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摘要: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政治教学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问题从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关键、源泉、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能力;兴趣培养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鼓励学生敢思敢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冲破常规,对产生问题的可能性条件进行多角度的思索,想出不同寻常的答案,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敢思敢想,并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创新学习氛围。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疑启发和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促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探究欲望,进而达到预期的知识传授目的,并引起学生对有分歧问题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结合所学内容,播放相关的投影、录像、歌曲等文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多层面分析、归纳,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训练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政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学生如何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充分发挥各种思维方法的效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奇思妙计,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因此,政治教学在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应抓住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这一关键。

讨论是提升学生参与教学、参与实践的良好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尤其是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同时可使学生积极搜集各种材料文件,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寻求解决实践问题的独特方法。

四、培养创新能力的外在机制:科学定位教师角色

强硬专制型、仁慈专制型和放任自流型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民主型教师和活跃、宽松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因而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外在动力。

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从单方面讲授向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方向转变。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善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学互动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与学生共同学习、互动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学习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要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共同学习者,学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教师身份,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前进、提高。

再次,教师权威方面,树立有限的权威观。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有限度的权威观,淡化教育制度赋予的权威,加强用真实的自我与学生与交往,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的教学沟通。

参考文献:

[1]曾令超.浅谈高中政治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张桂生.试论政治教学中的情境优化[J].中国教师,2009,(4).

[3]赵娜.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5).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中学生 探讨 培养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