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育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是智慧和情感的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因此,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一、师生心理沟通的常见障碍

(一)“唠叨”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许多教师都患有一种可以称为“唠叨”的心理疾病,而且越是资深的教师越感觉不到这种病症。“唠叨”病的主要症状是话特别多、■哩■唆,并经常不分场合、事无巨细地指责学生,还认为自己一直是在“诲人不倦”。

(二)“强迫癖”

一些教师常常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最好的意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把学生视为灌输自己一切价值观的最好对象,有“强迫癖”。

(三)“角色固着”

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名词,是指一个人,他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表现出特定的思维倾向、行为方式等。如果一个人不顾环境、场合等因素固守一种角色,就是“角色固着”。“角色固着”会给人际沟通造成较为严重的障碍。对于师生心理沟通来说,也是如此。

二、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一)教师必须培养“民主平等”意识,尊重和关心学生。这是师生心理沟通的前提

教师要摒弃“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日为父”等旧观念,培养民主平等意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句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话也适用于师生之间。

(二)教师应该提倡“群众路线”,设法与学生接近,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是师生心理沟通的关键

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去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常用的方法有:

1.通过家访了解学生

有些学生在校表现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造成的。比如有些是单亲家庭,有些是父母外出务工,有些是家长过于溺爱。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2.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

这里所讲的与学生谈心,必须做到“真诚”两字。“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诚,即真诚不欺。只有真诚而不是做戏,才能使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上的共鸣,才能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隔阂,说出他们的心里话。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想法,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进行思想教育,而不是“空洞”说教。

3.通过书面作业等调查了解学生

可以要求学生写周记,周记内容可限定在表达真情实感的范围,或者要求学生给教师写心里话。因为有些学生在教师面前不敢直言,但通过写周记就容易、也便于表达。

4.通过侧面调查了解学生

有时教师不便找当事学生直接了解情况,就可以进行侧面调查,可以找当事学生比较要好的同学,了解当事学生的心态。

(三)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是师生心理沟通的重要条件

教师上课时经常会出现学生违纪的现象,学生或开小差,或搞小动作,或講废话等。可以用眼神制止,也可以停顿下来以提醒学生注意。有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我们不要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减少学生学业负担,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创新能力、调动学生能动性等方面下功夫,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他们所喜欢的课外活动,比如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这是师生心理沟通的必要手段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有:

第一,谈话法。这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卫生讲座。

第三,联合一切可能的支持力量,共同协助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积极与学生的父母、家人联系,积极与其他任课教师联系,积极与受辅导者的朋友、同学联系,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社会资源和支持条件。

第四,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策略。通过教师采用以上诸多的方法,学生学会自己进行心理调节,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铁岭市西丰县安民镇中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

推荐访问:学生进行 沟通 教师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