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人道德缺陷、成因及矫正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现在的少年儿童与前几代相比具有许多优良品质:乐于接受新事物;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兴趣爱好广泛。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问题等,未成年人在道德方面也存在严酷的现实问题。

1 存在的道德缺陷

1.1 缺乏独立性,“长不大的一代”

大多数少年儿童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具体表现在做人懦弱不勇敢;缺乏见义勇为的精神;自理能力较差;对生活基本技能掌握较少。

1.2 意志脆弱,做事以自我为中心

自制力不强,爱发小脾气;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谦让,不宽容。意志脆弱,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树立远大抱负。

1.3 缺乏责任感,害怕承担责任

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学生们能溜则溜,不能溜的就东一榔头西一棒走过场,很少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写作业时,埋怨父母没给打开书包,没给检查作业;外出游玩,吃过食物的包装纸、易拉罐扔的到处都是。

1.4 缺乏同情心,在交往中容易傷害别人

探听朋友的隐私;经常在背后讲同伴的坏话;嘲笑或轻视朋友的缺点;惟我独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对朋友产生过分的信赖性,与朋友交往缺乏自主性;不善于倾听,总想诉说自己的心事,忽略朋友的感受;不善于控制情绪;做错事情没有勇气道歉;待人不够豁达;讲话没有礼貌;不注意礼仪礼节。

1.5 不爱劳动,坐享其成

据一项对于10到14岁儿童从事家务劳动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者很少干家务,部分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1.6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律

新的道路交通法已实施,但大街上骑飞车的少年比比皆是;个别人哥们义气严重,遇事两肋插刀拔刀相助;有的有盗窃行为,甚至发生性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 道德缺陷形成原因的分析

2.1 重智轻德环境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存在重视智力开发,忽视道德教育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教育围绕“考试棒”旋转;社会教育“学而优则仕”氛围浓厚。

2.2 文化产品审美错位

在开放的信息社会环境下,网络、影视、书刊等传媒对未成年人道德形成影响不断加大。许多未成年人不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主流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却对暴力凶杀、靓男倩女、大款富婆津津乐道。

2.3 诚信危机,弄虚作假泛滥成灾

学习缺乏悬梁刺股的精神,考试弄虚作假;缺乏严谨作风,作业请人代做;缺乏持之以恒品质,功利思想严重。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贪图安逸,不愿吃苦;家庭劳务,讨价还价。诚实信用,危机四伏;在学校自我封闭,在家庭自我中心,在社会自我独尊。

2.4 中华优良传统缺乏

好多未成年人不知道范仲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不清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心照汗青”,却对港台文化、琼瑶小说、“还珠格格”流连忘返。说起鸦片战争前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无所知,却对好莱坞影星施瓦辛格刨根问底。

3 对道德缺陷的矫正措施

道德体现于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首先品质要从细节开始。

把道德准则变成未成年人的体验。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知识的获得大多来年历书本、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广播等。虽然父母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讲卫生容易生病,要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等,但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而道德实践比父母讲的大道理要有效得多。在体验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良好品德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不良品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不快。

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首先,要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有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某种品质时,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要么过度保护孩子,要么过于死板地要求孩子,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从根本上说,都是忽视了儿童的接受能力。其次,要深入了解他们,根据儿童的天性来教育他们。第三,应该让孩子多参与实践。实践出真知,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千锤百炼方能形成。

加强道德法制教育。要加大道德法制教育力度,全社会要形成浓厚的道德法制教育氛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环境;学校要改革道德法制教育现状,与时俱进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模式,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四坝小学)

推荐访问:成因 矫正 浅析 未成年人 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