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高校学生犯罪案件屡见于报端和网络,大学生犯罪呈现出多样性、多向性和多发性态势,这说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重视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理性、忽视感性,重视显性、忽视隐性等诸多问题。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現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突出心理教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创新

现在就读的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娇惯溺爱、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缺乏合力等原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加:不适应集体生活、嫉妒心重、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弱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上述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如果不及时进行校正,将会制约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所以,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时效性,把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把心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且要把心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策略,坚持抓好、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现在,绝大多数高校也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开设了心理指导课,创建了“心理健康门诊”,开展心理测验活动,“教育先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形成。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高校的心理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要常态化开展心理普查活动,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以便使心理教育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二要聚焦热点问题。心理教育要抓住重点、锁定重点、聚焦热点。三要畅通各种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通道。这样,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小目标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目标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发展。

二、整合课程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但要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仅仅凭借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还是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实际上,只有我们深挖细研,大学的每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大思想政治教育观,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维度整合学科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把课程教学内容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把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把综合素养提升与学生的思想现状紧密联系起来,牢牢锁定“育人”这个大前提、大方向、大目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空间都是教育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于学校的每一个时空,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要结合课程资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是整合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到“五个挖掘”:不断挖掘原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的新内容、新高度,不断挖掘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的承接性、联系性和系统性,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路径;不断挖掘统筹规划、相互促进、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的新功效。

三、注重全程育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一是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中,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高尚的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努力把这种外在约束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自觉和习惯。二是注重学校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大学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应注重文化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浸润作用,把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壁、一廊一厅都打上文化的印记,成为传播文化的平台,使每节课、每个活动都成为一个文化的磁场,让学生时时、处处、事事都受到文化的熏陶,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特别是在精神文化层面,更应该引导学生悉心品味,让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魂。三是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锤炼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价值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高校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