性、常态化、发展性的特点,并总结了混合式培训的利好一面。[5]

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一)建章立制,架构常态化培训运行体系

学校先后出台了《教职工在职培训暂行管理办法》《教职工网络培训暂行管理办法》《教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对培训及教师发展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确立了“学校—学院—教研室—个人”的四级工作体系以及“每周一训、假期集训,每月通报、年终评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具体而言,将根据学校的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紧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主线,制定年度培训及教师发展工作计划、活动内容和考核评价办法,进而开展各类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二)内挖外拓,建立混合式培训工作模式

1.建立内训师队伍,做实校本培训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定了《内训师选聘及管理办法》《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本培训讲(导)师聘请及工作报酬核算办法(试行)》等制度,每年从广大教师队伍中择优新聘一批内训师,组建内训师队伍。聘期内,根据“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考核,优质优酬,优升劣汰”的原则进行激励和管理,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2018年学校内训师人数从2015年首次组建的72人,增加到132人,其中高级内训师59人,中级内训师43人,初级内训师30人(如图1)。

在学校内训师选聘、培养使用及评价奖励等系列制度的保障下,各内训师认真积极开展专业领域内的培训或授课活动,现已凝聚成强大的推动力,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稳步向前。

2.借线上资源,做大网络培训

充分利用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超星尔雅教师发展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自学与线下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网络培训。近三年教师个人累计自学网培中心在线课程281门左右;慕课102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797门(如表1)。

3.拓展校外资源,做好校外培训

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选派30余位教师外出到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或企业挂职锻炼,组织近160余名青年教师赴美、英、德、日、澳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高校考察学习或访学,组织200多人次教师赴国内应用型院校考察学习。近三年,共选派107人次到华中师范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教师发展中心参加教学方法类培训22次。

(三)分类施策,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效果满意度测评和督导听课等方式,发现痛点,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设计分类分层的培训和教师发展学习活动。

1.狠抓新教师基本功培训,打好职业基础

自2014年以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培训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教务处、教育教学督导室等部门共同研发针对新进教师培训的系列课程,涵盖了教师对教学的关键认知以及教学活动主要环节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授演绎。5年里共培训新教师150人,学员对课程内容、学习后收获、讲授专家的满意度、培训目标达成度不断提升(如图2)。

2.开展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引领转型发展

学校邀请了校内外专家重点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信息化教学能力、双创教育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培训活动,全方位引领骨干教师与时俱进,转型发展。

(1)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培训

组织100多名教师学习了北大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开展案例教学法、同伴教学、游戏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对分课堂等一系列教学工作坊。如2018年暑期,利用两周时间,组织全校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系统学习了《教学设计从0到1》课程工作坊。

(2)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2014年至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共举办5期98人次的微课制作、9期544人次PPT制作培训,不定期举办微助教、学习通、易班等信息化工具培训。

(3)实践能力培训

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各学院组织开展企业行业调研考察和专业技能实训254次,科研与专利申请等方面培训140次,校内外挂职锻炼119人次,109名教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4)双创能力培训

2015—2018年,共组织了校级创新创业教育专题专项培训36次,组织学习创新创业直播讲座22场,每周开展一次《创业导航课》师资专项研讨培训等。

3.开展教学诊断活动,重点帮扶提升

培训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督导室从2016年始每年实施一次教学诊断活动,3期诊断共88名教师参加。通过一个学期的“初诊—自诊—集中会诊—改进—复诊”,教师们均有不同程度改进。对专家指导的满意度平均为近96%,对整个活动的满意度平均为92.5%,对自我提高程度的满意度平均为近88%。教师们普遍反映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多媒体在课堂的运用、仪表仪态、教学组织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表2)。

4.推行个人培训学分制,实现个性化发展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出台了《教职工个人自主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教师至少自学完成2门课程(项目)。每学期初申报,学期末验收,并在年末进行学分计算和评优评先(如图3)。

5.启动专业带头人及教学团队培育工作

2017—2018年,根据学校专业建设需要,对教学管理干部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开展了《特色、重点(培育)专业建设解读》《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区域企业集群的学科专业建设策略》《专业建设ABC》《高等教育发展热点难点专题网络培训班》等培训活动。

三、探索打造升级版的高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如何打造升级版干部教师学习培训活动”,抓住“理念、内容、形式、资源”四个关键词,力求将培训工作落实落细,不断升级培训活动,系统提升我校教师育人能力。

(一)培训理念升级

培训理念从“专注教师教学能力”升级为“系统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工智能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其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然而在全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较大改变。一些比较重复的劳动,像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这些是能够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之后,他们可以把精力、才华放在更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育人,就是属于传道的部分,未来高校教师核心价值更多是在育人。“人工智能+”的时代环境下,教育的灵魂在于人的温度,在于立德树人,在于点燃和唤醒。[6]

(二)培训内容升级

开展内容多样的升级版培训及教师发展活动,引导教师回归课堂,打造“金课”,追求卓越教学。未来的人工智能并不能代替教师,但灵活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却能逐渐淘汰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在“讲、测、考、练”等方面更显优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却难以做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开展立德树人等价值观的教育。

1.增强课程育人效应

将专业教师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将专业课程育人评价融入教师考核体系,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育人同向同行,进一步增强“课程育人”效应。同时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改革,把爱国奋斗精神全面反映、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将爱国奋斗精神纳入教师、辅导员、党务干部等培训内容。

2.开展分类专项培训

围绕如何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有针对、有实效的分类专项培训。一是对新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和基本功培训;二是对教学基础薄弱的教师或不注意教育教学基本规范的老教师开展困难老师精准助推培训;三是对骨干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专题培训,实现骨干教师帮扶提升;四是对优秀教师,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和“一师一品,一课一优”“亮点打造”等活动开展教学示范课和教学科研经验分享交流会。

3.开展“教学诊断教学沙龙”活动

利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诊断、教学沙龙”活动。针对性的把脉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课堂教学问题,围绕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独立筹建的智慧教室,“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对教师进行把脉、诊断和评估,开展升级版的教学沙龙活动。

(三)培训形式升级

1.“讲授+研讨”相结合,推进“五学”模式

传统的培训往往是采取内训师独立授课,教师只作为旁听者,培训场所往往是会议室或者教室,教师的参与度较低。可在培训形式上进行升级,例如,利用学校培训处(教师发展中心)已筹建的图书资料室,该资料室齐全的教师发展系列书刊和研讨式活动桌椅可为“自主学习、交流讨论、集中授课、互助培训、现场反馈”等多样化培训模式提供硬件保障。各学院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充分使用图书资料室开展工作坊或培训沙龙活动。

2.开展“金课”巡讲活动,形成教学互动

充分利用校内优秀教师资源,特别是优秀内训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从各教学单位遴选出示范课教师,在各教学单位内交叉巡讲,相互充分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教学互动,营造出“课课要达标,人人建金课”的良好氛围。

3.一对一精准帮扶,真正落实“传帮带”

充分借鉴以往“优秀教师亮点打造”工程的经验,升级开展一对一的教学咨询、教学演练,特别是对教学基础薄弱的教师或新进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将传统的课下“传帮带”转化为最直接的课堂“实战演练”,现场授课,由帮扶专家对幫扶对象进行现场点评,直击问题并整改。

(四)培训资源升级

1.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拓宽培训平台

继续依托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直播讲座、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课程等官方平台;发挥已购买和收录累积的在线课程250门、直播讲座290门课程资源;利用超星公司教师发展平台提供的教发课程、新维空间站等新媒体平台,持续不断的累积学习资源。

2.创新升级培训项目和课程

高点站位,紧跟时代,灵活统筹,多方协调,创新升级培训项目和课程。通过升级和优化微格演练(BTC)、“如何打造有温度的课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OPPPS模型》等原有课程资源,形成升级版的教师学习培训工作坊。

参考文献:

[1]刘赣洪,张希丽.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师培训模式变迁之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8):83-88.

[2]陈颖新.面向教师的混合式乐高培训效果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3]程啸.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乔朋超.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5]刘延金.混合式培训:教师职后培训的新视角[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5):35-38.

[6]张继明,韩宏.从管理到服务:高校教师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变革[J].教育与考试,2017(5):71-76.

责任编辑:杨国栋

推荐访问:升级版 高校教师 探索 打造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