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传华:“梳”出财富

相信奇迹的人才可以创造奇迹。因为相信奇迹,谭传华把手艺变成了企业,把一把小小的木梳,变成了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同样的功能,有了“谭木匠”招牌的一把木梳,就可以卖出高于同类产品数倍的价格。同样,一个从未人流如织的专卖店,居然每个月可以赚到一两万元,而且全国300多家连锁店几乎家家都赚钱。是谁创造了这个传奇?谭传华。

苦难是最大的力量

每一个“谭木匠”加盟店里,都悬挂着谭家的家史。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年轻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长将爷爷抓去当壮丁。寒冬腊月,我的爷爷被绑在家乡楼桥头的木柱上,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奶奶让年仅十二岁的父亲送了一大碗肉饭去喂爷爷,爷爷边吃边破口大骂奶奶没良心。两年以后,爷爷战死在长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亲含恨学艺,成了一个好木匠。

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近饿死街头,天意不可违,我仍然还是做木匠的命。”

谭木匠的缔造者谭传华没有回避自己的过去,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才有了他的今天。当许多企业家成名后,在想方设法遮掩或粉饰自己的过去的时候,谭传华选择了真诚面对往事。

“我在自己的每一个加盟店里,工整地装裱了这‘一段家史’,是因为对我而言,没有这些真实的往事,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更没有现在的‘谭木匠’。 ”谭传华认为历史对于他来是一种动力。

回首往事是需要勇气的,而每次回忆都让谭传华心痛。

18岁时,谭传华下河捞鱼被雷管炸掉右手;几年后当民办教师,听到一个学校校长为此在背后议论他:“一个人残脚断手,多难看,多可怜,要是我残了,还不如自杀了事!”他被这句无意听来的话深深地刺伤了。

自古以来,英雄要的都不是同情,而是尊敬。

“我并不认为我可怜,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很多障碍,有的人是心理的,有的人是身体的。虽然我的手受伤了,但我的做人的尊严还在!”谭传华毅然放弃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怀揣仅有的50元钱离开家乡重庆开县,踏上了艰苦寻求尊严的道路。

虽然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磨难,但是,对于谭传华来说,上天对他的考验还是太过残忍。在他流浪的旅程中,曾为人画过像,目的不过是为了几个馒头;身无分文无处可去的时候,他曾跟街边的流浪汉睡在一起;因为衣衫褴褛,他曾经被人当成小偷抓进了收容所……

在寻求尊严的路上,谭传华走得很辛苦。那时的他不仅没有获得尊重,还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终于有一天他的忍耐到了极限,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他准备以自杀来告别苦难。走到湖边,他知道再往前走一步,他就再也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会有人替我流泪吗?他突然想起了母亲。“不怕,眼睛还在动,就能活”,母亲在他18岁受伤时说的那句话猛地将他拽了回来。“我现在全身都能动,我为什么要放弃生命?一个人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怕的?我一定会闯出一条生路来!”那是谭传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告诉自己要永远直面不幸的人生。

此前的日子里,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但也得到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开阔了眼界,培养了一往无前的拼劲和韧劲。

接下来的日子,他摆过摊,卖过水果,卖过塑料花。有了最初的积蓄。

这时,恰逢建筑业兴旺,谭传华决定办预制板厂,因为是全县第一家,他赚了钱。1992年,受木雕大王张果喜的启发,谭传华请了一些木工,雕黄杨木艺术品,以个人名义去深圳参加当年的木雕工艺展,可由于是闭门造车,做出的产品跟来自福建、浙江的木雕无法相比,使他都不敢把产品拿出来见人。

有一天,谭传华在街上转,在地摊上花两元钱买了把木梳子,突然受到启发:为何不从小处入手,把大众化的东西做好做精做成艺术品呢?况且梳子不论春夏秋冬、男女老幼都要使用,谭传华心头一亮,就做木梳!于是,他与万县市农科所协商,把废弃的猪圈改作厂房,挂出了三峡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牌子,组织了10多个人,使用黄杨木为材料,开始了作坊式的梳子制作。

为了记住自己走过的路,谭传华习惯记下对自己有意义的事。

“1993年9月14日,到三峡商城推销,几位服务员对我们的木梳爱不释手,随即掏钱买了8把。看来我们的梳子有市场、有销路!市场万岁!理解万岁!”这是谭传华在那个装着自己第一笔销售收入的破烂信封上,写下的一段话,他至今仍保存着这笔共16元人民币的“巨款”。

到1994年上半年,谭传华在全国十几家同类企业都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投资30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生产出先生、小姐牌水磨黄杨木梳。同年7月,在’94四川名优新产品博览会上,他的小木梳独树一帜,轰动了大市场,4天的零售收入就有9600元。成都一家进出口公司执意要货,当谭传华用左手签完合同时,他泪光闪闪:“我的厂子活了,60多号人活了!”当年,企业产值就达65万元,谭传华走出了困境。

打破你心中的盘子

海边一位渔人钓起条三尺来长的大鱼,但在旁观的人正羡慕不已的时候,他却把鱼放回了大海。观者以为这位渔人志存高远,想钓更大的鱼。接下来,渔人又钓到一条一尺来长的小鱼,观者想,一定又是要放回大海,不料渔人却放到自己的桶中。观者不解:为何舍大取小?渔人说:我家只有一尺长的盘子,盛不下大鱼。

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很多:因为自己背景平凡,不敢梦想非凡成就;因为学历不足,不敢立下宏伟大志;因为觉得自己无知,不敢追求美好生活。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盘子”。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去主动打破这个“盘子”,就无法改变生命的格局。谭传华的成功就在于,他敢于去打碎一个个“盘子”。

1995年12月,谭传华把产品商标更名为“谭木匠”并正式推向全国市场。当时,公司还有企业创建时的库存梳子15万把,有的工人就建议趁公司的产品有一定知名度,可以把库存夹在新产品中销出去。可想来想去,谭传华没有这样做,而是决定:烧掉!他当时的想法是,眼前虽然烧掉了几十万元钱,但这一烧能浇铸一种信誉和品牌,它们将带给企业不知多少个几十万!事实证明,谭传华当时的想法完全没错,在他们烧掉库存木梳的同时,媒体的报导使“谭木匠”木梳迅速走红,产值每年都以3倍的速度递增。

这是他打破的第一个“盘子”:有舍才能有得,有时减法也会变成乘法。

1997年,谭传华的小木梳终于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难关挡在了面前:由于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银行不愿意贷款给这个靠生产小梳子为生的小企业,谭传华后继乏力。

这是中国所有中小民营企业共同的成长难题。一般遇到这个问题,中小企业的态度就是无奈的忍下去了。然而谭传华却没有这样做,他开始打第二个“盘子”,他不相信,自己贷不到款。

1997年8月19日,对银行苦苦哀求没有结果的谭传华愤怒了,在重庆一家报纸上打出整版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招聘银行是一件国内外轰动的稀奇事,全国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谭木匠招聘银行现象”,并随后在金融界、企业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银、企关系”的大讨论。

冲冠一怒为贷款的谭传华又他的方式取得了胜利。他不仅获得了银行的支持,“谭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涨。1998年春节,拿到贷款的他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广告,这也是整个木梳行业的第一个广告。第一个孩子再矮小也是排行老大,冥冥中他获得了第一个抢先出头的机会——“谭木匠”毫无争议地成了中国梳子第一品牌。

但市场似乎并不给这个“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谭木匠”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场铺点。然而,“谭木匠”出名之后,其他木梳企业也开始苏醒,商场终端竞争激烈起来。

就在谭传华发现商场这条路不仅走得慢,而且有日益走下坡路趋势的时候,他无意中尝试建起来的几个专卖店,营业额却节节飙升。 与其深陷于商场肉搏,不如另辟一条蹊径,在专卖店上文章。

谭传华开始打破第三个“盘子”:要改变经营模式。他立即请来当时大名鼎鼎的“余明阳专家团”,为公司导入CIS。这一导入,谭传华花去了当年三分之一的利润。同时他重新规划企业战略,撤出各地商场柜台,将商业模式转向专卖店连锁加盟的方向。

1998年3月7日,“谭木匠”与第一家加盟连锁店签约,从此开始了特许经营的发展之路。“是特许加盟令谭木匠公司走上了产销可控、渠道可控、品牌可控的长远发展道路。”谭传华告诉记者。

到2000年初,“谭木匠”专卖店已星罗棋布地开了接近100家。然而就在这年春天,专卖店加盟速度骤降,各地加盟商开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其一,由于产品单一,风格单一,顾客来到店里的选择并不多;其二,谭木匠梳子价格很高,但针对高品味高消费群体的品牌附加值并没有做足。其三,梳子虽好,店堂装修却很一般,常常埋没于商街而吸引不了眼球。其结果是各地加盟店生意平平淡淡,利润勉勉强强,投资回报率不高,有的甚至亏损倒闭。

这其实是中国所有连锁加盟企业都必须遭遇的一道坎,能否迈过这道坎,既要看企业家的能力,也要看企业家的态度。谭传华不仅能力出众,而且态度坚决,他说,谭木匠公司有钱了,我们坚决不买高档办公楼,坚决不买豪华别墅小轿车,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一硬一软”之上:硬是好的设备,软是能干的人;硬是产品的质量,软是产品的文化含量。

花了一大笔钱,在绝对一流的“能干人”帮助下,谭木匠既传统又现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的新店面设计方案很快拿了出来。他们自己试装了一个店,大获成功,销售额比老店竟多了一倍有余。

新的店面设计古朴、典雅,充满个性和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谭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韵味,大大提升了谭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后,立即在行业内外引起了轰动,高价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了。口口相传之下,2000年底,要求加入“谭木匠”特许经营网络的人数是1999年的几倍之多。在新店面的形象暗示下,一些消费者和加盟商对品牌的误解令谭木匠人哈哈大笑,常有人问:你们谭木匠是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吧?

2001年,创业不到8年的谭木匠公司有了成为“百年老店”的雏形。

与时俱进是最佳策略

竞争是商场中不可避免的行为。然而所有人都要联合起来打败某个企业或品牌时,则说明这家企业已经不可能被打败了。2004年3月,在安徽举行的全国木梳业大会上,在场所有厂商扬言要联合起来打败谭木匠。因为,谭木匠的成长让很多人恐惧了。

中国做梳子的企业有2000多家,但这2000多家加起来也没有谭木匠名气大,他们想不到要做特许吗?不是,但是谭木匠走得太快了,让后来者只能遥望。

一个卖梳子的小店居然能开几百家?许多人都在质疑,然而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谭木匠传奇的经历让大家心中有了颇多不解。

其实只要认真解读谭传华的所作所为,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秘密。他有两个优点:一是能听反对意见;二是从不忘记学习。” 仔细研究“谭木匠”,其实谭传华现在做的事很多都是别人做过的,只是他做得更彻底。

谭传华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善于学习,在他经营企业的这段时间里,他几乎读遍了国内外相关的企业管理类书刊。除了书本,他更重要是跟所有能打交道的人学习。“聊天就是一种学习,我非常喜欢跟别人聊天,对像虽然不同,有同行、学者、普通人,但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都能让我得到启发。”谭传华称自己自创了一门“聊天学习法”。

学习让谭传华走得更快。

以产品开发为例,今天的“谭木匠”围绕“亲情、友情、爱情、风土人情”的主题,年年滚动推出数百种新款式,如今已有近3000个梳子品种,享有10多种技术专利,以品种繁多、各店之间不同质化的优势吸引顾客,也令所有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其实最开始,谭传华的梳子只有10来种,当时加盟商、顾客都对此颇为不满,谭传华走访了很多人,听取了各方意见,最终确定了定位,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进高级设计人才,大搞研究开发。

他甚至不惜重金邀请国外的设计师来设计“战略新品种”:“人们往往由于太熟悉而容易熟视无睹,我请不熟悉中国市场的外国人来搞设计中国产品,一是必有独到之处,二是也有利于打入国际市场。”

事实证明,由于产品的快速更新,不仅能不断地吸引新老顾客,也能有效扩大加盟商范围。“谭木匠”一家专卖店最多能陈列300多个产品品种,以前某一区域范围内只能开一家店,如今由于品种丰富,许多地方多开一两家店,生意照样红火。

一把梳子被挖掘出两千多个形象和内涵,在一个人们永远需求的领域、在自己牢固控制的专卖店里不动声色的畅销着、扩张着。谭木匠这个小产品领域的“隐形冠军”,由此脱离了中国大多数“隐形冠军”受制于人暴起暴落的厄运,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然而奇迹的背后,支撑研发成果落地为实实在在产品的,则是不断的设备更新。

“当一个工厂门口车水马龙,呈现一副需求繁荣景象时,就该考虑更换新设备了,这样你才会不易被超越。”谭传华从日本企业身上借鉴到了这样一个真理。2001年,“谭木匠”全套设备更新。短短4年后,他又将淘汰旧生产线,更换新设备。

谭传华总爱笑称自己是个土包子,卖的是最老土的木梳子。然而,他“土里土气”的背后,隐藏的却正是当今民营企业急需的现代化眼光、国际化视野、以及永不止歇的创新精神。

诚实造就的传奇

“成功是没有秘密的,”谭传华指着公司大门的文化墙说:“要说一定有秘密,这个秘密是写在脸上的:‘诚实,劳动,快乐’。这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模仿的企业灵魂。”

在很多城市,很多走在路上的人们可能至今都不明白,谭木匠,这个看起来冷冷清清的小店,却为什么会活得舒舒服服。“因为我诚实啊,诚实就是生产力。”谭传华说。原来开专卖店之初,谭木匠公司就严格定下规矩:产品一律卖价多少标价多少,不降价不打折。顾客来了,选好梳子付钱就走,不必讨价还价争执半天,所以店里始终“冷冷清清”。

这条规矩一直沿用下来,成为谭传华“诚实立企”的标竿。

诚实首先是一种公司行为。比如对于产品质量,因为“谭木匠”梳子是纯天然的,所以容易因为使用不当而发生损坏,于是谭传华干脆将产品弱点直接印在了产品包装上,以昭示顾客,“买者慎买、用者慎用”。

所有人都认为“谭木匠”如今能有300多家店,已经是个奇迹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诚实”的缘故,还可以多开更多的新店,收更多的加盟费,卖更多的产品。比如仅2004年,全国各地向谭木匠公司递交加盟申请的报告就有700多份,而经严格考核论证准许开张的只有四五十家,考核的重点就是“是否有足够盈利保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谭传华很清楚自己和加盟商的关系。一直以来,他把总部和加盟商之间的利润空间都控制得很好,但他认为这并不就足够了。在“谭木匠”,所有的加盟商都是公司员工,统一叫“店长”。一年之内,凡是店长觉得不好卖的货都可以原价退货。“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处理总部和加盟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种企业的诚实。”谭传华认为。同时企业对店长好,店长就对员工好,员工就对顾客好,顾客就对企业好……这意味着,诚实的行为在商业领域,是有着极其长远的商业回报的。

“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她像水一样没有颜色,没有棱角,没有味道,但是谁也离不开她……你们,以你们一生最大的一件事来证明了你们的人生观念——诚实。为此我代表所有的谭木匠人为你们深深祝福……谭传华。”2003年11月28日,“谭木匠”196店员工杨玲在自己的婚礼上,收到了老总亲笔写来的一封贺信。8个月前,这位员工因误把店里收到的假钞补给了一个司机而懊悔不已,她想方设法辗转找到他,用真钞将假钞换了回来。不久他们成了朋友,还相爱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在“谭木匠”,像这样因为诚实而获得好的回报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也是谭木匠人感到最为骄傲的地方。而这种骄傲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凝聚力,这种文化让人踏实,让人信服;它凝聚人气。它和企业的创业经历、品牌形象、商业模式、产品创新力一道,构成了人们对它的尊重,和社会对它的接纳——这也许是谭木匠公司成功最大的秘密。

推荐访问:财富 谭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