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京佛教文化品牌推动佛教文化产业发展

[摘 要]南京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既是古代中国江南地区最早传播佛教文化的圣地,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南京应抓住这个特色,整合佛教文化资源,发展佛教文化产业,这不但是传播佛教文化的需要,更是打造南京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对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南京佛教文化产业的现状表明,其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内涵等方面均亟待提升。

[关键词]南京;佛教文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39-02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2480 余年的建城史和1780 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南京城市文化中佛教文化特色鲜明且发展潜力巨大,南京自佛教传入中国的东汉、三国时期起便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数千年来,佛教的文化之花在金陵推陈出新、不断绽放,佛教的文化之印已经深深烙记在南京的气质个性之中,可以说佛教文化赋予了南京不同寻常的魅力。南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特色,挖掘、整合、优化佛教文化资源,盘活文化资产,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向国内外推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教文化,我们也应该注重并致力于佛教文化产业的发展。

1 南京佛教文化的渊源及地位

南京是古代中国出现佛教活动的最早城市之一。佛教文化流入南京,始于东汉献帝(189—220)末年。自孙权建立东吴政权定鼎建业(南京)之际,佛教南渐,初有西域大月支(氏)人支谦金来吴地,在建业传授佛教,翻译佛经,这是南京有佛教经典的开始。东吴赤乌十年(247),西天竺沙门康僧会至金陵,孙权为其造建初寺,请其居之。这是江东有佛法,即金陵有佛教活动的开始。南朝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国都的建康,由于宋、齐、梁、陈四代王朝的支持和提倡,佛教进入了一个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阶段,隆盛整个江南。

南京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复兴、研究、传播中心。每当佛教遭遇厄运抑或禅道中断、道场败坏、陷入末法之际,南京这座城市总是以承担中国佛教文化的复苏与振兴的形象出现在各个时期。从东吴到南朝,一代代译经大师在金陵翻译了大小乘佛教经典约500部、2000多卷,使金陵成为全国重要的译经中心、义学基地,以建康为中心,南方佛教逐渐形成了重视与清谈玄理的交流、传播槃若性空之学的特点,对全国佛教义理的弘传与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形容了南朝时,金陵城内佛教讲坛遍布,法会听众如云的景象,佛教文化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留下了烙印。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朝佛教,对中国佛教影响甚为深远。

南京不仅是闻名全国的译经、讲经中心,而且是名扬中外的刻经中心。明代南京就刻印了三种版本的《大藏经》;《洪武南藏》收佛典1600 余部,7000 多卷;《永乐南藏》收佛典1625 部,6331 卷。报恩寺还刻印了报恩寺版大藏经。清末,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创立了金陵刻经处,刻经、讲学、弘法,直接推动了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全面复兴。杨仁山及其传人的不懈努力,使南京成为中国近现代佛教文化的策源地。

此外,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许多开端事件均出现在南京:中国佛教经典最早传到国外——百济(朝鲜),又由百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是在六朝东晋至南朝时的建康。东晋义熙年间,中国僧人法显在南京撰写《佛国记》(《又名法显传》)。南朝齐、梁间,律学大师僧佑在南京撰写的《出三藏记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亦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重要论文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专著《文心雕龙》就是深受佛家思想熏陶的刘勰于钟山定林寺中完成的。东晋的戴颙、顾恺之和张僧繇等知名的画家在南京实施并推动了佛教造像的中国化。中国历史上有多次与佛教相关的著名论战,如道教与佛教的“夏夷之辩”;“神灭论”和”神不灭论”之辩等无不发生在南京。中国近代佛教文化的策源地——金陵刻经处、支那内学院和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研究会、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又肇于南京。加上1942年玄奘大师顶骨舍利、2008年七宝阿育王塔这两次“国宝”的惊天大发现,由此可见,中国佛教文化在南京的历史是如此辉煌灿烂。称南京是中国佛教的圣地,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这是无可争辩的。

2 南京佛教文化产业的现状

南京有着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存,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发展佛教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目前南京佛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却是低影响、低层次、低水平、低收益:

(1)南京作为中国佛教圣地的社会影响小。南京尚未将金陵佛教文化作为宣传、了解、体验南京城市古典文化品格的主要切入点。

(2)佛教文化产业的开发方式单一。人们仍然仅通过法物流通、素食斋、观光等途径与佛教结缘。接触佛教的文化有限,经济社会和宗教效益有限。以我市佛教旅游发展为例来看,旅游活动项目单一,对佛教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不够。基本上是以烧香拜佛、求愿、销售纪念品和一些观光为目的活动为主,而了解佛教文化、参观佛教仪式、开展佛教活动等“参与式旅游”、“体验式旅游”极少,这远远不能满足今天旅行者的需要。

(3)某些盲目的文化产业开发因缺乏统一合理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对佛教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例如:一些佛教旅游场所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佛教的基本规定,存在着摊铺林立、追逐游客、欺骗游客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寺庙和宗教场所的形象,使佛教被庸俗化,甚至异化;某些地方在巨大收益的驱动下,盲目建庙造佛地,过度开发景观,忽视资源保护,破坏生态环境。这些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偏差,都严重背离佛教本质、不利于整体文化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3 南京佛教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南京佛教文化产业的开发应以佛教寺庙为中心,依托现有佛教文化资源及设施,进一步完善宗教服务内容,严格按照佛教仪轨运作,一方面提供僧人弘法、修养身心、参悟佛法的需要,另一方面普度大众,服务社会,接待十方信众来宁挂单、礼佛、闻法、体验生活。按照我们充分延展文化、成功塑造信仰、合理运用手段的原则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

(1)观光类:即以宗教建筑、佛教盛典、祈福文艺演出等旅游服务为载体佛教文化产业,可开发的文化产业包括实体性景观(如寺、塔、窟、雕塑、壁画等)和活动性景观(如仪式、庆典、饮食、表演、展览等)。这类产品涉及的领域多、范围广、影响面大,可充分拓展经营范围,把佛教旅游服务作为自己的优势项目。通过这些产业将佛教文化浅层次的开发变成深度的挖掘,提高佛教旅游业的文化品位,让旅游者在活动中享受宗教文化内涵。我们可将这类型称之为“文化之旅”。

(2)修行类:修行、拜佛在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把佛教修行修持、人才培养、佛理研究、佛教刊物出版等作为发展内容。这些能让人们从理论上真正学习到佛教的文化,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精髓。我们可将这类型称之为“修行之道”。

(3)体验类:即体验寺庙生活,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可开发的文化产业包括养生香、茶、佛教音乐、佛教饮食文化、放生等佛事活动。此外该类亦可拓展到慈善、安养、易居等更广阔的方面。这种“动态式”开发可以让人们真正亲身体验和感受佛教文化的奇妙殊胜之处。我们可将这类型称之为“结缘之行”。

4 结 论

今天南京正加快建设国际城市的步伐,大力发展南京佛教文化产业,用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影响力,周到、精彩、别致的宗教旅游服务内容,来吸引国内外游客及信众的关注,促进南京佛教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打造出一个集信仰、弘法、教育、修行、慈善、安养、闻法、佛教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南京佛教文化产业集群。打造佛教文化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及空间的发展过程。佛教文化产业依赖佛教文化的影响力,而佛教文化产业发展又能提升佛教文化的知名度,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佛说善恶,普度众生。打造南京佛教文化品牌,推动佛教文化产业发展,既是对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历史的尊重与敬仰。了解南京佛教文化的来源及地位,在其佛文化的现状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寻求文化与经济发展共存的新途径,让佛教之花在和谐社会之中绚烂绽放。实现“资源开发系列化、文化经营产业化、产业提升品牌化”的文化发展新格局,让文化催生动力、焕发活力、增添魅力,助推城市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皓.佛都金陵[J].南京社会科学,2010(4).

[2] 杨永泉.南京在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地位[J].南京社会科学,2009(2).

[3] 贾玉芳.浅析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J].中国市场,2011(26).

[4]金波、孙鹏祥、蔡溢.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析——以佛教旅游为例[J].时代金融,2011(3).

[作者简介]张天颖(1978—),女,汉,南京图书馆,馆员。

推荐访问:佛教文化 南京 产业发展 推动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