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摘 要:在《红河一夜》的女主人公丁冰冰身上,体现出当代年轻女性的性格特点,她同时承载着弥合国族历史恩怨的使命,并透露出重新书写被男权思想主宰的传统历史的欲望。丁冰冰母亲的形象,则隐喻着长期被压抑的女性的反抗精神。她们都鲜明体现了当代女性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杨杨 《红河一夜》 女性 主体意识 男权

在长篇新作《红河一夜》(花城出版社2013年10月版)中,云南著名作家杨杨以如诗般的奇幻笔法,在历史与家世的交融叙述中,描写了中文系女生丁冰冰在中越边境的探险故事。其中还有这样的情节,丁冰冰的母亲与女儿共同爱上了一位越南青年,并终以丁母死亡的悲剧收场。文本在对人性的深切解读,尤其是对女性命运的深入剖析中,传递出当代女性强烈的主体意识。

在《红河一夜》中,丁冰冰为了探寻家史以及寻找越南男友阮艾中,孤身来到中越边境的河口,意外地被困在红河的沙滩上,并在此时遇到了一个欲对其图谋不轨的越南男子,即阮艾中的孪生兄长阮艾山。丁为防止受到侵害,仿照《一千零一夜》中的方式,不断地讲述自己与阮艾中的交往历史,他们双方的家史以及近代以来中、越、法之间的国族历史,最终得以安全脱身。

丁冰冰小时候就是一个连男孩子都惧怕三分的女性,长大后她十分热衷于探险,喜欢那种独特的刺激感。在遭遇危险时,“她深深明白,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是不讲究时间和地点的,哪怕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也将义无反顾,绝不妥协和改变。”“她相信自己的智慧,一定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可以战胜这个色男的办法。”“女性的自救,即是对自身命运的掌握和裁决,是女性主体力量的有力体现。”?譹?訛丁冰冰的探险举动以及能够与歹人斗智斗勇,及时化解危机,体现出当代女性自尊、自信、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中文系的熏陶,还赋予丁冰冰这一人物耽于浪漫幻想的色彩,如其在河口大街上漫游的感受:“每一天都如若进入了一座梦幻之城”,“走进一个个诗意的空间。”在丁冰冰充分诗化的视野观照下,使边地各民族的和谐共处,也呈现出乌托邦圣境式的诗意描写:“小姑娘们显露出天使一般的性情和花一样灿烂纯洁的光辉,小伙子们则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智慧和体魄。各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各人都看到对方真实的心灵状态。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此和谐,如此可敬,如此美妙。”丁冰冰对异域情调极度迷恋的浪漫天性,最终促成了其与阮艾中的恋情:“这座小城中的好多男人,都有杂交品种的嫌疑,也正是这种‘杂交’优势,使他们在体质和精神气质方面,对我有一种抗拒不了的吸引力。”阮艾中的血脉中,就流淌着中、越、法三国的血液。

个体性的在幸福爱情中的沉醉,与普泛性的边地美好感受的融合,使丁冰冰明显的乌托邦情结,具有了美妙的现实意义:“它总是在人类不幸或者失意的时候,给人一种未来的美好期许,弥合人的创伤,给人以温暖的安慰,以一种超越的力量助推人类前行,让人类的生命和生活焕然一新。”?譺?訛在《红河一夜》中,丁冰冰这一人物,实际上负有弥合国族历史恩怨的神圣使命,因为尽管丁父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但她在爱与美的感召下,还是毅然放弃了曾有的复仇计划。

丁冰冰当代女性强烈的独立与自我性格,有时还以另外的风貌呈现。比如,她有时过于自负:“我好像是个有心计的女人。的确,我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我坚信各种可能性的存在,更坚信自己的灵性和运气。”尤其有意味的是,丁冰冰为满足于对家族英雄史的追溯,竟有了改写历史的冲动。因为阮艾中告诉丁冰冰,她是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妻子黄八姑的后人,所以当在边地遇到一位老人,且老人的叙述不能满足她时,她竟想串通阮艾中送老人钱,“让他‘见钱眼开’,然后按照我们的‘提示’,把黄氏家族的英雄故事讲下去。”“即便最后没涉及到我外公的家世,那也无关紧要,我们可以继续提示他,或者‘更正’他的某些说法,甚至可以为他所讲的事实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只要他点头认可就OK了。这样一来,我们的目的就能达到了。”面对阮艾中“缺乏学术道德”的指责,丁认为他“古板,事事死搬教条,没有一点灵活性”。此外,针对别人对其家世提出的质疑,丁冰冰如此反驳:“那些死人的历史,哪一段不是传说?”

显然,丁冰冰显露出欲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性态度以及爱慕虚荣的特点。不过,透过这样的表层涵义,实际上可以透视出更多的复杂意蕴。《红河一夜》明显具有20世纪末开始在中国文坛流行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点。这些作品之“新”,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以野史消解正史;从阶级斗争的历史向欲望的历史转化;以历史的偶然性取代必然性;从突出英雄到重视凡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从反映历史到反映生活;从强调“写什么”到“怎样写”。此外,“私人化和个体性是新历史主义小说非常突出和最为典型的特征,一方面,传达出有别于传统的新的历史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赋予一切历史以当代性,以历史为由头表现了现代人对现实人生的独特体悟和思考”?譻?訛。

私人化与个体性,在丁冰冰改写历史的冲动中显露无遗。在中国历史当中,女性常处于父权制的操控体系中而备受束缚。传统正史的写作,便都是在男性主导下完成的。丁的举动,可以视为挑战父权制,争取女性主体地位的隐喻。

丁冰冰的母亲是《红河一夜》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全文一段令人震撼的情节,就是母女二人都爱上了阮艾中,最终丁母在情感的困惑之中神经错乱而死。两人初次接触阮,便都被其吸引。在丁冰冰的眼中,阮艾中“是男人中的极品”。作为理发师的丁母,在给阮艾中理发时,也有类似的感受:“任何一个女理发师,无论老的小的,美的丑的,如果有机会这样零距离碰到他的身体,恐怕都会有一种被吸住的感觉。”

这种母女同恋一人的现象,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丁母竟然认为丁冰冰最初领阮艾中到家里,就是想把这位年龄差距过大的小伙子,介绍给自己做恋人。在丁冰冰眼里,母亲“好像压抑不住内心的某种激情”,“我母亲也被他的魅力征服了”。“那时候,我们母女俩各怀心事。这是我明显感到家中第一次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为此我时而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时而又莫名其妙的兴奋。我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最后会发生什么?更不知我将如何看待我母亲?”结合文本中多次出现女性对于男性一见倾心的崇拜心理,可以看到一种潜在男权思想宰治的渗入与蔓延。但丁母的反常之举,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突破男权藩篱的意味。

丁母发疯后的表现之一,就是不顾女儿阻挠,常常裸露身体。“在中国历史上,女人的身体常被道德家视为不祥之物。‘现代’这一概念出现后,女人身体的象征意蕴不同了。”?譼?訛丁母这种近似变态的异常行为,实际上象征着女性在长期压抑下彻底的精神欲望的释放。正如以赛亚·伯林所说:“所有的欲望都是被某种事物刺激出来的……原因当然是有很多的,而且模糊,很难探索,对于其中的某些,精神分析学家可能是正确的。”?譽?訛如果按照精神分析的思路,丁母此举恰乃女性本我即正常欲望的显露,这与其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她与丁冰冰的父亲偶然相遇并相爱,在一时的激情中孕育了丁冰冰,此后丁父就牺牲于战场。长年孤单、苦难的生活,使阮艾中的出现,在其情感世界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此外,丁母的反应,也可视为对周围冷酷环境的抗议。丁冰冰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却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我和母亲都相互承受着来自不同人群的偏见和歧视,也许就是因为母亲没有丈夫,我没有父亲的缘故?从这点上来说,我的邻居和同学们是很冷酷无情的,他们对我母亲与我组成的这种残破家庭,不但不同情,反而通过猜忌、造谣、漠视等方式,不断伤害我们。在我们面前,他们时时刻刻显示出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与高尚性。”这种严正的叙述方式与文本中大量的戏谑、反讽显然格,凸显了作家对于卑劣人性的强烈针砭。丁母之死,竟也成为身边人们的谈资,乃至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冷漠、自私、愚昧、狭隘等人性痼疾,昭示了国民性改造任务的无比艰巨。

“文化史一再证明,每一次人的解放,都是从肉体开始,都是人的肉体与‘上帝’和‘撒旦’的战斗。从文学的角度看,那就是叙事方式充当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异端,这是一种反压抑、反文化的异端叙事方式……没有这种异端叙事,我们很难想象文学史的样子。”?譾?訛在丁母的形象演绎及丁冰冰重述历史的冲动中,都可看出对于女性命运的反思和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总之,通过丁氏母女的塑造,《红河一夜》张扬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譹?訛 陶东风、徐艳蕊:《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页。

?譺?訛 雷鸣:《映照与救赎——当代文学的边地叙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1页。

?譻?訛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9页。

?譼?訛 [美]刘剑梅:《革命与情爱——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中的女性身体与主题重述》,郭冰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65页。

?譽?訛 [英]以赛亚·伯林、[波兰] 贝阿塔·波兰诺夫斯卡-塞古尔斯卡:《未完的对话》,杨德友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53页。

?譾?訛 张柠:《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7页。

作 者:石健,文学博士,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推荐访问:激越 呐喊 穿越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