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进

内容摘要:服务业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国近年来虽然在服务业发展总量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结构上还存在不足。鉴于此,本文运用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发展理论,通过比较分析西方国家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中国在服务业发展上的不足,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给出区域发展服务业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 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西方国家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169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产业中心的利润重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由有形财产的生产领域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领域。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上述理论的共同特征都是关注到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布问题,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穿产业结构变迁的整个过程。劳动力依次按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路径进行迁移,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吸纳大量人口就业,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所要达到的优化目标。

服务业对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服务业发展的客观动力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新发展阶段的标志。西方工业文明催生了大量劳动力与资本相结合的制造业,其蓬勃发展构成了19-20世纪世界经济文明的主体,人类的生产能力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城市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为人类文明的传播积淀了敦实的基础。

但成就背后也隐藏了许多问题,以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全球性能源危机和国际货币制度变革为代表,凸显了最为关键的发展问题:人类发展的期望值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约束关系。为了保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各国纷纷寻找适合自身的新兴产业,进行经济模式调整。

(二)发展服务业是西方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早已取代农业和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成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见表1)。根据罗斯托(1960;1971)的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在后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其产业结构都表现为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而进行的部门转型—主导部门从新工业部门和耐用性物品部门,转移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业和环境改造事业部门。这种转型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又以技术变革为前提。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传统产业在技术的引领下不断向现代产业转移,技术含量较低的向含量较高的产业转移,从而不断引起社会生产力水平发生质的飞跃,由此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中国发展服务业的驱动力——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获得了极大提升,人民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但是中国社会发展中还蕴藏着两大问题:其一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不平衡,在产业发展上体现为城市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向好,并为第二产业提供除自然资源以外的各种生产要素支持,为产业集聚效应的存在而节省大量成本。其二是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二元结构势必造成乡村的大量富裕人口外出打工。在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些“候鸟式”的劳动力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是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在外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劳动力无法获取其他途径的收入,劳动力的竞争力不足。在城市中,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在当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的情况下,这些毕业生不可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社会生产体系,而专业技术研发人才的数量客观有限,因此必须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或者是新兴行业来吸纳为数众多的具有高学历但缺少实践经验的人才。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下中国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到人口大国这一根本国情。就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发展目标,同时考虑到科技进步对一般劳动力的替代作用,中国在就业结构上应设立短期与长期两重目标。短期看是稳定就业总量,在全球经济趋缓的情况下避免失业率出现大幅波动;长期看应利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通过提高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来发展高端服务业。现代化服务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紧密联系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提供资本支持的金融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软件信息业以及增强企业资产经营效率的现代物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服务行业,其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深刻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发达国家与中国服务业发展优劣势对比

(一)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1.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业的“产品”是知识产品。健全的法律制度保证了产学研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大量的专利产品受到严格保护,不仅使得研发流程得以保证,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技术人员的专业岗位。药品专利在保护厂家权益的同时,又使用较高的专利费对厂商的垄断利润给予威胁,客观促进厂商的研发动力,保障了竞争。文化产业版权体系保护使得西方国家的电影产业在收益的实现过程中得以更多依赖于票房收入之外的内容获取利润。

2.综合性服务领域,产融一体化是主要特征。以欧美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中,企业都构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价值链。以财务公司为例,美国的GE金融等服务集团都是制造业部门中的典型代表。其职能定位主要围绕企业价值链展开:以分期付款和保理等创新服务,为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提供支持,并参与终端消费环节的支持业务,为集团业务拓展外部市场,以互联网金融等业务为先导向综合化服务延伸。

3.以人力资本投入替代一般性体力劳动投入。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等方式,将一般性劳动力的工作转移至欠发达国家,而把具有高附加值的非标准化工作保留在自己国内,这就造成了本国从事一般性工作的劳动力因竞争力低(工资)而被淘汰,而更多的劳动力通过教育等专业化培训进入高附加值领域,这样的机制从客观上提升了本国劳动力的素质,劳动力获取的收入已不再依赖于体力,而是依靠自身的创造能力。

从上述三大优势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优势是由科技创新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制造业资本与金融服务资本的产业链一体化,人力资本成为劳动力要素中的主要驱动力量这三者共同构成的。这样不仅使得服务业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福利,而且保障了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市场竞争力。可见,产业结构的优势主要由服务业的发展来体现。

(二)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劣势

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暂时的落后并不会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是,中国必须找到服务业发展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就来自于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总量上中国已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代名词。但就竞争力而言还不能称之为中国创造。中国正面临着外向型产业转移的压力,根据微笑曲线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而言,较现实的选择是对物流与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物流成本高企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曾有学者对于中国经济的区域保护做过研究,结论认为区域保护阻碍了要素及产品的流通。金融发展不健全,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通畅,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商业信用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经常出现瓶颈,导致整条产业链无法顺利运行。在当前上游原材料价格整体大幅回落的背景下(CRB指数),应进一步理清上下游企业的关系,通过小企业联合以项目合作等形式向上、下游有市场控制力的企业进行长期合同的签订。金融领域应针对中小企业进行更多特色产品开发,利用范围经济的原理降低自身资产负债的系统性风险,提升国家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

中国服务业发展建议

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中国的服务业发展应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并力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服务业大市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经验,无一不是靠比较优势完成的经济起飞过程。东部沿海地区以交通运输成本优势外加对外开放的经验优势。中西部地区更多依靠自然资源的要素禀赋优势。现今,服务业的发展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深化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因地制宜做到扬长避短是规划中的关键。

西部地区在经历20世纪的大开发之后,获得了西气东输与西电东送等重要工程,成为中国连接欧亚大陆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新走廊的开发会极大开拓中国的陆路贸易,在FDI从东部逐步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西部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得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环境保护原则下,及西部地区制造业推动下,要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东部地区以制度创新为先导,实现比较优势质的飞跃,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应以自由贸易区为基础,探索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前瞻性经验,通过金融、文化、物流等领域的法律创新与监管创新,特别是服务业管理流程创新,为日后的服务业发展铺垫制度基础。

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应该本着资源约束的原则适度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实现三地一体化发展。其中北京作为全国中心,要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特别是远程的服务外包,在吸引人才留京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天津应利用滨海新区实现北部对外交流窗口的作用,承接北京与河北转移出来的外向型产业,并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其发展效率,由此带动本地服务业发展。河北则应利用京津的发展资源,建立新的专业化特色中小城市,承接北京与天津部分城市服务职能,带动本省的服务业对外发展。

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以就业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逐步减轻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依赖度。服务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内可能对政府绩效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为长远经济发展考虑,牺牲一定短期利益是值得的。其次,政府应该降低服务业的进入门槛,减少行政监管所带来的计入和运行成本,并在初期给予财税方面的支持,同时引导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服务业。防止因成本上升等原因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为经济平稳转型与升级提供支持。最后,健全相关法律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保障知识产权,特别是保护中小企业无形资产的权益,体现服务业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

2.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3.王捷民,付军政,王建民.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与高端人才发展:实践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2(3)

4.蔡.人口转变、人口红利和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

5.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推荐访问:产业结构 浅析 服务业 推进 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