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文学的民间立场及其价值内涵

摘要:个人话语的敞开和审美意义的实现使微博客写作的文学性不断加强,其个人化的创作与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描写结合,为文本批判话语的普适性价值找到新的表达路径,其民间性、真实性、游戏性的审美表达特征,实现创作上自由平等的艺术个性,同时在审美追求上体现了经由单一到多元、浅显到深刻的变化过程。随着审美价值的不断强化,微博客文学的人文内涵也日益凸显,构成了具有全新人文价值意义的创作审美形态。

关键词:微博客文学;个性话语;人文价值

微博客作为具有网络公共页面和私人空间的双重“自媒体”平台,使其同时具有私人性和大众化特点。这一媒体特性在微博客写作上有着鲜明体现,除了彰显新媒体文学惯有的自由平等审美追求,还体现了创作立场的民间话语回归,文本内容的真实个性表达、创作态度的社会批判视角,言语叙事的游戏状态,情感体验的自我宣泄等艺术个性。微博客文学力图在对日常生活和个人隐私书写中找回昔日的诗意向度,以标明其存在的文学性意义和价值,在不断实现人文内涵和审美意义的多元深化过程中,强化其文学性的形成和审美价值的个性化显现,也逐渐加强了微博客文学在新媒体文学写作领域的影响。

一、秉持民间立场

(一)新民间文化形态的形成

审美地表现主体的个人生活与情感是微博客文学写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同时也是历时性再现民间社会生存现状的写作,从这个角度理解,可把微博文学看作是一种具有个人史料性质的标本性写作。网络时代精英文化的社会文化主导地位被大众文化所取代。大众文化的迅速抢滩成就了新民间文化形态的形成,在这一文化语境下生存的微博客文学,无论是文本形态还是写作传播方式都具有了自由灵活的特性,是一种真正属于草根民众传达思想、相互沟通交流的新媒体文学,是最为贴近民间生活面貌和民间心态的文学样式,这是文学写作真实性体现的基础。网络文化的自由平等,把尊严还给民间文化,存在感的获得使民间文化重获自信,从而改善了以往被精英文化融合的成分,并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建构独立的文化体系。微博客文学民间文化蕴藏和民间社会基础深厚广阔,作为主体自身和世界特有的对话方式,体现了丰富的人文蕴含。

(二)虚拟世界的文化民间性状

网络技术下虚拟世界创生的民间社会文化形态与现实社会民间文化规则类似,都具有平等自由的特性。网络文学也体现了传统民间文学口语化传播、集体参与创作审美,文本形态和意义生成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大众文化传承性等特征。特别是微博客文学创作传播的实时参与,开放式的文本和审美,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网民参与的集体狂欢方式等,都较为符合和民间文化表达特征。微博客文学随意自由的表达,精短简洁的语句体现出清新活泼的特性;一篇博文发布出来,博友积极参与跟帖和转发,体现了民间文化的集体性;微博客文本的内部结构并不是绝对完整的,可将单篇文本看作一个信息节点来任意改写续写,甚至和其他文本结合创造新文本,是一种未完成的开放式状态;微博客文学轻巧灵便,信息附着力较强,任何文本都可以拿来进行蒙太奇式的拼贴组合,其中有许多文本取材借鉴于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有的则直接对经典作品的片段进行戏访改写等,体现了微博文学的传承意识。将微博文学与传统民间文化的这些特性进行对应,虽然显得有些牵强,但这有助我们找到其中的相似特性,便于清晰理解两者内在文化的关联。例如网易微博“马伯庸”的博文:“袁绍官渡大败,引爆乌巢核电,辐射日盛。神医华佗说,服食碘片,可防辐射。军中大哄,一抢而空。时先有谶谣云:若无碘片,再进碘盐,又有童谣云:痛饮碘酒,亦能避难。于是盐价升腾,酒水磬净。曹操屡禁不止,只得搀着典韦的手说:恶来啊,最近外面风头紧,你还是别出去了……”文章借鉴了《三国演义》的艺术手法,以袁绍、华佗、曹操等三国人物为对象,选材于核辐射污染这一社会问题,生动叙述了如何预防核辐射这一故事。历史人物与当下社会问题的虚实结合,相互穿越,体现出民间写作的诙谐幽默的旨趣。微博客文学是一种释放自我情感,表达个性思想的写作,体现了无拘无束的自由文学民间精神。

(三)民间文化身份的自我意识

微博客文学的文化特征构成复杂多元,片段式展示现实生活,追求个性文化,张扬个人情感,推崇另类思想等,创作主体在参与各种社会文化中越发凸显自我展示的欲求,力图在鱼龙混杂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我存在感,以慰藉日渐焦虑的内心。在大众文化日趋成为主流文化的时代,微博客文学的文化身份获得认同,并改变了以往对于文化的崇拜感,逐渐获得主宰文化的主人翁身份自信。在互联网虚拟世界,创作主体身份由现实身份转变为虚拟主体时,形成了多维立体的身份特性,突破了现实单一的身份形态,可以多角色不断变换的在驳杂宽广的网络文化空间自由游走。这使得创作主体不再受到现实身份的约束,从而最大限度的释放了内心深处最为本真的文化思维。在写作时,他們敢于将整个社会生活当作个人的审美理想对象,尽情阐发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实看法,这样的写作已不再是自我生活的现实描摹,而上升到社会人文层面的理性关注,这种私人写作和复杂多元的社会生活结合构成了全新的民间创作形态。与某种特定文学体制和精英意识形态相区别,这种自由组合的全新文学形态与传统文学一样出自民间社会的普通大众之手,是真正意义的民间文化情怀结晶。

二、恪守真实底线

(一)交互式真实言说

真实性是创作主体进行文学活动,准确描写社会现实,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作为一种审美尺度存在,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以微博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学,真实性都应是不可忽视的。

微博客文学的活动形式是交互式的,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属于主体间性的交互关系。德国社会学家哈马贝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指出语言者与世界的关系表现为三种:一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建立在言说客观世界相关事物的基础上;二是与其他言说者的关系,建立在言说社会世界事态的基础上;三是与自我的关系,建立在言说主观世界个人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他认为言说者可通过三种表达要求来实现自身和世界的沟通:一是真实性。即真实的陈述所要表现的对象;二是正确性,即言语与所处语境相符合;三是真诚性,即言语者所说的必须与内心思想相一致。[1]微博客文学用真实言语传达自身与审美对象的关系。在微博客文学中,网民身份的隐匿性增加了自由性,微博客中的造访者则多处于潜水状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受众对象不够明确,但从读者潜在性征看,其阅读方式是延时性的,主体的言语陈述仍然有效的。因此在要求主体在创作中要以真实的言说来表达审美对象,才能与那些潜在的读者建立真诚的交流途径和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使微博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二)审美的艺术真实感获得

不同读者审美视角的不同,对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作品真实性涵义理解也会存在差异,这缘于微博客写作选材内容与形式的复杂多样性。强调微博文学写作的真实性并不是要求像传统日记写作那样按照日常生活的原本面貌进行记录,而是要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本真表达。在审美活动中,文学真实并不仅是客观真实的反映,还有在审美过程中的真实感获得。这种真实感是作品内容和读者体验产生的某种合理性,即所谓艺术真实,它既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又是符合内心情感规律的真实感受。微博客文学大多数描写日常生活细节,抒发主体个性情怀,表达对社会的独特见解,率真而富有诚意,因而常常与受众产生强烈共鸣,成为备受好评的热帖,这得益于创作主体写作的真实和诚意。

三、彰显游戏态度

(一)审美质素的游戏化倾向

从美学本质上说,微博客文学思想深度的有意抹平,崇高意义的故意颠覆,经典文本的肆意解构等的后现代审美质素,鲜明体现了微博客文学的游戏化倾向。在工业化复制时代,图画、摄影、电视、电影等艺术类型的创生和大规模复制生产,促使艺术发生根本性的转型。尤其进入新媒体时代,视觉文化大行其道,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艺术品的复制生产。传统艺术的神圣性和神秘感在不断复制仿拟过程中消失殆尽,艺术价值由膜拜性转为展示性,文化精神也由精英转向大众的文化主导,形成大量拼贴、戏仿、恶搞艺术的存在。

欧阳友权教授说:“网络文学是‘脱冕’和‘祛魅’的文学,它不再是文人生存方式和承担形式,而只是一种游戏休闲方式和宣泄狂欢途径”[2]虽然不断发展成熟的微博客文学在不断强化其文学的审美功能,但网民们更喜欢把写作当成文字游戏,当作私人日记记录日常生活宣泄个人情感,在自娱娱人、自由无羁的写作状态中收获快乐,在私人独语的过程中获得向公众倾诉的情感释放。这样的心情话语不求发表后能产生多大影响,写作只为消遣,同时和博友们分享此在的生活,这种游戏心理欲求就像是朋友聚会拉家常一样,怎么开心怎么玩。在自由恣肆的抒写中,“经世致用”的文学责任担当在此被有意回避,“以立言而立身”的教化训导也被视而不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语言敬畏感已不复存在,文学的神圣光环就此烟消云散。文學成了展示日常凡俗生活和张扬幽默诙谐的智慧游戏,个体经验被碎片化语言拆解呈现,文本中心零散,意义结构解体,思想深度搁浅,经典价值淡化,文学崇高的精神之峰被削平。整个文学活动成了没有主体中心、没有文化秩序、没有思想负担的轻松愉悦的无根性自我表达。

(二)游戏精神的审美体现

虽然上述微博客文学的这些性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文学经典的价值体系,对文学什么观念形成较大影响,但这正是以微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文学突破传统回归民间的推力。葛红兵谈到“如果我们承认文学是一种自由,是人性的、游戏的、非功利性的,那么网络文学正是在这点上将文学的大众性、游戏性、自由性还给了大众。”[3]游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其交互审美方式,真正意义上的微博客文学活动总是由主体之间的互动实现个人性和大众化的良性融合,以此来完成审美过程。如孟子所谓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艺术欣赏的真谛是与众人共同分享而获得的真正快乐。微博客文学多功能的审美特性最大化的将私人写作置于大众狂欢状态中,实现个人与大众分享创作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我们欣喜看到,微博客文学继博客文学之后,以自身独特的姿态再次将话语权释放到民间大众手中,将长期被精英文化占据的艺术之门打开,在私人话语空间和公众平台的广阔舞台上演绎着自由快乐的精神之舞。

参考文献:

[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9-100.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研究述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 (5).

[3]葛红兵.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新生的可能性[J].社会科学,2001(8).

推荐访问:内涵 立场 民间 价值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