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对甲骨学的研究和贡献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郭沫若同志对甲骨学方面的贡献,介绍了郭沫若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结合甲骨文资料,研究甲骨学史。文中对郭沫若同志在甲骨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作了阐述。

[关键词]郭沫若 甲骨学研究 巨大贡献

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用于记录占卜活动内容的古代文字,它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比较完整、时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的鼻祖和前身。

郭沫若同志在对甲骨学的研究方面贡献是非常之大,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古代史,创造性地把古文学和古代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他做学问敢于大胆创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仅在古史分期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即在甲骨金文的考释方面也有自己的成就。郭沫若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旷世奇才,他对甲骨文考释,为人类文化研究打开了一条通道。首先开创了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下,运用甲骨文资料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系统研究的风气。从1929年——1937年,郭沫若在短短八年中,编写了六七种甲骨文论著,他把甲骨文研究与古代社会的研究结合起来。从甲骨文中寻找古代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的影子,是甲骨学研究领域得到拓展,是甲骨学的质的飞跃,这是郭沫若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郭沫若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从事甲骨文研究的第一人。郭沫若对甲骨学的研究,面既广、又有深度,议论所及、往往发前人所未发。郭沫若研究甲骨,非常注意搜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考证出不少甲骨文新字,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商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新见解,为甲骨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郭沫若在甲骨学史研究中,著书十分宏富,现就其中关于甲骨学的重要论著及其学术所值简述如下。

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里收有《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篇,分为两章。第一章根据甲骨文字,结合出土器物,研究商代的经济基础,像渔猎、牲畜、农业、工艺、贸易等等。第二章根据甲骨文字,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商代的上层建筑,本章讲述了氏族社会的痕迹,包括彭那鲁亚制、母权中心、氏族活动等。讲述了氏族社会的崩溃,像私有财产的发生和阶级制度的萌芽。奴隶的来源和使用等等。此书是运用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具体材料,对照研究中国历史的最早尝试。郭沫若在1929年写的自序中,明确申明“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的续编”,这本书是一部划时期的作品。隔了十七年后,郭沫若对自己的研究更深入了一些,更成熟了一些。所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那一篇又说:“本书在思想分析的部分似有它的独到处,在十七年后的我自己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读起来,有些地方都还感觉相当犀利”。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出版,正是我国学术界开展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的时期,一些托派分子,千方百计地否认中国社会史上有奴隶制阶段的存在,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里,用丰富的历史,对当时那种借口说我国的国情与一般不同的“中国社会特殊论”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一个强有力的批判和打击。这本书重版印数之多,在一般学术著作中是罕见的,在学术界特别是在历史学和甲骨学界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甲骨文字研究》1931年大东书局出版,共收考释论文十七篇,解放后,1952年重加整理,重印时,删去九篇,加进一篇,合共九篇。郭沫若撰写此书并不是单纯为了考证文字,而是“想通过一些已识未识的甲骨文字的阐述,来了解殷代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此书是《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姊妹篇,两书是互为表里,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同行都很佩服郭沫若考释甲骨金文的方法和敏锐的观察力。认为像《释祖妣》、《释支干》、《释岁》、《释臣宰》等重要论文,像一颗颗明珠照亮了读者的心,像《释祖妣》一文除了研究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和母权时代的残迹之外,还讨论古代天神上帝观念的起源,这一论点,后来又扩充论述,写成了《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书,本书进一步申述古代天道观念的发展,指出卜辞称帝不称为天,帝称为天下约在殷周之际,由于这一论点的出现,使后来许多甲骨学者,对殷代的天神崇拜和上帝王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此写了不少著作。

《卜辞通纂》此书分门别类解释重要的甲骨文,有拓片、有考释,分为干支,数字、世系、天象、食货、征伐、畋游、杂纂等八项,共收甲骨八百片,考释在每项之后,还作一小结。使读者对殷代社会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此书1933年日本求堂书店出版。1977年日本朋友书店重印。后来此书有科学出版社加工整理后再版,综览全书,一方面对于卜辞内容,可有一些全面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从各项卜辞,也可以得知殷代社会各个方面的一般情况,郭沫若的考释,每有独到的见解,而最为突出的创见,其中如订正世系,以戋甲为亶甲,以羌甲为沃甲,以喙甲为阳甲,从此解决了殷先王世系中各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殷契粹编》这是一部精选独家所藏甲骨的著作。本书分类,大抵于《卜辞通纂》相同,此书仍由日本文求堂书店出版。解放后,1956年经过换片加工,由科学出版社重印出版。当时,郭沫若流寓日本,正当注意搜集甲骨文资料的时候,正好金祖同由国内带着大收藏家刘体智所藏甲骨二万八千多片的全部拓本前来日本,请郭老选印,郭老剔除伪造的赝品和没有价值的碎片,从中选出1595片,编为《殷契粹编》,仍由日本文求堂书店出版,此书取其菁华而成,书中创获,创见亦多,卜辞内容破为精品,考释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阐述。

除以上几部专书之外,郭沫若还有关于甲骨文字的一些论文长短九篇,统名为《殷契余论》,收入《古代铭刻汇考》一书。1934年又出版《古代铭刻汇考续编》;收有关甲骨文字的散篇论文三篇,文化大革命以后郭沫若以八十岁的高龄先后写有《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古代文字的辨证的发展》,他的论文谈到了有关甲骨文有用途、事类、程式、规律、刻划、技巧等等,所谈问题都很重要。

郭老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作斗争”。正是由于郭老这样认真负责,研究才不断更加深入,见解不断更加纯练。郭沫若这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负责认真的精神,对待自己的见解不断纠正、不断修改,是他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他运用科学的严密研究方法,是他多年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宝贵经验。

另外,还要谈到郭沫若同志所主编的《甲骨文合集》,这是在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接受了这一任务,并组成了以郭老为主任委员的编辑委员会,并请郭老担任主编,在编辑过程中,工作人员访遍祖国各地,先后到过大江南北44个城市,访问90多个收藏甲骨文的单位和40多人私人收藏家,并对他们所收藏的甲骨进行鉴别、精选和拓印,然后汇合八十多年来国内外公私收藏的甲骨资料重新拓印,统一挑选,剔出伪片,全面整理,科学地汇编出一部大型甲骨文资料总集,根据收藏家中的甲骨实物的传世拓本,照片及摹本,进行系统选片,辨伪、去重、缀合和分期、分类等艰巨、繁重而又细致认真的一系列工作,历经二十多个寒暑,中间由于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几经波折,时辍时续,在整个编辑过程中,一直受到郭老无微不至的关怀,此书终于在1979年完成。

《甲骨文合集》的材料来源广泛,凡是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甲骨文资料大体上已被收进,它还选拓了全国21个省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和少数个人共计70多处现藏的甲骨实物,就现存甲骨文资料来讲,经过《甲骨文合集》的编选,可以说基本上被搜罗殆尽了。

《甲骨文合集》这一大型整理工作的完成,在甲骨学发展史上无疑是树立了一座丰碑,它既是八十多年来甲骨学各项成果的结晶,也是甲骨学开始向高水平的新阶段迈进的重要标志,这部集大成资料书的完成是与我们的主编敬爱的郭沫若同志的热情关注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甲骨文合集》即将正式出版之际,郭老的前言还没来得及写,他就不幸与世长辞了!郭老的逝世,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损失,对于《甲骨文合集》来说,更是一件莫大的憾事。

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运用正确的科学观和历史观,研究甲骨文和从甲骨卜辞研究古代的历史,他对革命事业和对学术研究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顽强毅力,他对待科学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甲骨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学者,他在许多领域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对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总之,甲骨文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有一系列重要课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可以预期,随着甲骨文研究在各个分支领域不断取得重要成就和重大突破,甲骨学必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甲骨文研究作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科,必将吸引更多的中外学者投身到它的各个领域工作上来。以甲骨文为研究对象的甲骨学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独立学科,正在逐渐成长壮大,不断丰富、完善和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浩坤,潘悠编.中国甲骨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孟世凯.殷墟甲骨文简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萧文著.甲骨文史话[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推荐访问:郭沫若 甲骨 贡献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