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摘 要】 以养成教育为基础,规范日常言行;以感恩教育为突破,提升道德境界;以经典诵读为特色,陶冶学生心灵;以多彩活动为载体,引领体验实践;挖掘学校底蕴,造就德育新文化;努力培养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关 键 词】 教育;学生;道德

道德教育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大问题;而如何丰富活动载体,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又是值得我们德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校是全国首批500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学校,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如何培养“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了积极的探索。笔者认为,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委发起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如何确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应包括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应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意识、提升道德情感、内化道德行为。

一、以养成教育为基础,规范日常言行

(一)确立德育目标

遵循“被动——主动——自动”德育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我们确立了德育三级目标——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上述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起点,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规范、认同规范、遵行规范并形成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养成教育

紧扣校情实际,编印校本教材《学生手册》;该手册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细节三十问》等内容为一体,对学生出勤、学习、就餐、就寝、礼仪、活动等生活和学习细节做出了详细规定,用规范健全的制度告知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实现自我道德教育。

二、以感恩教育为突破,提升道德境界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感恩

为了实现感恩教育的多元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教材中的经典素材,大力实施感恩教育。如语文课上,“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二十四孝”等成语故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陈情表》《项脊轩志》《背影》等名篇选段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得以挖掘和强调。自然科学中攻坚克难、执着追求的名人故事得以介绍,政治课上的道德探讨得以开展。耳濡目染之下,潜移默化之中,学生感恩意识得以唤醒,道德情感得以激发。

(二)利用德育阵地,宣传感恩

开展“常怀感恩之心”文明提示语征集活动,并精选优秀作品制成精致的标识标牌,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集中全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每年各班都要举行一次“感恩”主题的演讲比赛,每学期至少办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和手抄报,并组织检查评比。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感恩影片,组织学生吟诵《游子吟》等感恩诗歌,教会学生传唱《感恩的心》《为了谁》《爱的奉献》等感恩歌曲。这些感恩教育活动,既丰富灵活,又各具特色,让学生写出了《做感恩的人》《恩由心来,报从体行》等真情篇章,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奋斗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感化作用。

(三)依托节日活动,强化感恩

各种传统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德育财富,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德育效果。每逢母亲节,组织学生给母亲制作贺卡送祝福,或写家书感恩情。教师节前后,不失时机地对组织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要求学生以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送一句祝福等“六个一”活动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重阳节,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表演节目,陪老人谈心;中秋节、春节,则组织留守学生给外出打工的父母写封感恩信。这些活动,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巩固和强化了感恩教育的效果。

(四)结合学生实际,拓展感恩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动态和道德表现,学校及时分析研究,适时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针对学校留守学生人数较多,且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亲情温暖而导致的与父母亲人的感情疏离,校政教处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开展了“四个一”道德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假期调查“妈妈的菜谱”“爸爸的收入”,主动与父母谈心,在除夕夜给父母洗脚,春节期间为邻居、朋友送祝福等。高考、中考前夕,针对少数学生离校前心情烦躁,破坏欲较强等心理特征,学校又组织开展了“告别恩师,文明离校”系列活动,感召毕业班级的学生主动参加义务劳动,向低年级同学捐赠书籍资料,主动向老师致谢,与老师告别,在母校留下美好印象。

三、以经典诵读为特色,陶冶学生心灵

(一)讲《弟子规》,入脑入心

由语文教师开展《弟子规》教学讲解活动,帮助学生对其由来、含义等初步理解;政教处、校团委组织新生各班举行了“熟读《弟子规》,讲身边事”主题演讲比赛,同学们从孝亲、待友、尊师、爱校、讲诚信、讲文明、讲道德、守法纪等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读《弟子规》后的深切体会,呼吁广大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诵《弟子规》,口耳相传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将《弟子规》等诵读作为实现上述教育目标的有效形式。目前,我校举办了六届以班为单位的《弟子规》集体诵读活动,学生由单一诵读到用快板、传唱、文艺节目等方式宣传,使《弟子规》这一传统教育的精髓在学生中得以传承弘扬。经典诵读节目《弟子规》在广安市首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中,以其抑扬顿挫的诵读、美轮美奂的表演、如画的场景和出色的表现力,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同,喜获广安市第一名;在四川电视台经典诵读展播活动中,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厅、省语委联合表彰为“四川省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优秀节目一等奖”。

(三)行《弟子规》,做文明人

学校将《弟子规》对人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养成的教化要求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成让学生可资遵循的行为准则和文明规范,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践行,积极争当有修养、重品行、守公德的当代学子。组织召开“励志与感恩”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把文明礼仪道德的养成与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

四、挖掘学校底蕴,造就德育新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文化育人的功能。可以设想,生活学习在一个环璄优美与优秀文化和谐相融、优雅言行与高尚品德相映成趣的美丽校园里,润物于无声之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彰显什么样的新活力。我们的实践是:学校围绕“绿色·人文”的办学特色,挖掘整理了学校百余年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修建了校园摩崖石刻、中国历代圣贤语录墙、德育典故石栏杆,命名“懿德苑”“馨德苑”“弘德校区”等建筑楼群,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坚持举办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建设书香校园,发展学生特长;认真总结多年德育工作的有益尝试,并不断地加以深化拓展,铸就了“文明源于身边细节,做人始于学会感恩,教育重在培养习惯”这一特有的德育文化。

培养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实践探索,我的体会是:学校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还要搞好德、艺、体、科技等特色教育,使学校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个活动的开展,学生品德修养提高了,学校知名度提高了,家长社会满意了。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确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其次要坚持道德认知与主题实践相结合、常规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三是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德育实效;四是要加强道德理想教育,树立榜样引导;五是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阶段性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研究室. 道德与道德教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 姜玉. 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J]. 科学导报,2016(2).

[3] 杜时忠. 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J]. 素质教育大参考,2014(20).

推荐访问:的人 做一个 中学生 道德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