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探讨

摘要: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特别是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成为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文章简要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背景和内部控制体系和构成要素,重点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提高人员素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完善内控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控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11-0063-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做出了明确规范,该规范在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12月2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1月25日,财政部又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及岗位的职责权限,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审核、报送、分析使用等工作。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内控制度建设问题。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概述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管理涉及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以及资金管理,为事业单位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提供资金保证,因此,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整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以及监督等构成要素。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而言,控制环境要素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各级领导班子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单位文化、对员工特别是财务管理领域员工胜任能力的重视、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职责划分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风险评估要素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对由于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业务活动所造成的各种风险的态度及应对措施(包括经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各种风险);信息系统与沟通要素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与财务管理以及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以及单位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沟通情况,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控制活动要素主要包括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交易授权、业绩评价、职责分离、信息处理以及实物控制等;监督要素包括管理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事业单位需要重点监控的经济活动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领导、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完善决策程序、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核算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等。事业单位通过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各类风险,实现事业单位良好的内部治理以及发展目标。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淡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单位整体氛围上缺乏内控理念的情况,相关人员也缺乏对内控制度的现实意义、重要性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内控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这种思想也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之中,致使领导干部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对财务部门进行简单的监督,忽视了对所有工作的内容、流程的内控,同时一部分领导干部误认为内部控制可以被部门预算所替代,對会计人员仅仅只是要求对具体的执行情况进行负责,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真正达到其期望的工作效果,严重时还会给单位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人员是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检查执行的首要责任人,发挥着制约、监督、治理财务会计工作的作用。但他们往往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财务部门以及各相关业务部门,再加之我国一些事业单位未能有效地形成一套符合本单位财务管理实际需要的内控制度。另一方面,由于内控的相关制度、规章还未及时建立与完善,导致了财务工作人员与内控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明确。

特别是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内审工作机构,即使有些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了内审机构,但是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也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比如在对相关制度规章的设置、制订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难以真正地依据实际的需要来设置。

(三)相关从业人员自身能力不足。财务内控制度的开展与相关财务管理的从业人员息息相关,一批业务精良的技术工作者可以大大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专职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数缺乏有关的财务管理经验以及内控方面的专业教育,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对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方针等把握的力度不够,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相关的实践活动结合不足,对相关的财务管理的技能了解的不够深入,也未能正确地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而造成了实际工作上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主要途径

(一)进一步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财会工作人员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得以有效推进的实施者。即使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的依旧还是人。但是随着财务管理手段、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事业单位也要顺应新情况的要求,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素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内控制度的实施过程往往会出现“亡羊补牢”的现象。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基本由财务人员兼任,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无法真正履行其职能,从而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应依据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内审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如可以让单位的纪委书记兼任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相应地提高内审部门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帮助内审的相关工作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如不太复杂,也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只需要成立内控管理领导小组,由纪检书记和财务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的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抽查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是不是符合相关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和各相关业务部门有关的内控风险点和重要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及时整理、分析上报给单位领导。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結合各行业、各单位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实际,有效合理地对单位各岗位和各层级进行分工,才能达到最佳的内控效果。根据分层定位的理念来设计会计控制体系。第一,要坚持分离不相容职务和相互监督牵制的原则,各个部门都明确自己岗位的责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要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强,就必须考虑到设计制度的弹性,就应该从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来分别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第三,要非常明确地知道本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和薄弱之处,才能建立高效、科学的体系,进而才能将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该全面、系统,要涵盖预算控制、收支控制、采购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合同控制以及信息系统控制。内部控制应当涉及所有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岗位及人员,并对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同时,还应选择一些影响面广、作用大的关键控制点,实行重点控制。在各个部门的经办人员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制约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与时俱进,从制度建设入手,随着单位的业务情况、人员情况、组织架构等发生变化,及时修订相关的管理内控制度,推动形成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常态化、长效化运行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在阳光下操作运行,实现“监督有重点、管理全覆盖”。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运行中、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创新的主要途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力度与质量,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为了事业单位更好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芬.基于新内控制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与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4,45(13).

[2]朱学新.以加强内部控制为抓手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交通财会,2015,12(2).

[3]李祝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6(5).

[4]童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4(36).

推荐访问:制度建设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内控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