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侨救护队回国抗日始末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国抗战。20万缅甸华侨的抗日情绪日渐高涨,仰光华人区街口两处报道国内时局消息的中文报栏周围,每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如火如荼,不少爱国华侨青年纷纷回国,奔赴抗日前线。在缅甸华侨抗日救国筹赈委员会组织领导下,经过细致的酝酿筹划,缅甸华侨救护队于1938年1月在仰光应运而生。

由50名爱国华侨青年组成的救护队成立后,进行了为期100天的战地救护培训,学习了简易的生理解剖、药物常识,重点掌握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战场救护技术等。此外,队员们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宣传、募捐等抗日救亡活动。经过刻苦训练,结业时队员们个个犹如乳虎啸谷,朝气蓬勃,能搬、能救,为回国参加抗战奠定了基础。

救护队出发前,旅缅各界侨联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印共总书记辛格莅临致辞。筹赈会主席休克逊讲话,首先向来宾致谢,其次说明救护队回国后归中国红十字总会指挥,三是表示救护队回国后全部医药、生活费用,仍由筹赈会供给。最后他勉励全体队员奔赴抗日前线,救死扶伤,英勇果敢,为祖国立功,为在缅华侨争光。队员代表在会上摩拳擦掌,慷慨陈词,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和答谢海外父老兄妹的关怀。

1938年8月15日,仰光夜雨晨晴,天气格外晴朗。全体救护队队员顶着艳阳,在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欢声如雷中踏上了归国抗日的征程。各侨领、社团、学校、商会、同乡会等送行代表,排成两列长队,逶迤至轮船码头,直到汽笛长鸣、轮船启航,人们仍频频招手,依依惜别。回国沿途,队员们受到各地侨胞的热烈迎送。各处炎黄子孙的爱国抗日激情,使队员们一次次受到深刻教育,纷纷表示要学习先人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白衣杀贼闻尤罕,青筒论功忌尚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精神。

轮船到了新加坡,英国总督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借口,既不准当地侨胞举行欢迎会,也不准救护队集体登岸。而香港与新加坡迥然不同,船刚抛锚停泊,各方欢迎的代表便拥上了甲板,队员们在人们的簇拥中列队下船,记者竞相拍照,港九各界同胞手持鲜花夹道欢迎。

华侨救护队从缅甸出发时,就明确其目的地是中国红十字总会所在地湖南长沙。然而队长陈雅云借口与国内联系和要在此地购置药材需要时日为由,迟迟不肯启程北上,延宕至武汉失守,救护队仍滞留港九。队员们心急如焚,强烈要求迅速启程共赴国难。陈雅云无奈,只得率队乘船赴广州。这时,广州被日军占领,已是满目疮痍,在全队人马和药材到达广州地区后,由于陈雅云被广东省主席余汉谋勾结拉拢,受高官厚禄所诱,竟然不顾中国红十字总会和缅甸筹赈会的指令,蓄意在穗地盘桓,以达滞留广东不走之图谋。由于旷日持久的拖延和等待,造成药品器材及财物丢失,队员们悲愤交加,有的要求发放路费和护照,自行参加抗日;有的要求就地解散各奔东西,自谋生路;还有的要求集体重返缅甸。陈雅云无计可施,只劝大家静候待命。

中国红十字会香港办事处设在东亚银行四楼上,伍连德接待了造访队员。他耐心听完队员们之不幸遭遇后,深表同情,并说:“上午已将队长找来了,告诉他广东惠阳前线我方与日寇激战,伤亡甚多。中共香港办事处提出派人紧急救援。可是队长陈雅云却说什么目前全队思想混乱,药品器材又全部抛弃了,实在难以开往前线。”队员们一听,坚决表示立刻奔赴前线,决不在后方消磨时日,都愿意参加战场救护,随即过海赶往深圳。此时陈雅云带着药品亦随后赶到。

在深圳,中共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队长曾生接见了救护队。简要介绍了前线的战斗情况,提出伤兵救治和安置等具体要求。队员们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救护队按照原先组建的三个分队开展工作:第一分队沿广九铁路北上,一昼夜在铁路两侧发现百余名伤员,轻者经包扎处理按指定方位自行转移,中度伤员急救后派人处理,10多名重伤员请民工用棕床、门板、藤椅等抬至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第一战地医院。第二、第三分队亦在深圳以北地区展开战场救护工作。根据医院的要求,救护队对50多名伤病员精心治疗和护理。队员们各尽所能,分工合作,日夜辛劳,使很多伤病员得到救治。此时,日伪很快得知深圳除伤病员外,共方无战斗部队,便兵分两路向深圳合击。纵队获得情报后通知医院、救护队和伤员立即转移。救护队连夜将全部伤病员转移至山界前,由驻港办事处组织华东医院转运至香港继续治疗。尔后,救护队撤过界河,在英界上水镇边一座空庙里,以禾草铺地和衣而眠,以解疲累。日军进入深圳后,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洗劫一周方罢手撤走。救护队第一分队率先重返深圳。接着,其他分队相继赶到。敌人的兽行令人发指。队员们用一整天时间,才把被日军杀害的几十具腐烂发臭的尸体抬到野外掩埋,并对所有饮用水进行检查消毒。有些队员由于劳累过度和污染中毒而病倒了。

在深圳清理尸体后,全体队员由英界上水镇返回第一战地医院。在短暂休整中,队员们谴责了队长陈雅云借故延误北上时机,滞留广州,违背上级北上抗日指令,使公物丢失将尽,并险些当俘虏,到江门后又擅离职守,弃队回故里,引来数人冒名进入救护队等等不轨行为。全体队员和陈雅云进行了昼夜辩论,结果导致全体闽籍队员由副队长李伯桂带领奔赴香港,救护队陷入分裂局面。后来,李伯桂从红十字会香港办事处获悉另一部分队员从南头回来,便带队友们前往探望,相互介绍了办事处已批准救护队北上抗日的决定,大家乐得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在香港度过了一个元旦佳节。

1939年1月3日,救护队从红十字会香港办事处领了路费和介绍信,由香港乘船赴广东汕头,在一小客栈休整三天后便徒步北上了。走了一段路休息时,从汕头方向开来三辆大卡车,是广东省卫生厅运药品赴韶关的,经交涉,押车人员同意队员们搭车,大家非常高兴。为防敌机空袭,汽车昼息夜行,道路崎岖不平,颠簸前行,经五昼夜才到韶关。在韶关火车站,有幸等到一列北上的闷罐车,队员们这才上了车。1月份的湖广,细雨霏霏,运行中的火车寒气逼人,来自热带的华侨青年既无棉衣,又无棉被,沿途车站什么吃的也买不到,队员们被冻得互相偎依,缩成一团。本来只几小时的路程,却行驶了两昼夜。到了衡阳,有三名体弱的队员因冻饿交加,下车后竟然无法行走,同伴们连背带搀地才出了站。就这样,队员们时而乘车,时而步行,忍饥挨冻,艰难地向西前进。

早在1938年11月长沙失陷后,红十字总会随即迁往祁阳远郊。救护队员冒雨在湘桂路上除了坐车外,徒步走了约20华里,到达目的地时已是黄昏。红十字总会办公机关已经下班,好不容易才找到总会办公室,适遇总干事林克胜尚在屋中。他是世界著名生理学家,美国檀香山的华侨。领队取出香港办事处的介绍信面呈。据翻译说,他早收到了香港的电报,了解救护队的概况。他对救护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让总务部送来了内衣、制服、大衣、棉被褥等,还端来热饭菜招待大家,队员们感激涕零。第二天,红十字总会又发给救护队员每人一套红十字会服装和50元生活费,并通知休息待命,春节后分配工作。

春节后,红十字总会办公室写信介绍救护队去祁阳一三七伤兵医院,参加卫训班学习。

到1940年底,这支被编为红十字会第五十四救护队的缅甸华侨救护队,在这50名队员中除23名队员外,其余均先后参加了八路军,他们全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缅甸 救护队 始末 抗日 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