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摘 要] 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矮、密、早、膜、匀”栽培模式的应用推广,生态条件发生了改变,以往主要的棉花病虫害:角斑病、地老虎、棉盲蝽等已下降为次要地位,取而代之为烂根病、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叶螨(红蜘蛛)和棉铃虫。近几年随着棉田连作年数的增加,气候因子的变化,棉花土传病害烂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等病情指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棉花烂铃病逐渐突出;棉蚜、棉叶螨(红蜘蛛)、棉铃虫呈混合发生为害的趋势。因此,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日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棉花 病害 虫害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74-01

十六团辖区耕地10.5万亩,部分棉田枯萎病、黄萎病发生较重,近几年,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为我团棉田主要虫害,2015年我十六团种植棉田10.5万亩,通过早耕早播,化调防控,水肥运作,精细管理,综合防治,适时采收,收获籽棉3700万公斤,现就对我团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做初步探讨。

1 棉田病害

1.1 枯萎病

枯萎病又称半边黄和萎蔫病,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土温达到20摄氏度,染病棉株开始表现症状,25~30摄氏度,进入发病高峰,30摄氏度以上病情受抑制。

1.2 黄萎病

黄萎病一般在4~6片真叶期开始发病,植株下部叶片上的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后逐渐扩展,叶色失绿变浅,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病叶出现掌状斑驳,叶边向下卷曲,当夏季暴雨来临后,棉株会突然萎垂,叶片大量脱落。

1.3 病害防治

1.3.1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做好精细选种工作。

1.3.2 用种衣剂对棉种消毒杀菌。

1.3.3 适期早播种、早管理,促壮苗早发,达到“早、全、齐、匀、壮”的模式,增强棉株抗病性。

1.3.4 中耕松土,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使其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1.3.5 注重科学施肥,增施钾肥和微量元素,培育壮苗抵御病害侵染。

1.3.6 藥物防治,药物防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喷药的方式(田间喷雾施用),另一种是药剂灌根的方式(顺水滴入药物),药物防治选用杀菌类农药,只能防止病害的蔓延,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理枯、黄萎病农药。我团棉花枯、黄萎病主要在7月初、滴三水后发生,病害初期,及时移除棉田病株个体销毁,跟踪调查,发现枯、黄萎病蔓延现象时,及时药物防治,根据病害遇水易爆发的特点,控制滴水量、防止枯、黄萎病的蔓延。

2 棉花虫害

2.1 蚜虫

蚜虫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受蚜虫侵害的棉花幼苗,叶片枯黄脱落,表面有蚜虫排泄的蜜露,还容易诱发霉菌滋生。蚜虫最适合的温度为25℃,最适合的湿度为55%~85%,多雨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大雨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时晴时雨、阴天、细雨对其发生有利。棉蚜危害主要在幼苗期和蕾铃期,幼苗期危害的棉蚜称苗蚜,一般危害推迟棉苗发育,造成晚熟减产,严重为害时使棉苗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蕾铃期为害的棉蚜称为伏蚜,使蕾铃脱落,有的造成落叶而减产;棉花吐絮期有时还有棉蚜为害称秋蚜,污染棉絮,降低棉花品质。

2.2 棉叶螨

棉叶螨又名红蜘蛛,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棉叶受害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白色斑点,3~5天以后斑点面积扩大,斑点加密,叶片开始出现红褐色斑块。随着危害加重,棉叶卷曲,最后脱落,受害严重的,棉株矮小,叶片稀少甚至光杆,棉铃明显减少,发育不良,棉株枯死。棉叶螨的发生蔓延和繁殖速度与温、湿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叶螨是高温活动型,高温干燥对其发生有利。在15℃~30℃的条件下,虫态的发育期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快。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产卵量就下降,升高到34℃时就停止产卵。当气温在23.0℃~27.5℃时,对棉叶螨生长、繁殖最有利。5月中下旬至6月初,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繁殖速度随之加快,并集中开始危害棉花,棉叶上很快出现红斑,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繁殖和传播蔓延速度最快,于是6月中旬至7月初便出现第1个危害高峰期,7月中下旬会出现第2个高峰期。这2个时期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到8月下旬会使棉田呈现一片红,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2.3 棉铃虫

棉铃虫又叫钻心虫和棉桃虫。由于棉铃虫食性杂、繁殖快、危害重、防治难,是棉花重大毁灭性害虫之一。棉铃虫幼虫对棉花的危害最大,为害棉花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1只幼虫常为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

2.4 虫害防治

2.4.1 蚜虫防治,利用天敌:棉田插种高粱,招引天敌,可以很好的控制伏蚜,保护利用天敌最重要是不要随便用药,瓢蚜比在1:150以下就不要用药;药剂防治:苗蚜百株3叶蚜量2500头或以出现卷叶株为防治指标,伏蚜平均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200头作为防治指标。棉蚜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正处于点片为害阶段,应进行局部针对性喷雾,避免大面积用药。可用啶虫脒、吡虫啉等低毒高效杀虫剂。

2.4.2 棉叶螨在干旱、高温的生态环境中发生频繁,其为害从6月中旬延续到8月下旬,具有点片发生、爆发快,为害大的特点。食螨瓢虫、捕食螨、草蛉、蜘蛛等天敌对棉叶螨的前期控制作用有限,因此对棉叶螨主要是用化学防治:(1)坚持冬翻冬灌,冬春季节消灭田边杂草,恶化害虫越冬环境条件、降低害虫越冬虫口基数,减少危害。(2)坚持点片发生即点片防治的原则,用农药喷洒棉叶背面及用农药涂茎、点顶心等方法小面积挑治,减少大面积施药杀伤天敌的机率。(3)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不准随意加大施药浓度,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所用农药主要是杀螨剂,菊酯类农药易刺激棉叶螨增加产卵量,要慎用。一般棉田经4~5次点片挑治即可控制棉叶螨的为害,要避免大量施药造成恶性循环。

2.4.3 棉鈴虫,棉花主要受二、三代棉铃虫的为害,棉铃虫发生时有世代重叠现象,对此制定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1)冬翻冬灌,轮作倒茬,消埂灭蛹,减少越冬虫基数。(2)利用一代棉铃虫主要在玉米等作物上寄生产卵的特性,在棉田边种植玉米诱集带,集中捕捉和施药。(3)加强田管力度,在棉花打顶、整枝时将嫩枝带出棉田处理,控制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4)棉铃虫较少采用化学防治,棉铃虫无抗药性,因此严禁擅自增加施药次数和增大施药浓度,所用农药主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3 综合防治

棉花生育期比较长,且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在棉花一生漫长的生育过程中,常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为害。在当前的生产条件下,一般年份棉花因遭受病虫为害可造成经济损失5%~15%,如果不进行防治,则可造成30%~50%的损失,少数病虫在特殊年份可造成棉花,80%以上的经济损失。自从农药使用以来,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为害,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由于农药长期大量使用,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环境污染,造成了病虫害的再猖獗,增加了防治的困难因此,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对病虫害发生严重、农药使用量大的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3.1 种子选择与处理,选择抗病抗虫性品种,选种晒种,搅拌种衣剂;

3.2 适期早播种、早管理,促壮苗早发,达到“早、全、齐、匀、壮”的模式,增强棉株抗病性;

3.3 中耕松土,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使其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3.4 加强管理,时时调查,早发现,早治理,区域性点片防治;

3.5 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所用药剂和方法不仅要做到对人畜安全,同时对天敌和环境也要比较安全,严禁使用那些。

4 小结

在棉花虫害的综合防治上,一般根据棉花的生育特点和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在棉花生育前期(以7月下旬进入伏旱时为分界线),制定以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棉花的补偿作用为主的防治策略,而在棉花花铃期则以化学农药防治保棉桃为主。

参考文献

[1]陈杰林.虫害综合治理[M].农业出版社.1993.

[2]刘毓湘.当代世界棉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蔡广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新途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

[4]钟天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J].中国植保导刊,2012.02:12~15.

推荐访问:综合防治 病虫害 棉花 探讨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