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权制度的东西部国有企业经济绩效考察

◆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西部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相比较而言,其增长速度低于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增长缓慢,导致西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本文从产权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产权对东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绩效所起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经济绩效 经济效率 产权结构

经济绩效的研究现状

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刘小玄(2003)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产权是决定绩效不可忽略的因素,其与传统的规模变量、集中率共同决定经济绩效。刘小玄、李利英(2005)对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的渐进式股份制改制研究表明:产权结构变动的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比重的下降和个人资本比重的上升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有显著作用,这种国退民进的发展模式是保证改制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前提条件。于东智(2001)则认为应适度地减持国有股的比例,因为国有股存在着严重的代理问题;由于国有股的不可流动性抑制了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国有股处于控制地位,会使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不能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更加剧了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当前的研究基本上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对绩效的研究只注重资金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利税对销售额的比例等财务指标,并与所有制结构、规模等变量进行回归,以此来判断绩效水平的高低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是忽略了绩效的一个方面内容:效率。利润率的降低不一定就表示绩效的恶化,因此不能武断的说国有企业的绩效持恶化趋势。

经济绩效的界定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绩效的认识一般集中在以下方面:资产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产品质量、技术进步等,其中有些指标容易计量,有些定性指标无法得到确切的数据。托马斯•G•罗斯基指出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效率是微观经济理论中的概念,而资产利润率等经济效益指标则是财务上的概念。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经济效率有三种,即配置效率、技术使用效率(X效率)和动态效率(技术进步)。

因此在进行经济绩效比较研究之前有必要对绩效重新界定一下,笔者从产生绩效的来源进行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经济效益可以用各种利润率指标来衡量,比如:资产利润率、人均生产利润率等,经济效率可以分为配置效率、技术效率(X效率)和动态效率(技术进步)。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把经济绩效分为“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把一些指标比如:产品质量、经济公平等划分为“做正确的事”,不仅要考虑能否生产出产品能够生产多少产品,还必须考虑这些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能否销售出去,这是在具有竞争性市场上企业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能产生绩效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做正确的事;认为分配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是在“正确地做事”,是采用最有效率的途径实现盈利的目的,实现较高的绩效水平。

为了全面分析经济绩效,达到提高行业经济绩效的目的,需要设置多种反映不同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经济绩效。本文用国有企业市场份额、国有资本比重反映制度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国有企业市场份额=国有企业产品市场销售额/总销售额,国有资本比重=国有资本/实收资本。用净资产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利润总额/年从业人员均值。对各个分析对象进行效率分析后取得的结果作为效率指标。

基于产权结构的东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绩效比较

(一)东西部国有企业市场份额比较

笔者以国有企业市场销售收入占该地区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国有企业在该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份额的大小表示国有企业整体占有市场状况。销售收入的份额越大,说明国有企业占据较重要的地位。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总体上来看,除天津、海南和西藏以外,其余省市在产品市场上,国有企业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这也是伴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部分工业行业基本放开民营企业逐渐进入的结果,同时也表明国有企业由于其制度缺陷导致经营业绩难以维持生存,不得不退出的结果。但是在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如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国有市场份额到2003年都在50%以上,说明国有企业在西部地区仍然起到主导作用。

(二)国有市场份额对效益的影响

国有市场份额对效益的影响的描述性统计。通过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区工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净资产利润率两指标分别反映企业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经济效益,从直观上揭示国有产权对绩效的影响。东西部国有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利润率对比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总体上国有企业市场份额与效益指标成反比,到2003年,西部地区经济效益差不多是东部地区的二分之一。在东部地区内部,经济效益与国有企业市场份额比重相反,但是在西部地区正好呈现出与东部地区相反的情况,国有企业市场较高的省份利润率也较高。为何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利润率表现出相反的现象呢?原因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产权结构。

国有产权对效益影响的实证分析。为了更有力的说明国有产权对绩效的影响,本文利用SFA进行数据分析,选取我国东西部地区1999—2003年的数据分析国有产权要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建立具体模型为:

在上式中,L表示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万人),K表示固定资产净值(单位:亿元人民币)。i为行业排列序号,t为时期序号,T=5;β0、β1、β2均为待估计的参数,其中,β0为截距项。误差项反映那些在第t时期影响第i个行业的随机因素,在本文中为国 有产权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效益有正的效应,而从业人员则对效益无正效应,虽然T统计值并不显著但也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冗员情况,这与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相吻合,与前面的分析相同,国有份额比重对经济效益有显著的负效应并且通过了5%的T检验。虽然公有权并不就意味着低效,私有权也不必然就是高效益,但是从实践检验结果来看,国有产权往往是与较低的效益联系在一起的。

(三)国有市场份额与效率的关系

采用非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DEA即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本文采用基本的C2R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另外,基于面板数据,还可以用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测算生产效率的变化,并将其进一部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变化。

由分析结果得到,总体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平均值为21.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率为23%,这说明在最近几年中,我国工业经济中确实存在着显著的技术进步,这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同时也说明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以创新为特征的技术进步,而同期技术使用效率的增长率和规模经济的增长率分别为-1.4%和-3%,说明在工业经济中存在技术的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西藏、贵州、云南、新疆等地。从区域层次来看,这个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顺序是东部、西部,这与颜鹏飞、王兵(2004)研究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顺序相反,在那一时间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具有趋同效应,所以西部地区可以利用“后发优势”的效率提高而超过东部地区,但是最近几年两个区域经济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离散现象,说明技术进步及其扩散将是扩大各地区生产率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从分析结果中各地区的各个生产率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市场份额比较低的地区生产效率较高,基本都处在生产前沿面上,盈利能力也较高;在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市场份额较高的地区生产效率较低,但盈利能力则与之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对市场不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竞争起主导作用,所以国有资本比重与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呈反方向变动;但是在西部地区,国有份额对市场仍具有主导作用,这一点与从国有企业市场份额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一致,所以国有产权虽然导致了低水平的效率,但是其市场势力足以保证其较高的盈利能力。相信随着市场的深化、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市场份额不断降低的状况会不断得到改变。

参考文献:

1.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4.12

2.刘小玄,李莉英.改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3

推荐访问:国有企业 绩效 产权制度 考察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