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药计量的计算法等

老人因吸收、代谢的功能减弱,使得药物在血液中半衰期延长,很容易导致体内药物蓄积,增加某些药物的毒性反应。因此,老人服药时,除注意服药的方法,还要考虑药物的服用剂量。

目前药品说明书的剂量多指成人剂量,并不完全适合老人。一般来说,老人的服药剂量应按年龄调整:60岁用药剂量是成人用量的1/3,70岁用药剂量是成人用量的1/4,80岁用药剂量是成人用量的1/5。另外,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的1%。

假如不知采取何种用药量时,应按说明书提示的最小剂量开始服用,或按医嘱服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剂量多以毫克为单位,少数以克为单位,老人减量服用时,应认真查看剂量单位,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此外,老人因体内平衡作用减弱,致使身体易对部分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服药后需留心观察有无不适症状,若有则应及时就医。

家庭用药失效的特征

药品易受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的影响与破坏,如果存放不当或存放过久,会使药品质量下降或变质无效,用这样的药品会造成不良后果。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就不能再用了。

丸剂 变色、发干、霉变生虫、有异味不能使用。特别提醒:对有毒或有刺激性的药品不要尝、嗅,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散剂 结块发霉、变色、粘连不可使用。

眼药水 打开后要在3~5天左右用完。假如发现变色、有絮状物,不可再用。

注射剂 注意观察药液是否澄明、有无变色等。注射剂除个别特殊的品种允许有轻微浑浊外,一般都是澄明的液体。凡有明显浑浊、沉淀或结晶析出且经加热不能溶解者,均不可使用。有些中草药注射液在贮存中易产生浑浊或沉淀,也不可使用。

软膏剂 一般较稳定,但应检查其基质有无酸败、异臭,还应检查有无油层析出或结晶析出。若有油层或结晶析出,经加工调匀后可使用,但如果变色、异臭,则不能使用。

片剂、胶囊剂 发现药片有受潮粘连、松片膨大、变形、裂片以及糖衣片变色或严重斑点、变花发霉等,不可使用。发现酵母片发霉生虫,维C片氧化变色,阿斯匹林片遇潮后有醋酸的酸味,均不可使用。有些中成药如舒筋活血片,吸潮后变棕褐色,药片松散、粘连,不宜使用。胶囊剂易吸潮发黏,若内容物变质,不可使用。

酊剂、膏剂、浆剂 检查中发现有沉淀、发霉、变色等,不可使用。如颠茄合剂贮存过久有沉淀析出,就不要再继续使用;有些止咳糖浆有发酵、发霉状,不可使用。

注意六种药不能用热水服

用白开水送服药物是个常识,但有些人喜欢用50~60℃以上的热水服药。殊不知,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尤其须记住下面这六种药物。

助消化类 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指出: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70℃以上即失效。

维生素类 部分维生素类的药物不适合用热水送服,如维生素c不稳定,遇热后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止咳糖浆 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是一类将止咳消炎成分溶于糖浆或浸膏中配制而成的药物。患者服用后,糖浆或浸膏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便于快速控制咳嗽、缓解症状。假如用热水冲服,则降低糖浆的黏稠度,影响保护膜的疗效。

活疫苗 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活性菌类 乳酶生含有乳酸活性杆菌,整肠生含有地衣芽孢杆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含有嗜酸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酵母片、丽珠肠乐等药物含有用于防病治病的活性菌,这类药物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

清热中成药 中医认为,对燥热之症如发烧、上火等,应采用清热之剂治疗,用凉开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物的效力。

推荐访问:用药 算法 计量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