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评价中的群体决策效能研究

摘 要 本文从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出发,重点介绍了群体决策在评价过程中的优点和注意事项,并对学校群体心理效能进行研究,对群体极化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研究了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要充分发挥群体决策的积极作用,避免冒险和保守迁移现象,力争教学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科学性。

关键词 教学评价 群体决策 群体极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学质量评价日益重要。搞好教学质量评价,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质量评价时,对评价的因素指标,有不同的确定方法,专家经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为了使评价过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在确定具体评价因素时,可以广泛征求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采用群体决策法,集合大家的意见,但在进行群体决策时,又要注意可能出现的特殊现象。本文从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出发,就评价过程中的群体心理效能,群体决策在教学评价中的特点分析研究,为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1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1.1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走上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轨道上来,就必须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重视、研究教育和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管理普遍的、一致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各国教育行政人员有没有相当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能力作为评价一定国家教育发达程度和教育效能的一种依据。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检测已被看作是探讨、研究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1.2 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作出科学的、准确的评价,直接决定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可促使教师自觉地按教学规律办事,可对教学工作中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不断调控,促使教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3 教学评价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

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教学效果进行判定。这种判定不仅要运用现代教育的观念,而且要求评价内容、标准、方法都要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学思想上,要求教书育人,要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处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现行教材的关系以及教学目标制定等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要着眼于传统的教学法与现代的教学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要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因此,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对于改革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

1.4 教学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的质量高低,关键是看教师这支队伍作用发挥得怎样。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学工作,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实绩。它不仅能起到对照标准找差距的自我认识作用,且能唤起被评价者之间,后进与先进之间比、学、赶、帮、超的激励作用。这会对教师形成压力,带来动力。教学质量评价还可以为教师的晋升、评优及使用等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 群体决策的理论基础

群体决策是群体成员共同参与作出决定。群体决策与群体问题解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强调从多个可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重视选择,后者强调从已知条件求未知答案的过程。现代管理中常常面临许多决策选择的问题,要解决做什么、谁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如何去做等问题。采用群体决策可以避免因个人主观、片面造成的偏差和错误。

2.1 群体决策的过程及优越性

群体决策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确认群体在整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的性质和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满意解决问题的标准。

(2)找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3)分析可选择的方法,通过群体讨论,比较并权衡各种办法的利弊,作出有可能获得最佳结果的决策。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差异。

(1)决策的正确性和速度。群体决策有许多成员参加,知识面较广,能够产生较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又具有校正错误的机制,因而群体决策比较正确。但由于群体决策的过程是群体成员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争议,并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比个人决策花费时间多。当决策的正确性比决策速度重要时,群体决策尤为优越。

(2)决策的创造性。个人决策通常比群体决策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个人能产生较多较好的主意,而群体决策由于受到相互不同意见和论点的约束,以及害怕被人认为愚蠢等心理制约,不容易使决策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个人决策适于工作结构不明确,需要创新的工作,而群体决策过程适合于任务结构明确,有一定执行程序的工作。

(3)决策的风险性。许多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群体决策可以抑制冒进的行为,在选择较多或较少风险性的两种行动时,将趋向于保守。然而,许多研究却提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群体决策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因为个人在群体中容易隐蔽自己的意见而附和众议,而且群体决策由群体承担责任,其成员容易产生不负责任的倾向。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在群体决策过程中会发生保守或冒险两个极端的倾向,即群体决策的极化现象。这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群体气氛。如果群体成员大多数都比较保守,群体决策也将比个人决策更保守。如果群体成员大多数都冒险,则群体会作出更有风险的决策。

2.2 群体决策的效率

群体决策的效率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1)群体成员在决策中所作努力的总和。

(2)群体成员在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集合效应”。

(3)群体活动中固有的“过程损失”。

集合效应是正效应,是“过程获得”,是群体决策的积极作用。“过程损失”是群体决策中的负效应,包括群体决策时所耗费的附加时间以及在决策过程中,某些成员不负责任的态度。提高群体决策的效能就必须提高“集合效应”,减少“过程损失”。

群体决策是实现群体目标的有效手段,很好地运用群体决策,将有助于提高群体的效率。决策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任务的复杂程度。决策要考虑时间和代价两个方面。群体决策常常比较费

时间,但是代价比个人决策低。从长远看,群体决策的效率高于个人决策。

运用积极的群体决策可以提高工作效益。群体决策能够使群体成员充分参与群体活动,对共同的计划和目标形成较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群体决策可以增强积极的价值观念,提高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认知方面,群体成员参与决策,加强了各种信息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在工作动机方面,群体决策增加了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成员更愿意承担所决定的任务和所需要的变革。

3 学校群体心理的效能

3.1 群体极化效应

(1)群体极化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两种选择:赞同或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群体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研究表明群体成员一起进行决策时,会使群体决策更具有倾向性,也就是说作出的决策会比个人自己作出的决定更加极端。这种群体的思维方式叫做群体极化。如果个体在群体讨论之前,对某个决定已经具有了赞同的倾向,那么在讨论后,这种赞同倾向会更加明显;相反,如果在讨论前,个体对某个决定已经具有了反对的倾向,那么在讨论后这种反对倾向也会得到加强。

(2)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

①责任分散。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有时会比他们单独时有更小的个人责任感。因为决定是整个群体作出的,所以责任也相应地由大家来分担,每个人的责任都被削弱或感到没有责任,那么即使由于极端造成了失败性消极后果,人们对失败的恐惧也降低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作出了更冒险的选择。

②信息的影响。群体成员在自己作出决定时,并不能想到自己作出的决定的所有理由,但在群体讨论中,每个成员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占优势的观点就会获得更多观点的支持,这样有些群体成员就容易被说服,从而使他们改变观点,转向这种有说服力的观点。所以在群体讨论中,群体就更倾向于支持在群体讨论之前略占优势的那些观点。

③文化价值观。在群体讨论的情况下,通过讨论评价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会进一步得到强化。比如,在鼓励冒险、赞扬冒险的文化中,当人们在一起讨论时,有人提出大胆的冒险的想法会更多地受到肯定,得到赞赏,这样一来,那些持保守落后想法的人发现自己并不受欢迎,因此也会朝着更冒险的方向改变自己的态度。结果导致最后的决定更具有冒险性。

3.2 保守迁移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学会骑自行车时,有助于学习骑摩托车;学会了一门外语,有助于掌握另外一种外语,这就是所谓的“迁移”。一般心理学上把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但是后继学习也可以对先前的学习发生某种影响,这也称为“迁移”。这就是所谓的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不论是正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起促进作用的迁移就是正迁移,起干扰和抑制作用的就是负迁移。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动作技能、知识、情感和态度都可以“迁移”。

群体极化的产生与鼓励冒险精神的文化价值有密切关系。群体也并非总是增强个人的冒险倾向,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在高度评价、谨慎的文化中,会出现所谓“保守迁移”,这些都是群体极化的表现。

4 教学质量评价中群体决策的应用

根据群体决策原理,在教学质量评价时,可以参考各种因素,包括时间的开销、任务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在确定评价方法时,可以采用群体决策,也可以采用个人经验判断。

在教学质量评价因素指标确定中,可以采用群体决策方法,充分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得出科学的评判因素和标准。在确定各个评价因素权值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专家经验判断法、数理统计法和模糊统计法,这些权值的确定对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在一些评价参数原始数据的采集中,则不适合采用群体决策法,每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意向和评价标准,不能把个人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比如在评价某个教师讲授内容重点、难点处理环节中,不同的对象,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不同的结果:优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等五项。我们不能够采用“集体讨论”得出某个结果,而要把每个对象的结果采集下来,最后进行科学的处理,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应该能够反映针对该层次类别该评价因素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集体讨论”则可能出现偏向或者“恶意评分”现象,当然对可能出现的“恶意评分”也有处理的办法,可以对该部分评价对象赋予较低的权值,这样最终结果和实际相反就不会出现逆反的情况。

总之,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涉及面广、麻烦复杂的工作,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公正、公平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巩固优势,克服弱点,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评价过程的透明性、群体决策效能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和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路海东主编.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路海东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效能 教学质量 群体 决策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