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与推进策略

内容提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服务业发展能够有效适应、创造和引领市场需求,凸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形成一批顺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和企业家,营造有利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培育契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生态,创新完善包容审慎的服务业监管框架和政策体系。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服务业监管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6-0041-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2006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8年占比达52.2%。我国产业结构正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在此背景下,探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关于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此前关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关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少数研究很早就直指我国经济增长“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1]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并逐步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如王春新将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概括为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协调共享四个方面[2]。刘世锦认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坐标系和政绩观,应重塑和提升地方竞争机制[3]。

就总体而言,迄今为止,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仍以政策解读、阐释性研究或报刊评论性文章为主,深度研究和长篇深入分析的文献比较少见,但以下研究值得关注:王一鸣、陈昌盛提出发展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微观层面是指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中观层面是指产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在宏观层面是指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是重要衡量指标;高质量发展是满足高质量需求的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4]。金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5]。张月友等的研究发现,导致此轮增长动力减弱的产业成因不在服务业,而在工业;产业结构服务化非但没有阻碍反而显著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经济服务化过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生产率差距将趋于收敛,应正确认识服務业的行业性质,多视角尝试化解我国服务业发展与“结构性减速”之间的矛盾[6]。

(二)关于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诸多关于建设服务强国、关于服务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成为后续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重要支撑。如刘志彪[7]、王一鸣[8]、夏杰长等[9]、姜长云[10]等。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实际上也属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如张晓兰和孙澄玉[11]、戴翔和张为付[12]等。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日益升温。如冯俏彬认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应当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着力点”[13]。刘涛提出,要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稳中有进,为此要把握好保持服务业较快增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服务业高水平全面开放、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和消费满意度等四个着力点[14]。任兴洲探讨了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条件,以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等主要任务[15]。刘奕、夏杰长厘清了经济服务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产业融合、服务创新、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等,进而提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16]。

应该说,迄今为止,关于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实质性研究在总体上仍偏少,且这种研究与之前一般性的服务业发展研究之间并无明显差别。怎样看待服务质量与服务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皆有待深入探讨。

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概念辨析

研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回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提高服务质量的关系。

(一)服务特性与服务质量及其评价

所谓服务,即满足顾客需求、可识别、在本质上无形的活动,是在特定时间、地点能够产生价值并能为顾客提供利益的经济活动。服务的性质主要表现为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异质性、不可储存性、顾客参与性[17-18]。这是服务经济学的常识,但是认真剖析这些常识性问题,对于准确把握服务质量及其与服务业质量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与有形的产品或商品相比,衡量服务的质量通常要难得多。服务质量很少通过搜寻质量(search quality)来衡量,更需要通过体验质量(experience quality)和信誉质量(credence quality)来体现①。像到医院看病,医生的服务质量如何,如果缺少必要的知识或经验,病人很难预先感知,只有通过实际的治病过程才能了解;甚至即使在治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以下原因也很难准确判断治病的质量:治病过程可能带来若干病人不知道的潜在副作用;治好了胃病但可能带来了病人尚未感知的其他器官损害;有些病“治标未治本”,或者表面上看是治好了,但若复发起来治愈的难度更大。因此,服务往往很少属于搜寻品,更多地具有体验品或信任品的特征;服务营销往往比工农业中的商品营销困难得多。

推荐访问:高质量 界定 服务业 内涵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