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期。对此,参与和监控中小学生课后文化生活应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为青少年的“课后文化”生活筑起防火墙;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课后阅读;并以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引领中小学生开展积极“课后文化”生活,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以漫画及电子游戏为代表的娱乐方式已经成为当下青少年“课后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和交流内容。较之于传统的图书,学生对手机、电脑、游戏机、掌上电脑、电子书籍等电子娱乐产品的抵制能力较差。邓智平(2007)在《广东青少年动漫消费调查报告》一文中发现:在5—25周岁年龄段,84.9%的青少年表示他们喜欢或者比较喜欢动漫产品。其中,近50%的人接触动漫的时间是5—10年,而接触动漫10年以上的人为10.3%。随着现代影像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获取动漫制品及电子游戏等娱乐产品变得容易,这无形中逐渐增加了其在学生“课后文化”生活中的比重。

中小学阶段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期。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旺盛,但是他们明辨是非和自控能力较差。如今社会上出版各类动漫制品及电子游戏良莠不齐,个别甚至出现成人化、低俗化、恶趣味等不适宜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内容。由于长时间使用各类电子产品而产生的诸如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能力退化、性格孤僻、暴力倾向、社会成就及公平感低、家庭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及家长的充分重视。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消极“课后文化”形态

(一)沉迷于各种漫画

读书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对文学作品分辨能力及抵御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而言,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容开展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学生有取舍地阅读经典的、健康的漫画,自觉抵制低俗的、劣质的漫画作品,尤其要防止学生过于沉迷于各类漫画。

(二)热衷观看动漫视频

长时间地观看动漫视频对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习惯养成是不利的,动漫视频中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和动态的图像会使得学生面对相对单一的书本文字时失去读书的乐趣。

(三)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就伴随着青少年的沉溺、助长叛逆及暴力等一系列社会争议。国外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21世纪,网络游戏可能造成比吸毒和酗酒更为危险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消极“课后文化”对小学生人格素养形成的影响

(一)对不良动漫制品中低俗化、成人化角色的模仿

中小学生对动漫制品中对与错、好与坏通常是“照单全收”,并经常在生活中进行模仿,这必将给校园及家庭的正面教育增加困难,甚至很难纠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习惯。

(二)暴力性倾向

长期观看暴力内容容易诱导青少年的模仿行为,降低了他们对暴力行为的主动抑制能力,对弱者同情感的缺失。

(三)性格孤僻,人际交流能力弱

人际交流的缺失会逐步使得青少年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也会逐步失去人际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三、学生积极的“课后文化”引领策略

(一)教育部门、教师和家長应为中小学生筑起消极“课后文化”的防火墙

(1)教育部门加强中小学生各类“课后文化”资源的甄选工作。教育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确实做好中小学生各类“课后文化”资源的甄选工作。面对各类良莠不齐的“课后文化”资源,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小学生的课后文化生活筑起第一道防线。

(2)学校和家长加强青少年消极“课后文化”的监督。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后文化生活,时刻发挥监督和干预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杜绝不良消极“课后文化”流入校园和家庭。引导中小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积极“课后文化”生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学生课后的动漫及电子游戏行为做到有节制。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消极“课后文化”行为应该更为妥善看待,与其躲躲藏藏,不如将正常的动漫及电子游戏行为放在学校及家长可以监控的地方。当学生无法抵御其心理需求时,合理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进行娱乐。在保障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努力让学生对动漫及电子游戏做到喜爱而不沉溺。

(二)积极培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即使在电子影像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部门仍清醒地认识到读书是一个人的自我完善、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让学生在图书的海洋里扬帆,真正知道“书本是甜的”,从而自觉远离消极“课后文化”。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求。兴趣和需求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在学习实践中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当各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具有适合开展课外阅读可能的情况下,布置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2)语文教材的评价体系中增加课外阅读的比重。目前,语文试卷中短文阅读部分就是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核,如果学生课后阅读面广,自然在考试中就更容易取得优异成绩。为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后阅读,可以进一步加大阅读内容在整个语文试卷考核中的比重,鼓励中小学生在“课后文化”生活中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

(三)以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引领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文化”

广泛开展音乐、体育、书法、舞蹈等文体活动,用艺术学习和体育锻炼来充实中小学生的“课后文化”生活。教育者应努力营造积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以小规模、高频度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发挥艺术和体育在青少年人才培养中的特有作用,引领中小学开展积极的“课后文化”生活。以积极来对抗消极,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艺术修养,让广大中小学生自觉抵御消极“课后文化”生活的诱惑。

四、结语

参与和监控中小学生“课后文化”生活应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为青少年的“课后文化”生活筑起防火墙;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课后阅读;并以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引领中小学生开展积极“课后文化”生活,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龙贤东)

推荐访问:互联网 语境 小学生 课外阅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