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政策及实施现状探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容易统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容易认同.因为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都会支持。因此,把切实开展学校体育运动,加强青少年体育确定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能得到大家的共识。另一方面,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方面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阳光体育运动”适时提出“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标,正是通过广泛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最终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极目标,是人们对体育功能理性的、正确的诠释。

一、“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政策分析

利用文献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查询“阳光体育运动政策”有关信息和数据.-收集中国体育报刊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报道和体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发现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政策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200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教体艺[2006)5号文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提出了要加强学生体育体质健康检测,并纳入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生体质健康。第三,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2008年又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第二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主题为“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内容为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

这些政策是减少受应试教育和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使我国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改变我国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达到标准,同时使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恢复正常水平以及近视率减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现状分析

1 政策宣传的导向和实施力度

文献研究显示,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来,全国各省市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号召,制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如《陕西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意见》、《江苏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北京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唐山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等等。从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保障条件等方面人手,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载体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同时,全国各省市各大媒体、网络也争相对各省市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状况进行报道。一时间阳光体育运动成了热门话题被提上日程。但是据调查显示,许多学校实际实施、推广起来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2 阻碍阳光体育活动推广的因素

(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短缺。据调查发现,制约学生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为学业负担、锻炼场所、自由时间、锻炼常识和健康状况,其中场地器材问题是制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活动场所现状决定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现实质量。通过对“体育健身场地与器材的满意度”调查显示,3.7%学生表示很满意,53.3%表示较满意,41.6%表示不满意,1.4%表示无所谓。南此可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瓶颈。

(2)由于应试制度的压力,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素质教育虽已提倡多年,但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十分强势,部分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影响力,自觉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学生成为中考、高考制度的牺牲品,根本无暇顾及“身外之物”的体育锻炼。据调查显示,“66%的学生表示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接近44%的小学生睡眠达不到规定标准。有34%的小学生和19.64%的中学生表示课业负担重。其中每天作业量超过3小时的中学生人数占到了12.48%”。假期补课现象仍较为普遍,一些城市调查显示,80%的小学生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而且往往是至少上两个班。可见学生体质的明显下降终是必然,归根结底还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引发出来的。

(3)体育法规制度的贯彻和监督不力。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但据调查显示,某些地区学校,平均每天锻炼时间在4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82.4%,60分钟以上的只有7.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在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仍然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课可以随意挤占,课外活动依然只是挂在课程表上以应付上级的检查,能够真正保质保量地开展课外活动的学校比率太少.甚至有的学校高三年级学生根本不开设体育课。

三、建议

1 学校课程设置中“文化资本”重新分配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关键

我们正在目睹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的体育文化演变.中国一方面正在成为体育竞技强国,一方面却是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这到底是一种和谐社会的奇特现象,还是一种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畸形”?一方面是竞技体育的繁荣与进步,而另一方面则是青少年体质的倒退。这简直就是一个奇怪的文化怪圈,竞技体育蓬勃向上,学校体育教育却像是处在一个新型的和谐社会文化的难产期,人们对体质、健康旧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迟迟不肯退出历史舞台,顽固地阻碍着新型的、健康的学校体育文明的诞生。中国特有的实用主义和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成了维护学校教育考学就是目的的罪魁祸首和最保守领域,学校课程设置中“文化资本”不合理分配控制了学校体育最核心和最灵魂的重要东西,“健康第一”成为口号和形式。

2 实施“校园阳光体育”要避免“大跃进”的心态和“世俗化”倾向

锻炼计划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必须避免“大跃进”的心态和“世俗化”倾向。可现在的问题是公众对学校体育倾注了太多的“关注”,认为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就是体育课该解决的问题,这种相当情绪化的“关注”,使得体育教育有口难言。学校体育的路该怎么走,困难在什么地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涉及到诸多问题。而公众就是想而且特别希望体育一口就能吃个大胖子,一下子就把青少年的体质搞上去,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3 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应共同研究制定运动伤害保险制度

现在“学生安全大于天”.这方面出现的问题。不仅会遭到当事家长的质问。学校整体工作也往往会遭到一票否决,以至于大多数学校别说什么春游、拉练之类的活动.连个学校运动会都不敢开了,就是上体育课,单杠、跳马、足球等运动项目也被悄悄地删掉了。于是,在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眼中,体育课成了“耍耍课”、“肋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所以,在运动伤害、学生安全方面,我们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校长、老师、家长的顾虑。比如,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要积极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等等。

4 以体育教学为主阵地,课内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每周2节的体育活动课。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运动技能,更要注意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及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掌握驾驭不同体育健身器材、适应不同体育健身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时,必须适时调整各种策略,以适应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强“阳光体育运动”的整体活动效果。

推荐访问:体育运动 探究 相关政策 现状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