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前沿阵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科技的进步,“终身教育”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博物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博物馆教育与终身教育联系密切,将会对人的终身教育起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身教育;博物馆;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39-02

“终身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1919年的英国。二战后,部分西欧国家的教育文献也有涉及。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科科长保尔·朗格朗提交了“终身教育议案”,重新认识和界定教育,不再将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而视教育为贯穿整个人生的、促进个体“学会学习”的全新概念,从而打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彼此隔离的状态,构筑起民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如今,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在中国终身教育思想古已有之。孔子说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正是他主张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理念的最佳佐证。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社会组织,建立各种教育机构,提供各种教育的场所和机会,建立和架构一个使学习者能够终身受到教育的体系,最大限度地创造学习的条件,使人们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二是促进个人的终身学习,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满足其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

一、博物馆教育对象的特点

1.广泛性。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不受身份、性别、职业、年龄、国籍、民族、文化程度等的限制,只要愿意,随时可来博物馆参观受教育。前往博物馆参观的有少年、青年、中年,也有老年人,有工人、农民、干部、军人,也有知识分子和学生,甚至还有外国观众、海外侨胞、政府官员,他们的身份不同,目的各异,要求也各不相同。

2.无序性。博物馆不像学校那样是对青少年进行集中教育的场所,它是向全民开放的大众性文化机构。社会公民都有前来参观的可能性,而且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前来参观而成为受教育者的人是随意的、不确定的。

3.自发性。与学校教育不同,来博物馆参观的人都是自愿的,他们虽然可能会受宣传、舆论等的影响,但他们不受谁的强迫,到博物馆来也不是要对谁承担的义务,而是完全出自内心的意愿和要求。

4.自由性。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他们不受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没有合格与否或竞争与淘汰的外在压力,对感兴趣的展品可以反复观看,自由择取自己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自由性使观众自身成为自我教育的主导力量,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参观学习 [1]。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与“终身教育”理念的切合点表明,博物馆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前沿阵地具有先天的优势

1.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美国博物馆协会的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小爱德华·埃博(Edward .Able,Jr.)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教育是中国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博物馆要为青少年服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已成为博物馆界公认的职责。把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通过博物馆所特有的教育形式转化为教育成果,是博物馆体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目前,为了让学校更充分地利用博物馆资源,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教育基地的作用,挖掘两者合作的最大潜力,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博物馆通过深入研究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的教科书,详细了解课程目标,根据博物馆拥有的资源与课程目标相结合之处,精心制定有针对性的、广泛的、详细的学校计划,包括网站和教科书,以有效地补充和说明各个层次学校的课程,去促使绝大多数的教育者对于组织和安排连续的、系统的合作感兴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还与美国一些主要科学教科书的出版商有合作,给一至六年级的科学教科书提供内容与材料。

湖南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也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9年,湖南省博物馆共计开展家庭日活动14场,280余组家庭参与了活动;推出各类型讲座达46场;组织教师沙龙成员活动六次,参与人数达718人;组织教师沙龙成员编写展览资料两套;组织美术课堂活动12场,参与人数达1 816人;开展讲座进校园活动10场,参与人数达3 400人;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的中小学生人数更是达到了108 551人次。

2.博物馆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作为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又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知识更新和终身教育的社会大学校,肩负着向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使命。她以丰富的文物、标本和生动的形象展示,教育和影响着成千上万的公众,起到终生启发人的心智,塑造真、善、美灵魂的作用。博物馆公众活动和进行的教育项目都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涵盖不同年龄、文化、职业、身份的人群,并应该深入学校、社区、单位、农村,甚至监狱,面对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教育活动,吸引各个层面的观众。

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博物馆地处纽约闹市区,当地有很多贫民,博物馆的教育部负责人为了吸引观众就将每周五晚上定为“博物馆艺术之夜”,免费开放。这样一来,博物馆成了大家约会的地点,坐下来一边喝咖啡一边谈艺术聊生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社会教育工作进行的深入人心。

2009年,湖南省博物馆共为基本陈列观众提供讲解21 782批次,为临展观众提供讲解2 592批次。2009年度,该馆为配合临展向成人观众共推出讲座41场,并与湖南师范大学楚源素质训练学校历史文化学院分校文物赏析训练班合作进行了文物专题讲座5场。馆外的成人教育不仅深入到阳光100等社区,更是走进了远大集团、佳程酒店、喜来登酒店、湘雅附二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在丰富市民业余生活,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培养公众文化内涵的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3.博物馆在中老年人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他们不仅需要福利待遇和生活上的照顾,而且需要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其求知、理解、审美等需要。许多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把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作为走出家门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课堂。

在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的展厅里,老年观众人数与学生观众人数不相上下,他们三五成群,在老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有秩序的参观,一些老人甚至拿着放大镜在展品前仔细观看,并认真做着笔记。老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义务为其他老年人讲解历史知识的,并以此为荣;而老年观众大都表示休后在家里也没有多少事情,想多学些知识充实自己,跟进时代的步伐,并为儿孙树立榜样。江户东京博物馆只是个缩影,它说明博物馆教育与日本民众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息息相关、不可分隔。

2003年12月22日,中国首家养老院里的老人博物馆,在广州寿星大厦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馆共分农业生产用具和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两个展区,共展出的展品达1 000余件,有20世纪20年代的风灯、 BB椅,20世纪30年代的盐罐,20世纪40年代的油埕以及老人们在战争年代各个时期的军功章等。该馆希望通过陈列刺激老人们的大脑运动,让老人回忆过去。据悉这种展览方式对痴呆老人的康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个创新,对博物馆开展老年人的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老年人是博物馆可开发利用的人才资源。他们中许多人身健康,精力旺盛,有报国之志,效国之才,渴望为社会作贡献。在他们中进行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是他们巨大的精神慰藉,且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湖南省博物馆长期面向社会招收中老年志愿者。目前,来自长沙各个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长沙老干部大学等各个地方的中老年志愿者们已经活跃在该馆的各个角落,与该馆融为一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身影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观众,并吸引了更多老年人加入湘博志愿者这个队伍,为更多的老年观众和青少年观众提供了出色的服务。湖南著名主持人汪涵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省博物馆的01号志愿者是侯良,他是省博物馆的前馆长,20世纪70年代参加了整个马王堆西汉古墓的考古与保护工作,2003年开始,他经常坐着轮椅到省博为参观者讲解马王堆汉墓,每周一、三、五对游人做两次讲解,即使现在眼底止不住地出血,视线模糊,也在坚持着。如果遇上天气恶劣,耽误了一天的服务,他总会再找时间补上;02号志愿者是我的老师、易中天的表弟易复刚,他也经常默默地到博物馆那些需要他的地方去,用他的知识为公众服务。我打心眼里尊敬这样的公益事业志愿者。”老人们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对后人作出了表率,并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及老年观众,能让老同志“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且对博物馆的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历来是博物馆的宗旨。

为了顺应“终身教育”的发展潮流,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工作上还大有可为空间:立足自身资源,弥补基础教育的不足;引进和培养教育人才,加大在教育项目的投入和科研力度,拓宽社会教育的服务面;利用其公益性的特点,有效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对博物馆各项事业的宣传工作,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丰富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及类型,引导和促进公众对博物馆发生兴趣,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利用网络,进一步探索博物馆数字化的规律,推行博物馆数字化工作,打造先进的虚拟博物馆;加强出版工作,出版一批面向博物馆从业人员及普通大众的出版物,让受众把博物馆的知识带回家;加强与政府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把教育工作开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推行“终身教育”理念,建立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的联系与合作等等。

由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特点及优势和博物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博物馆在人类终生教育中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边晓岚.浅析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教育工作者的定位[J].山西太原,2003,(12).

[2]刘卫华.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初探[J].文物春秋,1997,(3).

[3]史吉祥.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J].中国文化遗产,2005,(4).[责任编辑 王晓艳]

推荐访问:阵地 博物馆 教育体系 终身