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规划的战略成本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区域经济规划是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的空间统一形式,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地域空间上的落实和体现。一个完备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应包括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确定,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全面系统地分析、制定、评价与落实。它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区域经济规划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但任何战略规划的实施,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在制定区域经济规划时进行战略成本核算和分析,对不同的规划进行成本比较,是决定规划取舍的重要内容与依据。区域经济规划的战略成本分析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区域经济规划整体的战略成本,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规划中重要战略举措的战略成本。

一、区域经济规划整体的战略成本分析

(一)发展目标的成本分析

区域经济规划的总目标是通过目标体系来体现的。它主要包括三个目标,即经济增长方面的目标、社会进步方面的目标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既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面,也存在相互矛盾和制约的一面。比如,经济增长目标和就业目标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求得经济的高速增长,一股做法是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是资金密集型工业,要提高投资利用率,就限制了劳动就业的增加。再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如果注意到了二者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如果忽视了生态环境,只顾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环境质量就会不断下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环境质量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本,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经济发展的间接成本,也就是说,当规划的一个工业项目虽然可以带来十年丰厚的税金收入,却需要几十年的环境代价,甚至是不可弥补的环境损失,应该说规划是失败的。同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不能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如就业、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塑造方面,就必然造成当地政府的政治损失。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个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关系到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产业结构的形成,以及区域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格局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区域经济规划内容的中心环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看其职能是否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应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中心,能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应在全国区域分工中占有优势,具有区际意义,能起到强化区际分工与合作的作用,具体来说,主导产业及其规模效益,是区际经济的保护墙,一方面,规模化的主导产业,降低了本区域的经济成本,产业关联性强,连续效应好;另一方面,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在规模化发展后,又相应提高了他域经济发展本产业的成本,特别是产业链的全面建设,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区域空间布局的成本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是把生产要素按部门配置,并把它们组合起来,部门之间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而区域空间布局是把生产要素按地域空间配置,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地区间按比例协调发展。区域空间布局主要是通过生产力的布局,来协调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以促进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要明确区域空间布局框架。在规划期内开发建设的区域方向、重点等基本轮廓应该确定,以便确定空间布局成本。空间布局成本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稳定因素。简单说,经济空间布局首先是和被占用土地老百姓的利益交换,涉及到社会稳定的问题,同样需付出相应的政治、经济成本,同时,经济空间布局的调整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分配的不均衡会对当地政治及社会形成腐蚀。

二、区域经济规划中重要战略举措的成本分析

区域经济规划中重要的战略举措,如工业区的设立,主导产业优惠政策的确定,重点项目的引进等。重要的战略举措必须进行战略成本分析,以建设工业区为例进行分析:

(一)价值链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均位于某行业价值链中的某一段,工业区内部也可分解为许多单元价值链。每个价值链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进行企业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根据工业区的战略目标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如果工业区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的累计总成本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具有了战略成本优势。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往往突破工业区自身价值链,把工业区置身于区域全局的价值链中,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工业区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成本优势。

整合可以扩张工业区的价值链活动。横向整合扩大业务规模,纵向整合则往往超越业务范围,沿行业价值链方向向前或向后延伸整合。运用整合战略,调整(增加或解除)整合程度,可以重构工业区价值链,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在国内往往存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工业区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与之進行比较,根据本工业区的不同战略,确定扬长避短的策略争取成本优势。

(二)成本动因分析

工业区的成本动因,包括三方面,即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和政治成本。工业区建设需用大量土地,需要付出经济成本,工业区必然产生环境改变,不仅要付出环境改变的代价,而且可能会产生与工业区终身相随的环境污染,同时,由于用地及污染产生相应的社会纠纷及上访,就是工业区的政治成本。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比重比较大,可塑性也大,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以控制住工业区的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

动因分析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和执行成本动因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成本驱动因素对工业区价值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最终可归纳为一个“选择”问题:工业区采用何等规模和范围,如何设定目标和总结学习经验,如何选择项目技术和多样性等,这种选择能够决定工业区的“成本地位”。

执行成本动因与结构性成本动因有着不同的性质。在工业区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可以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优化而降低价值链总成本。

(三)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成本优势是工业区战略中最为明确的一种战略。在这种战略指导下,工业区的目标是要为区内提供低成本服务,也就是在提供服务的功能、质量差别不大的条件下,努力降低成本来取得竞争优势。如果工业区能够创造和维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在與对手相当或相对较低的价位上,成本领先者的低成本优势将转化为高收益。收益转化为区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工业区就是成本领先者,可通过大规模生产,产业链、学习曲线效应,严格的成本控制来实现,工业区必须发现和开发所有成本优势资源。

三、区域经济规划的战略成本分析的特点

区域经济规划的战略成本分析必须从区域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区域内部企业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一)在对待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成本控制的态度上,战略成本分析将重点放在发展本区域可持续竞争优势上

战略成本分析,除重视一般企业和社会管理成本的因素外,更注重区域政府提高成本效率,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战略成本分析目的不仅在于企业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区域社会的长期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区域经济必须探求提高其竞争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径。由此可见,战略成本分析将重点放在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上。

(二)在战略成本控制上,坚持总体观等新观念

战略成本分析注重时间上和空间上价值的获取,并谋求在时空变幻中确立最佳的竞争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战略成本分析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经济边界的成本管理,战略成本分析更应着眼于规划中的经济结构设计和社会成本优选等方面。战略成本分析超越了一个财政期间的界限,从动态角度把握静态,在注重短期利益的同时,更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竞争优势,从多方面寻求价值与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与此同时,区域经济规划战略成本管理还全面考虑各种潜在机会,分析各种机会成本,通过将区域战略层面与企业层面、社会成本的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全方位、完整地看待规划实施的成本问题。

(三)在区域经济规划制定中,战略成本分析优先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

在一般的区域经济规划制定过程中,规划实施的成本问题只是定性地讨论和分析,定性分析只是确定问题的存在,成本的定量分析才能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程度。对区域规划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预测和控制风险。特别是在区域经济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上,必须通过科学的数据计算,通过量化比较,才能精确核定方案之间的优劣。

推荐访问:区域经济 成本 战略 规划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