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名家编辑思想研究

[摘 要] 在我国现代文坛,一些著名作家除了创作文学作品之外,还有许多当过报刊编辑,在编辑副刊的同时,也把他们对文学的研究,对报刊的办刊理念都融入到编辑思想里,不仅扶植了一批有名望的作家,也使自己编辑的报刊有特色,对后人编辑报刊都有指导作用。特别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作家的编辑思想,在现代的报刊编辑中还可以借鉴。在这里就苗族作家沈从文和蒙古族作家萧乾的编辑思想做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 沈从文;编辑思想;副刊个性化

沈从文不仅是我国伟大的作家,作为报纸副刊编辑,他也是一个杰出的编辑。他将自己的办报理念、鲜明的个性都融进了编辑思想中,他曾创办和主编过多家报纸副刊,最著名的副刊编辑是他主编《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在他任副刊编辑期间,不仅培养了大批作家,如巴金、老舍,也培养了萧乾这样的成绩卓越的副刊编辑。他的编辑思想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来。

一、远离政治和商业的办刊思想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文坛随着外来思想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群刚刚形成,在文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影响下,作家的命运被操作文学市场的报刊杂志的投资人、报馆、书局和书店老板所控制,这严重影响着作家的生活和文学创作,经常出现作家和书局为稿酬的事打官司的事件,如鲁迅和北新书局的官司,郭沫若、郁达夫和泰东书局决裂。在这种状态下,作家群分成了三种:一种是迎合市场的创作,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一种是寻求政治庇护,依附某一政治集团;还有一种就是坚持人格独立,坚守文学庄严,在清贫中坚持。

在这个时候,沈从文在上海开始编辑《红黑》月刊,他的编辑理念是不俯就时代趣味,坚持走自己的路,后来刊物因经费短缺而停刊,和沈从文一起参加编辑工作的丁玲和胡也频都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但是沈从文没参加,他的编辑理念是远离政治、远离商业。

1933年9月,沈从文和杨振生、朱自清、林徽因、郑振铎筹办的《大公报.文艺副刊》面世,沈从文的办刊宗旨是注重文学自身的特性,提倡富有流派个性的纯文学作品,在这期间,沈从文反对为市场而写作,与书商书店相勾结的鸳鸯蝴蝶派,也反对无病呻吟的现代派,排斥政治色彩浓厚的左翼。始终坚持自由主义、远离商业竞卖和政治争斗的文学立场,他认为文学应该是自由、独立、严肃的,不应成为政治工具。他的办刊理念是副刊要有个性,有特性,才能办出生气,才有价值。

沈从文这种办刊理念来自于他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早年生活的遭遇,他当过兵,认为战争是件愚蠢的事,因此他办刊总是追求文学的纯洁性,远离商业和政治。

二、端正文学态度,提高文学审美功能的思想

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学创作繁荣。到了三十年代,随着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政治中心南移。北京文坛一下静寂了,沈从文在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期间,有意识地将北京作家组织起来,让《文艺副刊》成为北京文坛的展览窗口,北京作家在他的调动下,很快展现出自己卓越的才华,成为一群风格独特的创作群体,被称为京派。

京派文人都是由教授学者组成,他们具有浓重的传统文学品味,超然平和的心境和高超和谐的人格以及幽静的生活态度,他们追求的是文学创作自由,这些都和沈从文追求的远离商业和政治的办刊理念吻合。

京派作家关注人的内心和人类命运,他们提倡文学要表现普遍人性,追求朴素单纯的人性,远离现实的纷争,但他们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又充满了关心。京派作家对文学的态度正是沈从文的文学态度。他将这种态度用在《文艺副刊》的编辑上,注重文学特性规律,提倡作品的艺术性和严肃性,其作用就是为了端正文学者的态度,净化文学领域。

沈从文要求作家要诚实地去写,在写作上要“不计毁誉,胜不骄败不馁,只有这样,才有伟大的作品问世”。对于那些把文学当副业,凭兴趣去写,以放荡不羁为洒脱,以终日高谈为高雅的文人,以及拒绝批评,喜欢阿谀奉承,登龙有术的文人都做了批评。从审美的角度反对“文人玩票白相态度”和“趣味个人主义”。在他的编辑思想里,他认为报纸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教育很重要“一个文学刊物在中国应当如一个学校,给读者的应是社会所必须的东西。”在他眼里,一份文学刊物不仅要有固定的读者群,还应该给读者以教育和启迪的功能,他反对刊物为迎合读者趣味,炒作作家私生活。他追求的是副刊要有教化人们具有健全的理想,刊登的作品具有激发人类的进步勇气,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功能,这些文化特征对读者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这种审美观念才能达到教化的作用。

三、用文字达到国家重造,民族拯救的思想

作为作家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沈从文,在国家和民族置身于灾难深重的特定时期,他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帝国主义列强入侵造成的中华民族的危机,民族品德堕落造成的危机,以及自己的故乡湘西少数民族的地方危机,这些危机感催生了他的使命感,迫使他去寻找克服这些危机,重造国家的工具,作为编辑的沈从文希望用文字的力量来唤醒民众,用文学的功能促进读者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达到国家重造,拯救民族的目的。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沈从文在自己编辑的《大公报》上发文章阐述他的这种思想,要求年青人保持清醒,在废墟上重造一个中国。

四、对文学新人的扶持和编辑思想的传承

在孙伏园主持四大副刊中的《晨报副刊》和《京都副刊》时,因为推出一大批代表作家,推进新文学的发展而著名,但是对于沈从文来说,孙伏园不但不赏识他,反而羞辱过他,将他的稿件当众扔进废纸篓,这给沈从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他成为副刊编辑后,他一直记着当年被孙伏园羞辱后的誓言:一旦自己做了编辑,决不让自己当年投稿的不幸降临到其他年轻作者的头上。

徐志摩接替孙伏园的编辑工作之后,发现了沈从文的才华,并给予大力扶持。徐志摩的关怀让沈从文一生铭记。在他成为副刊编辑之后,他总是用徐志摩对他的关怀去关怀青年作家,不让孙伏园似的羞辱发生在自己身上。

萧乾是沈从文一手扶持起来的作家之一,他鼓励萧乾“莫自弃、莫懒散,莫玩得太久,死死地扣着每个日子做下去,铁杵磨针,不是难事。”他帮萧乾修改发表了处女作,出版了他的第一篇文集,还推荐萧乾当《文艺副刊》编辑,把自己的编辑思想都传承给了萧乾。

沈从文在对待其他青年作家的来稿上,每一篇都看得仔细,修改得认真,即使退稿,他的退稿信也是写的委婉不伤别人自尊。在退稿时连稿子上的错别字也被他改正了。对于那些优秀的文稿,在自己的副刊上没能发表的,沈从文总是想办法推荐到适合发表的地方。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严文井、邵燕祥都被他这样关心过。

在扶持青年作家方面,沈从文不但对每一篇来搞都认真处理,还经常组织青年作家在一起相互沟通,教他们作文和做人的道理。对于青年作家的要求,他总是尽量满足。

在沈从文当编辑期间,不仅扶持了萧乾,还帮助王西彦、谢冰季发表作品,出版文集,给他们的文集写序加以推广。他不仅大力扶持青年作家,也关心青年作家的生活。柯原的父亲生病,柯原向沈从文求救,沈从文为他义务卖字,在报上刊登广告,拿字的地址是他的,汇款的地址却是柯原的。

在扶持青年作者的同时,沈从文还将写作技巧告诉青年作家,鼓励他们要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重视创作态度和作品内容。他要求作家“写作是要有信心,有热忱,不计功利,不问成败,正义感特别强,对人生充满悲悯博大同情,而又能坚持到死去都在干的一件庄严的事。”

在沈从文担任《大公报》副刊编辑之前,这个编辑是吴宓担任的,吴宓由于是学者出生,把副刊办成了“文学遗产”,结果曲高和寡,读者也越来越少。沈从文接手后,副刊的编辑思想、选稿内容和编排方式都和吴宓不同,受到读者喜爱。尽管编辑风格不同,对于吴宓办报观点“文学体现国家和民族内在感情”,以及编辑的认真态度,组织供稿群的方法,选稿时“唯美唯善”的追求,沈从文都完美地继承下来了。在推荐萧乾担任副刊编辑的时候,他又把这种编辑思想都传给了萧乾。在吴宓、沈从文和萧乾三代人的努力下,《大公报》一直是当时反应时代精神的主流报纸。

作为沈从文副刊编辑思想的传承者,萧乾在后来编辑《大公报.小公园》和《大公报.文艺》时,他的理念是强调文章的质量,注意刊物内容的多样化。“抓住社会文化动向,追求较高的文化品位,使它成为一个可以引导时代文化进步的领导者。”

五、沈从文编辑思想留给后人的借鉴意义

沈从文的编辑思想的主旨是文学要远离商业和政治,给读者以教化作用,大力扶持新人。他的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编辑来说,仍然有借签意义。

在我们今天的报纸副刊上,纯文学的作品越来越少,娱乐化、媚俗化、时尚化的内容充斥副刊,追踪名人隐私、明星八卦成了副刊的主要内容,这都是市场赢利化的结果。今天的报纸副刊已经没有文学品味,只有娱乐消遣。有的报纸副刊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将一些少儿不宜的情色描写的低俗作品也登载在副刊上,完全失去了沈从文和萧乾主张的报纸副刊的社会功能。

在沈从文接手做编辑的年代,当时社会上也有媚俗化的作家和作品,但沈从文作为一个民办报纸的副刊编辑,坚持自己的文学理念,在那个年代,不仅利用副刊这个平台,托起了“京派”,扶持了一大批作家,也让《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当时的最有名的副刊。

在目前的报纸副刊上,很难看到纯文学的作品了,这与读者的趣味有关,但报刊编辑像沈从文那样坚持自己的文学观念也越来越少了,过分关心报纸的发行量,没有大力扶持文学新人,使得如今的文学新人匮乏,即使副刊发表文学作品,作者总是那几个人充当,风格和内容多少年没什么变化,读者自然就会流失。

在21世纪的今天,文学作品不仅仅在副刊发表,各类文学网站多如牛毛,但是文学作者多,有个性的编辑太少,使得文学网站的作品也是低俗化媚俗化严重,由于读者都是大中学生,穿越、玄幻之类远离生活的所谓小说铺天盖地,关于现代的文学作品全都是总裁老板为主的灰姑娘式,既没有文学品味,更谈不上社会教化。

文以载道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今天同样起社会作用,作为今天的媒体从业人员,应当以沈从文的编辑思想为借鉴,无论是传统纸质报刊还是网络,作为编辑,还是要以文学创作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为文学创作留一方净土,让文学远离商业和政治,多扶持新人,让中国文学继续发扬光大。

结语

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沈从文不仅用自己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作为一个杰出的副刊编辑,他将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和态度都融进了编辑工作中,不仅培植了一大批作家,他的编辑思想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世勇编.沈从文年谱[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刘洪涛,杨瑞仁编.沈从文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3]侯杰著.《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杜素娟著.沈从文与《大公报》[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5]沈从文,张兆和等著.沈从文家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少数文学民族文学名家编辑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2D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蒋芝芸(1965—),女,壮族,广西灌阳人,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中国 名家 编辑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